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鼙鼓惊天

天宝十四载,寒冬如狰狞的巨兽,裹挟着凛冽的北风与铺天盖地的鹅毛大雪,汹涌地扑向长安城。城中的每一处角落,都被这肃杀的气息所笼罩。往日热闹非凡、车水马龙的朱雀大街,如今冷冷清清,只有呼啸的风声在街巷间回荡。街边的槐树,在狂风中瑟瑟发抖,干枯的枝丫相互碰撞,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似在为这座即将陷入战乱的城市哀鸣。

李白正在翰林院那雕梁画栋的阁楼之中,桌上铺着雪白的宣纸,他手持毛笔,饱蘸浓墨,试图用诗词抒发心中的豪情壮志。笔锋游走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字迹刚劲有力,跃然纸上。然而,就在此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阁楼中的宁静。

“李公子!天大的坏消息!”一个年轻的书童慌慌张张地冲进阁楼,脸色煞白,声音颤抖,“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大军正朝着长安杀来!”

李白手中的毛笔瞬间悬在半空,墨汁顺着笔尖滴落,在宣纸上晕染出一团乌黑的污渍。他的瞳孔急剧收缩,脸上满是震惊与愤怒,手中的毛笔“啪”的一声掉落在地。“安禄山这逆贼!”李白怒声喝道,声音如洪钟般在空旷的翰林院回荡,“平日里受朝廷厚恩,如今竟公然反叛,置天下百姓于水火之中,实在罪不可赦!”

与此同时,李教授顶着风雪,脚步匆匆地赶来。他的衣袍早已被雪花浸湿,肩头和发梢堆满了积雪,神色慌张,额头上竟渗着细密的汗珠。“李公子,安禄山叛乱,长安城危在旦夕,我们该如何是好?”

李白眉头紧锁,如两条纠结的麻绳,他在阁楼上大步来回踱步,靴底与木质地板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片刻后,他停下脚步,目光如炬,坚定地说道:“如今国家有难,我身为大唐子民,怎能坐视不管?我要进宫面圣,请求出征,为平定叛乱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教授心中一紧,上前一步,劝道:“李公子,战场凶险万分,刀剑无眼。你一介文人,贸然前往,无异于羊入虎口,恐怕凶多吉少。再者,长安城如今人心惶惶,局势不明,我们不如先找个地方避避风头,从长计议。”

李白却坚定地摇头,眼神中透着决绝:“李兄,你不必多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虽为文人,但胸中也有报国之志。此时若退缩,日后有何颜面面对天下苍生?若人人都在危难之际选择逃避,这国家还有何希望?”

就在他们交谈之时,长安城内已经乱作一团。朱雀大街上,百姓们拖家带口,神色慌张地四处奔逃。母亲紧紧抱着啼哭的孩子,父亲则背着沉重的包袱,一家人在慌乱中踉跄前行。有的人不小心摔倒在地,却无人搀扶,只能在雪泥中挣扎着爬起。街边的店铺纷纷关门歇业,门板被匆忙钉上,往日琳琅满目的商品散落一地,无人问津。曾经热闹非凡的集市,如今一片萧条,只有被风吹得沙沙作响的稻草和被踩得泥泞不堪的积雪。

街头巷尾,到处都是士兵们匆忙集结的身影。他们身着冰冷的铠甲,在风雪中穿梭,脚步声、马蹄声、号角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战争的前奏。骑兵们骑着高头大马,挥舞着马鞭,催促着马匹前行;步兵们则扛着长枪,队列并不整齐,脸上带着紧张与恐惧。

皇宫内,大明宫的含元殿中,气氛凝重得让人窒息。鎏金的烛台上,蜡烛燃烧得噼啪作响,昏黄的烛光摇曳不定,将大臣们的身影拉得忽长忽短。唐玄宗端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如暴风雨前的天空,眉头紧紧皱成一个“川”字,目光在大臣们身上一一扫过。

“诸位爱卿,安禄山叛乱,如今大军压境,该当如何应对?”唐玄宗的声音低沉而威严,在大殿内回荡。

大臣们面面相觑,议论纷纷。李林甫的余党、户部侍郎杨国忠向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臣以为应立即调兵遣将,前往平叛。我大唐兵强马壮,定能将叛军一举击溃。”

话音刚落,年迈的礼部尚书张说却摇了摇头,神色忧虑:“陛下,安禄山久经沙场,麾下将士众多,且训练有素。如今叛军来势汹汹,我们不可贸然出击,应暂时避其锋芒,等待时机。”

大殿内顿时陷入了激烈的争论,支持立即平叛和主张避敌锋芒的大臣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唐玄宗的脸色愈发阴沉,心中烦躁不安,始终没有找到一个让他满意的方案。

李白赶到皇宫时,正赶上大臣们退朝。他毫不犹豫地拦住一位大臣,表明自己想要进宫面圣,请求出征的意愿。大臣看着李白,眼中闪过一丝敬佩:“李学士,你的心意我理解,但此事重大,还需陛下定夺。你且在此等候,我这就为你通报。”

片刻后,大臣出来告知李白,唐玄宗正在为战事焦头烂额,暂时无暇接见他。李白心中焦急万分,在皇宫外的风雪中来回踱步。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落在他的肩头,不一会儿便堆积了厚厚一层。他望着紧闭的宫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能早日得到皇帝的召见,奔赴战场,为国家效力。

随着安禄山叛军的步步逼近,长安城的局势愈发紧张。城墙上,士兵们日夜巡逻,警惕地注视着城外的动静。寒风如刀,割在他们的脸上,却丝毫没有动摇他们坚守岗位的决心。城外,百姓们扶老携幼,哭声震天,源源不断地涌入城内寻求庇护。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眼中充满了恐惧与绝望。

李白看着这一幕幕人间惨剧,心中的悲愤愈发强烈。他望着远处被风雪笼罩的山峦,暗暗发誓,一定要为平息叛乱,拯救百姓出一份力。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他也绝不退缩。

在凛冽的寒风中,李白的身影孤独而坚定,恰似傲雪挺立的青松。长安城的命运,以及大唐的未来,都在这鼙鼓声声中,变得愈发扑朔迷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