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杨士奇的嘴,永乐一朝的窘境

宫内,杨士奇匆匆来到朱棣身前。

“参见皇上。”

“免,有什么事?”

朱棣只是看了一眼杨士奇,继续处理着手中的国事。

杨士奇看着朱棣兢兢业业处理国事,心中一片感慨。

不再去想,缓缓开口。

“皇上,太子想要做一件事,臣得知后特来将这个喜讯告诉皇上。”

“嗯?喜讯?太子要做一件事?详细说说。”

朱棣听到这里,顿时就来了兴趣。

他倒是想要听一听,朱高炽究竟是要做什么事,对他来说还是一个喜讯。

尤其是如今的朱高炽,在他眼中就是一摊烂泥,国事也不处理,要不是他花费心思让朱高炽领了一个治理安南的任务,他都不知道朱高炽会有多么的清闲。

这样的一个人,如今居然要主动的做一件事了?

杨士奇看着有了兴致的朱棣,笑道:“不知皇上可否还记得高贤宁此人?”

“嗯?”朱棣眉头一挑,又笑道:“怎么不记得,当初久攻济南不下,这人从城内作《周公辅成王论》射于城外,当时朕还欣赏他的才华。”

“只是后来朕劝其为官,此人却是不受。

如今怎说起此人?”

说到这件事,又勾起了朱棣的回忆,攻打济南,是他距离死亡最近的一次。

被那铁铉一个诈降计,弄得他差点身死济南城门外,那个城门的闸刀就从他眼皮下去的啊,战马的头都被砍断了,要是他再往前一步,死的就是他了。

攻城三个月,却是无法破城,只得听姚广孝的建议退兵,最后从其他地方击破建文大军,又来围攻济南才得以破城。

高贤宁这个人,无论是高贤宁还是铁铉,他都很欣赏,但铁铉必杀,高贤宁他是真的想用。

杨士奇的话音紧接着传来。

“太子想要请此人入仕为官,以此来彰显皇上心怀,同时也是让天下士子知晓,朝廷对真正有才有志之士的看重。”

“哦?太子真的准备这样做?有心了。

只是此人当初拒绝朕的邀请,如今太子想要请他入仕为官,恐不易吧。”

朱棣心中确实有些感动,如果朱高炽真的能够请动高贤宁,对他以及朝廷而言,都是一个好消息。

这并不是高贤宁有多大的声望,而是因为他朱棣,是靖难夺位,导致天下那些真正的清流士子,不认可他,不愿意入仕。

高贤宁在朱棣眼中,并不是单单的一个人,在大明天下,有着很多的高贤宁,就是认为他是造反夺权,不认可永乐一朝,宁愿归隐山涧,都不愿做永乐一朝的官。

一旦能够让高贤宁入仕为官,他的名声,也必然可以好转,也如杨士奇说的,更加可以证明他朱棣的心胸,以及朝廷用人的理念。

其实对于这些人,朱棣早就没有了追究的想法,因为他要是想要追究,这些人根本不可能活。

洪武时期,那些所谓的名士大贤,因为看不起他们老朱家的出身,因为朱元璋不过就是从一个贱民,一个乞丐开始打下了大明,那些人看不起他们老朱家,不愿意入仕。

尽管朱元璋杀了一些那样的人,但起码,朱元璋在努力的让那些人入仕为官,改掉那些人的偏见。

最后朱元璋也是真的做到了。

朱元璋与朱标两代人极为不容易做到的,如今在永乐一朝,却是再现了,朱棣是真不想让这种情况出现,却是又没有办法。

永乐一朝的朝堂,缺少那些真正的清流之人,导致朝堂出现缺陷,他都是清楚的,但他又能怎么办?

他征辟过这些人,也劝过不少人,但这些人,根本就不鸟他啊!

现在朱高炽虽然有这个心,但他并没有抱什么希望。

这些人,不是可以通过名利或者钱财可以打动的,朱棣很清楚这些人与杨士奇这些人的不同。

这些人不为名不为利,也不为财,只为心中的志向与抱负,却又坚守忠君之念。

这样的人,朱棣眼馋得很,永乐一朝太需要这些人了,尽管他很喜欢,但这些人又偏偏让他恨得牙痒痒。

就因为他靖难,就认定他是造反,就不愿意做他永乐的官,想想这些朱棣都觉得气人。

杨士奇也感受到了朱棣的些许波动,对这些事,他们这些人本来是忌讳如深的,但如今他也没有办法,为了完成朱高炽交代的,只能硬着头皮提这些事。

“皇上,高贤宁最过不去的心结,就是其师王省自尽。

高贤宁与王省的师生情谊极为深厚,又受王省影响至深,如今定对王省有着愧疚之情。

太子如今就是准备从这方面劝高贤宁入仕。”

“王省有一女,乃是周岐凤之妻,太子想要带上周岐凤一同前往,劝高贤宁入仕。

但此些还不够,而高贤宁在济南时,与铁铉也交情深厚。

铁铉长子如今在军中,经军功升迁为百户,其三子充为官奴,被人虐待至死。

其妻女入教坊司(官妓),其妻杨氏不堪受辱而自尽,余年幼两女。

太子想着将其长子带在身边,且追查虐待铁铉二子之人罪责,并将铁铉二女释放而出,带由高贤宁抚养。

如此多管齐下,有极大可能劝高贤宁入仕为官。”

“你说的,可是太子当真这样说过?

杨士奇,你可知欺君是什么后果?”

朱棣对杨士奇所说的动作,并没有丝毫反感,他本就在公开场合赞赏过铁铉的忠心。

他确实恨铁铉,毕竟差那么一点,就把他杀了。

但他又确实极为欣赏这样的人的忠心。

铁铉可以说是朱元璋为下一任大明皇帝准备的栋梁之才,铁铉的字,鼎石,都是朱元璋亲自赐的。

从这两个字,就可以看出朱元璋对铁铉的看重与期待。

而杨士奇所说的,如果真的是朱高炽想要做的,那么朱高炽是真的在为了改善他的名声,彰显他的胸怀,告诉世人永乐一朝的用人理念,这是他非常欣慰的。

杨士奇当即跪在地上,肃声道:“禀皇上,臣所言,句句属实,绝不敢欺瞒皇上!”

杨士奇只能破釜沉舟应下,其实朱高炽根本就没有提及铁铉,这是他为了让朱高炽成功,又知道这些往事,才会与朱棣说出来。

朱棣听后,心头格外的畅快,这才是他选的太子啊,这才是他的好大儿啊,能够这般为他。

随即骤然看向杨士奇。

“你去告诉太子,他的请求,朕允了!

让他好好去做,朕等着他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