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再过一天,就要出发去往京城了。陈宇躺在床上,盘点空间物资。瓜果蔬菜已经收了一批,西瓜还差几天,红薯收了一次,差不多有4000斤。土地空着没有再种了,留着以后种水稻,毕竟南方人还是以吃大米为主。
水稻还差几天成熟,但答应了大伯给他搞粮食,没办法了,催熟!
随着意念稻谷瞬间变得金黄,陈宇只觉得脑袋一沉,头昏眼花,没晕!
强忍着不适,把两亩水稻收割掉,留了三亩地的种子用泉水泡起来,意念控制脱壳装袋,两亩地获得大米1600斤。
实在支撑不住了,睡觉。
第二天晚上,陈宇家热闹非凡,大伯一家,村长和支书,十五个人,直接开了两桌。
每桌八个菜,红烧肉,糖醋鲤鱼,羊肉炖萝卜,全聚德烤鸭,再加上四个时令蔬菜。
男人抽着中华,喝茅台,女人小孩喝着陈宇拿出来的散装奶茶。
一顿饭,盘光光,吃得主人高兴,客人尽兴!
村长和村支书走后,大妈和两个嫂子围着奶奶和刘翠芬,诉说着离别。
大伯和两个堂哥也把陈宇,陈小燕拉到一边,仔细交代,要兄妹俩好好照顾奶奶和妈妈,多跟家里通信,最后大堂哥陈飞还把他心爱的鱼竿,送给了陈宇,要他把鱼竿带到京城再创辉煌!
临走时,陈爱国交代陈宇,说他已经借好了牛车,明早会送他们一家去县城。
半夜两点,陈宇悄悄来到陈爱国家门口,用麻袋装了1000斤大米,1000斤红薯,然后轻声叫道:“大伯,大伯。”
过了一会儿,客厅的灯亮了,陈爱国披着衣服打开门,“小宇,这么晚了,有什么事?”
“大伯,把两个堂哥叫起来,我同学刚给我送了一些粮食,你们赶快搬进去。”
陈爱国转身把两个儿子叫了出来,三个人看着门口一大堆的粮食,“怎么这么多?都是些什么呀?”大堂哥陈飞惊讶的问道。
“哦,难得跟同学开一次口,我就要他多弄了一点,这里有1000斤大米,1000斤红薯,快搬进去吧。”陈宇解释道。
四个人花了五六趟,把粮食搬进了地窖,出了地窖,陈爱国拉住陈宇问道,“小宇,花了多少钱?我给你。”
“大伯,因为没有票,大米是一毛五拿出来的,红薯才两分钱一斤,当侄子送你的,你给150吧。”陈宇撒谎道。
“那不行,现在在黑市,粮食都三毛了,一毛五?你不是亏到姥姥家了?再说了,我刚看了一下,这大米和红薯的质量好的不得了!”大伯一槌定音道,“小宇,你的情我领了,这样,听我的,大伯今天占你点便宜,给你200块。”说完转身进屋拿了200块,塞进陈宇手里,就推着他往外走,“快回去,快回去,早点睡觉,早上还要早起呢。”陈爱国把陈宇推出大门,不等陈宇说话就关上门回屋了。
陈宇捏着钱心想,这大伯不错,这种亲戚能处!
