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心猿(求收藏!追读!)
- 西游:开局拜师太上老君
- 姑妄言芝
- 2328字
- 2025-04-17 20:51:32
李长生洗耳用心,跪于台下蒲团之上,仔细听真。
老君云:“显密圆通妙道诀,人身难得三藏启。百川会处擎天柱。先天一炁天然生,灵通内育圆仙胎。逆行转,安身家,灵台方寸种彩霞。上丹天庭悬日月,法性渐通固根芽……
首联中三藏一词,李长生当然便是想到前世看了不知多少遍的《西游释厄传》中的唐三藏。只是这时候与人身难得放在一起。
李长生觉得似懂非懂,却又觉玄之又玄。“难道说《西游释厄传》所载,唐僧取经,其实是对修行路的暗喻?!”
“师父!何谓三藏?!”李长生不懂就问。
老君已视李长生为自己亲徒,便也丝毫不隐藏,简捷了当说道:“人体之三藏,上中下三丹田。取得此人之三藏真经,方有度一切苦厄之能。”
李长生听完如遭雷击,仿佛脑海中的混沌与模糊,一下子都清晰起来了。
《西游释厄传》果然内藏金丹大旨,修行秘要。如今结合师父所言,许多修行之法都生动形象起来了。
李长生闭目细想,《西游释厄传》第一回开篇,那“盖闻天地之数……人生于寅。”
这一部分所言即是师父所言生命孕育之复杂艰难,人之孕生何其难也。
此太上道君所谓人身难得!
《西游释厄传》中言“花果山是‘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对照到人体的百川百川会处,万劫无移,便乃是人体之会阴穴附近。
会阴穴也就是男子之音囊根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女子之大音春与肛门连线的中点。
老君轻轻一挥,烟雾缭绕,化成一具人体形象。
“先天一炁从这里生出?”李长生指了指下面的会阴穴位置说道。
“然也。”老君点了点头。
老君又继续替李长生开始讲解修行妙法。他讶然发现李长生极为聪明,稍一点拨便是融化贯通。
现在李长生心中极为欢喜,对西游记倒背如流,就是他最大的外挂。
没想到,这个外挂既可以帮助他把握未来的世事走向,又可以帮助他透彻领悟修行之道。心中有了更多的底气。
老君自然是不知徒儿对《西游释厄传》的了如指掌,使得他这徒儿对修行的理解可以做到一通百通的状态。
这先天一炁所指代便是小石猴,还没有进入水帘洞,此时还不是美猴王,暂时还不是孙悟空。
先天一炁处于是发育生长阶段,处于石猴阶段。他此时食草木,饮涧泉,处于发育状态。
“人之三藏分别在哪里?”李长生询问道。
“上丹田为督脉印堂近处,又称“泥丸宫”;
中丹田为胸中膻中穴附近,为宗气之所聚;
下丹田为任脉关元穴,脐下三寸之处,为藏精之所,这里是长胎住息之乡,安身立命之家。”
老君边解释,边指着那雾气人形说道。
李长生心中暗想:“如果说先天一炁指代的是猴儿,那猴儿先到下丹田,也就是他的第一个家,或者说唯一的家——水帘洞。”
脐下的下丹田又被称为指长胎住息之乡,安身立命之家。
这也就暗合,水帘洞中有着石锅石床,享成家之福。
“石猴逆水流而上,进入水帘洞。代指的便是先天一炁从会阴穴进入脐下三寸之丹田。
到此地,先天一炁便可以称为美猴王,也就是达到外王之境。
中丹田乃是在人膻中穴附近,也就是人心齐平之处。西游所言,菩提的斜月三星洞所在,猴儿(先天一炁)在这里获得智慧,达到悟空之境。
然后复归水帘洞,也即是回到下丹田。
此时,除掉混世魔王,下龙宫幽冥。
所谓天庭饱满,指的就是人的眉心处,便是天庭,也就是上丹田的位置。
也就是说,猴儿(先天一炁)受天庭感召,入天庭(上丹田),成为弼马温,心猿意马本是般配。可惜因先天一炁心中不足,落回水帘洞(下丹田)。
猴儿(先天一炁)二次入天庭(上丹田),便是齐天大圣。
这一次达到内圣之境。
可惜,位于天庭的齐天大圣,虽然有安静,宁神二司扶持,仍然是不可安心,终于乱蟠桃偷金丹,逃回水帘洞。
虽然是内圣之境,终于是“大圣”抵不过“小圣”加“老君”,终被击败,投入八卦炉中炼,得到火眼金睛,成就火中金,可惜是攒聚五行不够,被五行山压住。
五百年后,得到三藏解救,终于揭开束缚,成为行者。
成为行者之境。
陆续攒聚五行,开始了三藏取经之路。”
长生此时才知道,为什么《西游释厄传》中赋予那只猴子主角那么多的名字。
每一个名字代表着修行的一种状态,石猴,美猴王,孙悟空,齐天大圣,行者,代指着先天一炁的状态。
石猴,心王,悟空,内圣,行遍周天。
“徒儿,你可知道这先天一炁从何处走,该往何处么?”老君笑眯眯问着李长生。
李长生说道:“先天一炁自会阴穴,进入下丹田,然后进入中丹田,攒聚五行,进入上丹田。”这是一个完美的答案。
老君手扶长须,沉吟良久,说道:“徒儿,你果有宿慧,悟性极佳,却是修行的好苗子。你所言却是最佳道途,可称得上是捷径,但是修行哪有一蹴而就。
你选择的是最稳妥的道途,但是稳妥也意味着安乐,你岂不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乎。”
李长生听闻此言,心中大震:没错,孙悟空的天赋心性,机缘都是极佳,他还要在上中下三丹田中徘徊,况且我呢。
“好徒儿,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初心不改,方得大道,行事求道,具要此道。”老君拍了拍李长生的肩头,说道:“你回去想上几天,就知道了。”
李长生想到《西游释厄传》的最初问题,为何猴儿,不是从土里,不是从树中,偏偏是从石头中蹦出来的。为什么书中称呼猴儿,为石猴。
李长生恍然大悟,暗道:“猿猴者,心也。石者,刚也。石猴,便是刚心之意。”
“万念不可乱其心,坚刚不可夺其志,有此心刚,无事不成!”李长生脱口说道。
老君一愣,干咳了一下,将放在李长生肩头的手拿下。
“你这徒儿,忒也聪明了。”老君心中十分欢喜。
“那还不是师父教的好,徒弟学得才好。”李长生小小的恭维了一句。
老君果然哈哈大笑:“你这徒儿……修行的先天一炁路线,你已经知晓了。有些东西我可以教你,有些却要你自己去摩挲。
徒儿啊,纵你是道祖首徒,有些路还是要你一人独行的。”老君语重心长地说道。
李长生明白老君画中意涵,这是要他戒骄戒躁。
“徒儿,晓得。”
老君说破根源后,便传了口诀,李长生切切记了口诀,对老君拜谢深恩。
老君安排李长生在八景之舆中的一个静室中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