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统领六县之地(求月票~)

“邓兄当真是少年英雄!”

李平安欣喜道:“不过十六之年,竟能统领三城之兵马!”

“可比汉之卫霍!”

李平安的高帽子,让邓友德有些感到受宠若惊,谦虚道:

“比不得骠骑大将军。”

“骠骑大将军驱逐匈奴,百骑大破单于王庭!”

“与之相比,我等不过在胡虏军锋之下苟延残喘,愧对汉家先贤!”

邓友德家中乃是当地大户,父亲自幼便教导他是汉人之后,而非夷狄之民!

待元廷颓势显露之后,其父便愤然起兵反元,守卫乡梓!

直到去岁,与元军交战之中不幸身亡。

其兄又接过父亲的旗帜,继续反元,保卫三县乡亲不受元兵侵害。

上个月,兄长也因作战留下的伤痛而亡。

邓友德继续接过父兄留下的旗帜,反抗元廷,保护乡亲们。

但,他的力量非常有限。

泗州、临淮、盱眙三地,又临近淮河、洪泽,是元军重点清扫的地区。

元军的反复横扫,压得这个十六岁少年喘不过气来。

直到他听闻,有人在南方反元,甚至还大败扬州路元军!

一时间便起了带人投靠的念头。

只不过在此之前,邓友德想要亲眼见一见这支反元义军的首领。

让邓友德没想到的是,这支义军的首领,竟然看起来比自己还要小!

但邓友德并未因此生出轻视之心。

这年头少年崭露头角的英豪太多太多,甚至他自己就是十四岁就跟随父兄反元!

更是因为,花云这员猛将都对李平安言听计从,让邓友德高看李平安几眼。

花云这样的猛将,向来难以折服,能够将他折服的少年,自然也是有些真本事在身。

“邓兄是想要加入我等?”

李平安不解问道:“论人马、论地盘,似乎邓兄都比我等大许多才对。”

“为何会有这样的心思?”

邓友德刚刚也见识过花云率领的战士,个个人高马大、士气如虹。

远不是他手下那些老弱病残能比的。

早就已经下定了决心,要加入到义军之中。

“吾观义军,军纪严明、军容整肃,乃是一支强军,远甚于吾。”

邓友德认真说道:“实不相瞒,吾等于盱眙一地抗元,哪怕是面对元人残兵都难以抵抗。”

“想借义军之力,助吾等抗元!”

简而言之,他挡不住元兵了,想要借助李平安的力量!

李平安低头思索,是不是应该收下邓友德这伙人。

对于快速扩张中的种种风险,李平安一直心存顾虑。

担心会损害义军内部的纪律和风气。

快速扩张的地盘和尚未成长起来的管理者们,也会导致官僚队伍中混入许多别有用心的人。

邓友德眼见李平安犹豫,顿时有些焦急道:

“李营长,还请您发发善心吧!”

“三县百姓苦元廷久矣!”

“每晚一日时间,便有数十、数百人丧命于元兵之手!”

“单凭吾一人之力,实在无力抵抗元兵!”

“还望李兄,快快出手,拯救三县之民于水火吧!”

花云顿时火冒三丈道:“元人欺压民众至此!”

“放心邓贤弟!咱一定替你把元人全都赶走!”

邓友德脸上的焦急和哀求,没有缓解一分一毫。

他清楚知道,花云说了不算,只有李平安开口才能调动义军的精锐之师。

李平安微微一愣,回想起曾经从高邮府一路向西乞讨,到滁州城中投靠舅舅朱元璋,路上的见闻。

高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到底是义军的风气重要,还是三县百姓的生死存亡重要?

数万户百姓的性命,都在遭受元人的蹂躏。

自己还在纠结义军内的纪律与风气,是不是太过死板?

李平安扪心自问,但又久久得不到答案。

忍不住回想起曾经读过的书。

主要矛盾、次要矛盾。

现如今对于义军,对于绝大多数百姓而言,主要矛盾便是元廷的腐朽统治,对民众的系统性压迫。

确定了这一点,李平安也明白过来,过度追求义军内部的纯洁并不可取。

这既会让义军失去扩大的机会,也会导致义军的内部封闭。

李平安下定决心后,目光透露坚定,对邓友德道:

“好!”

“既然邓兄相信我们!”

“相信义军!”

“那便如邓兄所言,义军将救三县百姓于水火!”

“为三县百姓抗击元贼!”

邓友德大喜过望道:“多谢义军出手相助!”

李平安却摇摇头,让他先别这么高兴:

“邓兄,义军也有义军的规矩。”

“若是想让义军接管三县之地,当地就必须遵守义军的规矩!”

“至于邓兄手下兵马,依我看暂时不宜直接编入义军之中。”

“唯有通过义军考核之人,方才能加入义军。”

“不知这些,邓兄可还能够接受?”

邓友德毫不在意这些,在他看来,加入对方自然要守规矩,当即大包大揽道:

“没问题,义军有哪些规矩但说无妨!”

李平安简单将义军的约法三章告诉邓友德:“至于义军之中,规矩更多一些,一时半会说不完。”

“依邓兄之见,当地大户、贫苦百姓们,能否接受义军的规矩?”

邓友德不觉得这三条有什么过分的,当即道:“这些规矩都很好!”

“遵守起来也不难,大家肯定都能接受。”

李平安温柔一笑,贫苦百姓遵守起来很简单,大户们可就不一定这么觉得了。

花云倒是发现了其中的关键点,高兴道:

“那岂不是说,咱们马上就要能扩军了?”

李平安点点头:“当然。”

“想要和元军掰手腕,光靠现在咱们手头上的一点兵力可还不够。”

“必须要赶紧扩军!”

“泗州、临淮、盱眙、六合几城加起来,也足够我们养起六千到八千脱产战兵!”

第二天白天,滁州城内郭子兴身死的消息,便传入李平安耳中。

滁州将领们经过激烈讨论后,还是决定直接投靠李平安。

而不是帮郭天叙报仇。

大家都是明白人,李平安能够轻易打败郭天叙率领的精锐之兵,更何况是他们这些老弱病残!

如此一来,滁州、来安两城也并入李平安的义军麾下!

一时间,统领六县之地!

足以与占据高邮城的张士诚相媲美!

成为元廷的心腹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