序一
意娜送来她的书稿《文艺美学探赜》让我作序。这使我想起了三件事:
一是由于爱好文学,20世纪70年代二舅(乔高才让)送我一本根据苏联著名学者伊·萨·毕达可夫在1954年春至1956年夏,给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文艺理论研究生授课时的讲稿整理,于1958年出版的《文艺学引论》。这本书一直伴随着我,至今仍以风尘苍老的身姿居于我的书架上,其“绪论”的第三行字就是“研究文学的科学,叫作文艺学”这句话。书中讲到了文学的美学意义,像“劳动创造了美”(马克思),“美就是生活”,是劳动群众所热爱、所追求的生活,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是根据反映论来解决关于美的问题的;“用珍贵的真理花冠装饰起来的美,会有百倍以上的美”(莎士比亚);“理想是艺术创作的目的”(普希金)——书中的一些概念、思想,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二是我对美学的热衷始于大学的美学课。记得那时写过一篇作业,写的是“从实用到装饰——奶钩与美”——自那时起,我涉猎了黑格尔等的西方美学著作,和朱光潜、王朝闻、蔡仪等中国学者的著作,以及后来的李泽厚、刘纲纪等主编的《中国美学史》等。美学涉及的是一个庞大的体系,许多问题的讨论、争论由来已久。
三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受当时文化思潮的推动,我开始写关于藏族美学的一本小册子,可惜的是进入90代后,由于繁重的行政、教学工作和当时已有的《藏族文化发展史》写作任务,不得不和其他一些创作思路一并搁置。所以,读者看到的只有《藏族文化与审美》[1]以及一些书评、序文中我对藏族美学问题的一些看法。光阴荏苒,这一晃三十来年过去了,但那些往昔的苦读、思考,仍然别梦依稀,甚至纷至沓来。
意娜涉及的是一个重要的题目,一个复杂的题目,一个需要有知识宽度、厚度和理论高度的题目,也是一个面向世界学术领域的题目。——由于经过,才有体会,这是我看到她的书名时最为突出的感受。尽管由于各式各样的原因,“美”已经成为一个被用滥了的词。但是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鲍姆加通、黑格尔,美学研究走过了漫长的道路,它还要继续前行,它的作用与价值将会进一步凸显。意娜选这个富有挑战性的题目不简单。因为,数年前我在一高校讲座时,有人问我:“藏族为什么没有美学作品?”我当时说,戴“美学”帽子的作品还是有的,但真正能胜任并能有所建树的藏族美学研究凤毛麟角。为什么?完成这一使命需要解决藏学(藏语文、藏传佛教)、美学理论和艺术实践三个基础,而这三个基础统一于一人之身确有难度。许多人不敢碰,也有许多人知道其价值,但碰不了。浮光掠影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林林总总的研究成果看,对于藏族美学,有三句话要说:
一是藏族美学研究虽然有一些零零星星的成果,但就整体而言,这一领域的工作刚刚起步,蕴含丰富、前景广阔,大有可为。美学有多种分类形式,不论从工艺、建筑等实用艺术,音乐、舞蹈等表情艺术,雕塑、绘画等造型艺术,戏剧、电影等综合艺术,还是文学等语言艺术,其发展历史悠久,种类繁多。门类发展不平衡,专家少,力量弱,领域欠拓展,学科无进步是基本问题。民族的美学问题往往与民族的社会理想、哲学思想、宗教信仰、社会风俗和历史积淀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它必然地有自己的内涵、特点,而这个内涵特点就是社会价值、世界价值。
二是整体性、系统性是关键。黑格尔说:“每一门艺术都有它在艺术上达到了完满发展的繁荣期,前此有一个准备期,后此有一个衰落期。因为艺术作品全部都是精神产品,像自然界产品那样,不可能一步就达到完美,而是要经过开始、进展和终结,要经过抽芽、开花和枯谢。”[2]看似简单的存在,都是整体的系统的存在,是这一独立文化系统中有机的存在。当初我用“美向”一词概括,即统领这一民族文化的哲学思想所引导的体现于人民群众生活、行为的基本方向。学科门类只是它手段上固有的区别,实际上不同的门类都实践并服从于这一文化体系的“美向”。
所以,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以原始信仰和苯教文化为基础,以藏传佛教哲学为指导的藏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知其来由,晓其根本,知其生成规律,晓其演变过程,把握其特点,深知其价值,便可做到大局于心,不乱方寸。
三是藏谚曰:“先要有,后要好。”每个学者若有一得之功,便是对学术的推进。每一个学者都带着既有的残缺进入研究领域或研究状态,继而在实践中学习、成长,积小流而成江河,最终走向成熟、成功。无论是政治的经济的宗教的,还是理论的实践的,或学术的专业的,一个思想的获得、一个体系的完善、一个领域的开拓推进多是一个孤寂、苦难甚至充满血泪的过程。除了态度和感悟、所得不同,这个过程是一样的。年轻一代藏学研究工作者要有这样的信心和决心,咬定青山,点滴为功,登堂入室,一展才华。美学与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等有着紧密的关系,但有其区别,诸如音乐、舞蹈、美术的学科研究不是美学研究,但它自然地要涉及美学,甚至美学角度成为不可或缺。藏学是20世纪的显学,它也是21世纪的显学,藏族美学的研究,同样会随着藏学的发展而发展,甚至会成为这一显学皇冠上的明珠。
学术是个不断爬坡的事业,走实才能走稳,走稳才能走成。意娜有良好的学术素养,是有潜力的后起之秀,我相信,顺着自己迈开的脚步前进,就一定能够不断取得新成就。
丹珠昂奔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 这篇稿子,先收入刘一沾主编的《民族艺术与审美》(青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由于全书体例要求定名为《崇高博大,强韧神奇——藏族艺术与审美》,后收入《藏族文化散论》(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3年版)、《丹珠文存》第二卷下(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时仍用现名《藏族文化与审美》。
[2] [德]黑格尔:《美学》第3卷上册,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