我给你的,你收着,我不给你,不贪不多要,为人知足!最怕就是那种贪得无厌,便宜占不够的亲戚。
第二天一大早,陈爱国就赶着牛车等在门口,刘翠芳和陈小燕在家做早饭,摊了十来个鸡蛋饼,准备带在车上吃。奶奶正在清理自己的东西,等早饭做好,叫大伯进屋一起吃了早饭,就开始搬行李。
刘翠芳抽空把陈宇叫进房里,拿出一个铁盒子,“小宇,这里面是我们的家底,我今天交给你了,里面加上你爸的抚恤金总共有1000块钱,还有一些本地票据什么的,到了京城也不能用,你拿出来,等一下留给你大妈吧。”
“行,钱我先收着,等到了京城我再给你。”陈宇接过盒子说道。
听到外面传来嘈杂的说话声,陈宇走到门口一看,大伯一大家人都来了,村长大爷,和一些关系比较好的村民都来了,连忙走过去,散烟打招呼。
大妈拎着一个包袱来到陈宇面前,“小宇,这是大妈煮的20个鸡蛋,你们带着在路上吃。”
“谢谢大妈。”陈宇接过包袱,从口袋掏出一些票据,塞到大妈手里,“大妈,这是我们没用完的一些本地票据,到了京城也用不了,您拿着用吧。”
“这…你这孩子,这怎么好意思呢?”大妈捏着票据客气的说道。
“大妈,您别客气,当侄子孝敬您的。”陈宇握着大妈的手说道。
“好,好孩子。”大妈感动的说道。
“小宇,时间不早了,该走啦。大伯在旁边喊着。
陈宇握着大妈的手,“大妈,那侄子就走了,您在家多保重,注意身体。”然后对两位堂哥堂嫂堂妹说道,“堂哥堂嫂,还有小芬,你们在家也好好保重,我们常联系,到了京城我就写信回来。”
“好的,慢走,路上小心。”几人一起回道。
跟村里人告别完,一家人坐上牛车,前往县城。
坐在牛车上,陈宇都无语了!好家伙,奶奶的东西最少,也有一个大包袱,看着有二三十斤,妈妈和妹妹,也一人收了一个大包袱,除此之外,还带了三床棉被,50斤大米,五斤油,一些厨房用具,连家里的锅和烧煤的炉子都带上了。
晃晃悠悠到了县城火车站,陈宇看到机会来了,对陈爱国说,“大伯,您先等一会儿,我把车上的东西分拣一下。”
说完,把一些吃的,喝的,全部用一个袋子装好,递给陈小燕,“燕子,你把这些东西拿着。”
这时大伯问道:“小宇,你这是干什么?”
“大伯,车上剩下的东西,坐火车根本带不了,我把这些东西拉到我同学那里去,他认识县里车队的人,到时候有车去京城顺便给我拉过去。”
“哦,那行,那行。”陈爱国答应道。
陈宇赶着牛车,在外面转圈,找了个没人的机会,把车上的东西全部收进空间,看着时间差不多,回到了火车站。
“小宇回来了?”
“是的,大伯,我已经把东西交给我同学了,时间不早了,您先回去吧。”
“行,那我先走了。”大伯转头对着奶奶说道,“妈,您多保重,我有空了会去看你的。”
“走吧走吧,别担心我,你在家好好过日子。”奶奶挥着手说道。
陈爱国又对于刘翠芳说道,“弟妹,那妈就靠你照顾了,你多费费心。”
“他大伯,放心吧,我肯定会把妈照顾好的。”刘翠芳回应道。
“小宇,燕子,你们俩一个要好好工作,一个要好好学习,你们两个堂哥是不行了,你们这一辈,就看你们两兄妹的了。”
“知道了,大伯,我会好好工作的。”
“知道了,大伯,我会努力学习的。”
兄妹俩说道。
看大伯走远,四个人拎着吃食,转身走进了车站,买了票,看发车时间还有两个多小时,陈宇就招呼家人在一个角落里歇着。
好不容易等到上车时间,陈宇扶着奶奶在前面,刘翠芳拉着陈小燕跟在后面。
经过千难险阻,千辛万苦,终于走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四个人座位在一起,奶奶,刘翠芳,陈晓燕,坐在一排,陈宇坐在了对面靠窗的位置。
看到她们三人满头大汗,气喘吁吁,陈宇从挎包里掏出一个军用水壶,这个水壶还是父亲遗留在家里的,里面装着兑了一半的灵泉水。
“燕子,把茶缸拿出来,我给你们倒点水喝,饿了吧?把鸡蛋饼和大妈给的煮鸡蛋,也拿出来吃点。”
几个人一人吃了两张鸡蛋饼一个鸡蛋,喝了一杯水,顿时神清气爽。
这时一个50多岁的大婶,扶着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女走过来,坐在了陈宇旁边。少女好像生病了,头靠在大妈肩膀上。
陈宇站起来说道,“大婶,她这是怎么了?要不你们坐里面吧。”
“不用,谢谢你小伙子。”大婶谢道,“我孙女生病了,我带她去外地看医生,坐在外面方便一点。”
听到大婶这样说,陈宇就坐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