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教人识字的神婆

第二日,李家村。

“……”

李伯阳看着窗外那淅淅沥沥的雨点,不由得陷入了沉默。

而就在李伯阳不远处的墙上,《卜秘九章》被平铺地展开,并且挂在了墙上。

这是昨晚李伯阳与大丫头回来的时候,陈芸听完二人经历后所做的事情。

不仅如此,陈芸还特意当着李伯阳的面,把《卜秘九章》的内容给大致读了一遍。

也是在那一刻,李伯阳才惊讶地意识到陈芸竟然还识字?

尽管陈芸与大丫头一样,识的字并不算多。

可总比李伯阳自己一个人摸索要强一点。

事后当李禹回来之后,也磕磕绊绊的补充了几个新字。

反倒对李伯阳、大丫头身上发生的事情没有过多追问。

不知不觉间,李禹、陈芸夫妻似乎全然接受了自己孩子的特异之处,并且表现出了一种爱咋咋地的态度。

昨晚临睡前,李伯阳甚至听到李禹和陈芸在讨论是不是该考虑让他蒙学了?

可惜的是,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实在是罕见。

纵观李禹、陈芸活了那么多年,真正认得的识字先生也不过是大丫头的父亲。

反倒是偷听二人对话的李伯阳,有了一个意外的收获。

那就是在距离这里大概百公里之外的一个小镇上,有一位专门教人识字的神婆。

虽然那神婆认得的字也不多,指不定还有一些错字。

可架不住那神婆只收少许的米粮,并且几乎每天都会开课,倒是比那些真正的识字先生好结识多了。

当然了,李伯阳并不打算跑去当那神婆的弟子。

毕竟自家爹娘虽然接受了自己的神异之处,但李伯阳也没傻到要去到处宣扬。

让一个刚出生的孩子跟着一个神婆学习识字。

任谁知道了,估计都不会只把这种事情当做笑话、流言看待。

所以李伯阳的做法是悄悄睁开自己的天眼,在神婆教授其他孩子识字的时候,跟着一旁偷学。

好在通过对比李禹、陈芸夫妻的描述,李伯阳倒是没花多少功夫就找到了那神婆的住址。

然后,李伯阳就发现了一个自己之前没料到的难题。

【这听不到发音,我该怎么识字啊?】

颇为苦恼地挠了挠自己的头,李伯阳只能努力观察神婆和那些孩童们的嘴型,试图辨别其正确的发音。

【总感觉这要是识字之后,我估计又得无师自通一门唇语了。】

………………………………………………………………………………………………

高村镇,土地庙后方的一处简陋院子里。

三三两两的儿童正席地而坐,用自己的树枝在面前的沙子上比划着写字。

而在这些孩童的正前方,一个身材佝偻、只剩下了几颗牙齿的老阿婆正一脸笑意的教授着他们发音。

明明自己的发音都歪的不像话,可老阿婆却极为严格的纠正着孩子们的发音。

“阿婆!这个字我们昨天刚刚学过!为什么今天还要学这个字啊?”

将自己的手举得老高,一个梳着脏辫的小丫头满是不情愿的问道。

“昨天学过了今天就不能学吗?”

“总有新娃娃没学会,总不能让你一个人都学了吧?”

“再跟我读一遍,这是一,是数量的一,是一个大钱的一!”

伸手拍了拍小丫头的脑袋,老阿婆笑意不减的絮叨着。

“啊?可我不就是最新的娃娃吗?”

“连我都学会了,难道还有人没学会吗?”

环顾了一圈四周,小丫头看着在场年龄最小的都要比自己大上几岁,颇为纳闷的嘀咕道。

“阿婆,你该不会又糊涂了吧?”

“大家明明都已经会了呀?我也会了呀?”

小丫头说的是实话。

因为她旁边几个年龄比较大的娃娃,都已经开始无聊的在沙子上画涂鸦了。

“你个娃娃,哪来这么多废话啊?”

“让你学就学,这是给你们打基础。”

“别到时候,真要用起来就忘了该怎么写了。”

由于下雨的原因,神婆的这节课足足教了两个时辰。

也不知道是不是李伯阳的错觉。

他总觉得在宣布下课的时候,那神婆有意无意的朝着自己的方向看了一眼。

【今天教的都是些简单的基础字?还是说她每天教的都是这些字?】

狐疑的回忆着那些再基础不过的文字,李伯阳发现神婆今天教的字都是入门级别的。

哪怕是像自己这种只能够用“看”的偷学者,都能够很轻易的通过嘴型和含义来矫正这些字的发音。

重要的是,那神婆并不是让孩子们死记硬背。

在许多时候,李伯阳都能够看到神婆列举了一系列同读音的字。

从易到难、从简到繁……

在没有拼音的这个时代,李伯阳甚至觉得那些真正的识字先生,都不一定有神婆教的那么好。

毕竟启蒙和教学,终究是两码事。

前者不需要多么高深的学问,通俗易懂、简单明了才是最关键的。

想想前世古代那朗朗上口的三字经和百家姓,就知道启蒙的标准是什么了。

【其实真要这么看的话,那些错别字还真不一定就是错别字……】

再次抬头看向了墙壁上的《卜秘九章》。

李伯阳看到了大丫头和自家娘亲写的那几个“错别字”。

或许是千年前与千年后的文字差异……

又或许是那些字在不同的地区本就有着不同的写法……

【所以说,别的穿越者为什么能够这么轻松的就熟悉穿越后的语言和文字啊?】

【他们难道就没遇到过这种文字演变的事情吗?】

想一想秦朝统一中国之前那复杂的文字体系,李伯阳就倍感头疼。

如果这个世界同样没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文字。

那么来自于《卜秘九章》上的文字,大概率是千年前淮江附近的地区文字。

这意味着,李伯阳想要正确读完这《卜秘九章》的难度又增添了几分。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这个道理。

在文字语言的翻译领域体现的再明显不过了。

【手里明明有一本秘籍,却因为语言问题被拦在门外,这种事估计也就只有我这个穿越者才能够遇到吧?】

☞☞月票☜☜/☞☞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