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曹参薨

回到椒房殿,真假参半的说些‘父皇已经没事了’之类的话,让母亲张嫣安了心,刘恭便于自己的卧室:侧殿厢房躺了下来。

和方才,天子盈在宣室殿的御榻上一样,呈‘大字型’舒展开身体,定定的望向殿顶。

一时间,刘恭思绪万千。

来到这世界虽已六年,却是从出生开始算起。

而在这个医疗水平低下,婴幼儿夭折率极高的时代,贵族子弟出生后的前六年,都需要得到极其小心的照顾。

说的直白点,便是年满六岁,度过脆弱的婴幼儿期之前,被‘小心照顾’着的皇长子刘恭,都不曾见过这椒房殿以外的世界。

皇帝老爹隔三差五来探望张嫣、刘恭母子;皇祖母吕雉,也是一年半载才来上一趟。

直到一个多月之前,终于年满六岁,刘恭才得到了些许自由活动的权限:在向皇后张嫣提交申请并得到允许后,可以在未央宫内自由活动。

但也仅限于此了。

今日去长乐,跑到太医属捣鼓火药,也是以‘给皇祖母请安’为由,得到了走出未央宫,看看宫墙外的世界的机会。

结果一不小心,把太医属给炸了;

往后,刘恭只怕是轻易出不了未央宫。

“硫黄~”

“硫磺……”

“火药的配比,是以硫磺为准;”

“而硫黄,虽然主要成分是硫磺,但除硫磺外,必然还会有其他杂质。”

“杂质有多少、硫磺有多少,更是完全没办法确定其含量。”

“唉……”

在这个时代的第一次科研实验,便此宣告失败。

刘恭也只能安慰自己:等再长大些,掌握一定的自由度,搞出从硫黄中提炼硫磺的工艺,再去动火药的心思吧。

至于眼下……

“按照原本的历史时间线,皇帝老爹,可就剩一年多时间了。”

“也不知道今天闹这么一场,能不能让这位‘孝惠皇帝’回心转意?”

想到这件事,刘恭就没由来的一阵烦躁。

历史上的惠帝刘盈,为什么会在二十三岁的年纪英年早逝?

史书上说,是惠帝酒色成性,外加积郁成疾。

酒色掏空了肉身,忧郁消磨了精神,肉体+精神双重崩溃,才导致其英年早逝。

而在刘恭来到这个时代,以旁观者的视角近距离观察过后,也随即得出结论:史书说的没错。

至少从生理角度上来讲,皇帝老爹英年早逝,就是被酒色掏空了身子。

身体都被糟蹋成筛子了,随便生一场小病,当即便是病来如山倒。

若是旁的病,那还好说——治就行了。

偏偏是这种没法轻易治好,只能慢慢调养、调理,并且需要病人高度配合的‘病’。

刘恭也是没了办法,只得兵行险着,好生刺激了皇帝老爹一番,看能不能让其回心转意。

——唯一能让天子盈逆天改命、延长寿命的办法,就是天子盈主动振作起来,别再日日宿醉、夜夜笙歌。

好歹把身体给调理好,别再继续透支身体,即便精神状态依旧不佳,也不至于随便生场小病便一命呜呼。

至于要不要这么做——究竟要不要振作起来,只有天子盈自己说了算。

刘恭能做的,也仅限于稍微刺激一下,却也不敢刺激的太狠了……

“得做两手准备了。”

“皇帝老爹能想通,能多活几年,自然是最好不过。”

“若不能,也当早做准备,免得到时候乱了阵脚。”

这个念头才刚出现在脑海中,刘恭脸上,便立时出现一抹比哭还难看的苦笑。

——年仅六岁,即便贵为太子储君,刘恭又能准备什么呢?

六年前,皇帝老爹以十六岁的年纪登基,如今都快二十二了,还是被吕太后压得喘不过气,只能窝在宣室殿借酒消愁;

至于刘恭,无论是按照历史时间线,在明年七岁即立,还是天子盈多活三五年,让刘恭能在十岁出头的年纪继承皇位,又有什么区别呢?

“呼~”

“也难怪父皇这么些年来,都只能靠喝酒度日。”

“完全喘不上气啊……”

“再不找个宣泄的方式,怕不是早就疯掉了?”

如是想着,刘恭终也只得将此事放在一边,日后再说。

眼下,刘恭再怎么说,也已经获封为太子储君。

尤其刘恭这个太子储君,是吕太后专门抱给皇后张嫣的,为的,就是让刘恭名正言顺,以嫡长子的身份继承大统。

至少从这个角度来说,刘恭的处境还算不上危险。

无论获立为储,还是日后继承皇位,都不需要刘恭去主动做什么——祖母吕太后会搞定一切。

只不过,若刘恭真的就此随遇而安,那即便将来坐上皇位,也不过是第二个当今天子盈。

要想在未来,能更从容的应对危机,刘恭,必须要做点什么了……

“丞相平阳侯曹参~”

“嗯……”

“按照太祖高皇帝临终前的嘱托,曹参之后,便当是安国侯王陵、曲逆侯陈平二人各为左右相。”

“而曹参死后,侯世子曹窋袭爵,又会被吕太后任命为御史大夫。”

“右丞相安国侯王陵、左丞相曲逆侯陈平,御史大夫平阳侯曹窋,再加太尉绛侯周勃……”

思虑间,长安朝堂未来的人事格局,也逐渐赋闲在刘恭脑海中。

拉拢外朝,显然是痴人说梦。

——别说是刘恭这个年仅六岁的太子储君,便是已经二十二岁的当今天子刘盈,都不可能在吕太后的眼皮子底下,拉拢到任何一位外朝重臣。

但不能拉拢,也并不意味着完全不能有联系。

眼下,刘恭就有一个天赐良机。

“太子太傅~”

“皇祖母已经把话说死了:不能找儒生。”

“安国侯王陵,便算不得儒生……”

如是思考着、憧憬着,刘恭也终是抵挡不住席卷而来的疲倦,悄然进入梦乡。

却不知同一时间,尚冠里平阳侯府,也终于传出一阵不出乎所有人预料的哀嚎声。

——大汉王朝第二任丞相,在开国十八功侯中排名第二位,食邑足一万零六百三十户的平阳侯曹参,于天子盈六年夏五月庚子(初七)薨故。

随着曹参离世,长安朝堂新一轮的政治洗牌,也正式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