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都腌入味儿了

子时夜半,天空中,只高悬着一轮残月。

倒是星辰只寥寥几点,明日,或许是个难得的阴凉天。

约莫四、五里长宽的未央宫,此时已完全藏身于夜幕之中,只由宫墙上亮起的星点篝火,大致勾勒出未央宫的方形轮廓。

无论宫墙内还是宫墙外,都看不见多少亮光。

唯独宣室殿。

唯独当今天子盈所在的宣室正殿,直至此刻,都仍旧灯火通明……

“大风起兮~”

“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

“归!故!乡!”

御榻之上,天子盈身着单衣,敞襟斜坐。

目光迷离间,手中酒觞反复高举,隔空将酒水洒向天子盈口鼻间。

“嗝~~~”

“呃……”

“安、安得猛士兮……”

“猛士兮……”

“斟酒~”

“给朕,斟酒……”

即便天子盈早已醉的没了意识,陪侍于旁的宫女也不敢有丝毫怠慢,只能言听计从的不断斟酒。

只是一觞酒才刚斟好,便又是被天子盈高高举过头顶,胡乱洒在了脸上。

殿门外,小小一只刘恭悄然出现。

远远瞧见老爹这般模样,心里一阵不是滋味。

过去这几年,天子盈的每一天,几乎都是这般度过的。

日日宴饮,日日寻欢。

日日在这宣室殿,向殿内仅有的几名宫女、宦官,吟诵先太祖高皇帝的大风歌。

自然,也日日将一觞又一觞酒水,不厌其烦的倒在自己脸上……

“陛下……”

发现刘恭的身影,那侍酒的宫女当即俯下身,小声提醒了天子盈。

不知是不是错觉——只一刹,刘恭便发现原本还烂醉如泥的皇帝老爹,似乎顿时酒醒了些。

虽然目光依旧迷离,手脚仍旧不听使唤,但至少脸色,天子盈总还是勉强绷了起来。

“太子来了……”

“是要陪朕同饮~?”

“又或是方才,在椒房殿说的不够,没过瘾;”

“便、便追来这宣室……”

“嗝~~~~~!”

话都还没说完,又是一个酒嗝响彻宣室殿内。

无论是从这个酒嗝,还是天子盈说话时的语气,刘恭都不难判断出:皇帝老爹,压根儿就没醒酒。

还醉着呢。

不过是父亲的尊严,让天子盈在面对儿子——尤其还是年仅六岁的儿子刘恭时,用身上最后一点力气,端起了最后些许‘父亲’的架子。

只是这最后的些许倔强,也随着刘恭缓步上前,自宫女手中接过湿布,为皇帝老爹轻轻擦起脸,而彻底宣告破功。

“便是非要喝,父皇也总该有个度。”

“日日这般以酒沐浴,父皇身上的酒气,可都已然腌入味儿了。”

一边轻轻为老爹擦着脸,刘恭嘴上,也不忘一边嘀咕着。

大致擦干净了,便将湿布递回给那宫女。

“取醒酒汤来。”

太子发了话,天子盈又不做反应,即便发话的太子刘恭年仅六岁,那宫女也不敢有片刻迟疑,当即领命而去。

至多五息后,一碗飘散着热气的醒酒汤,便被端到了刘恭手中。

——早就备着了~

就天子盈这无酒不欢、日日宿醉的喝法,宣室殿的宫人们,那都是随时处于‘战备’状态的。

同样处于战备状态的,还有太医属日常轮值未央宫,负责天子盈夜班急诊的某位太医。

以及后宫,那些个正嗷嗷待哺,翘首以盼的夫人、美人、良人们。

“这醒酒汤,父皇好歹用些。”

“现下虽解不了酒,可明日转醒时,总能好受些。”

说着,刘恭一手端碗,一手拿勺,将醒酒汤喂到了皇帝老爹嘴边。

却见御榻之上,天子盈极力想要将目光聚焦于一处,但最终明显失败。

呆愣愣坐了片刻,终是安分下来,不再闹腾着要用酒洗脸了。

又过了好一会儿,天子盈终是面色平静的抬起头,伸手接过汤碗,仰头便是一通猛灌。

似是赌气般,将一大碗醒酒汤全喝下肚,又无缝衔接从榻上弹起,转头就对着那宫女一阵‘龙吟’。

几乎是把胃里的所有东西,都吐到了宫女适时端起的铜盆里,天子盈才终是长呼一口气,扶着御榻站稳,目光不再飘散迷离的看向刘恭。

“是谁人同太子说,饮酒作乐、酒色过甚,会伤身折寿?”

见老爹眼神不再迷离,身形也不再飘忽——好歹能自己坐回御榻上,刘恭也稍安心了些。

便按照早先打好的腹稿,不假思索道:“父皇二年秋,萧相国薨。”

“皇祖母遵先帝遗诏,以及萧相国临终前的举荐,遂拜平阳侯曹参为相。”

“执掌相府后,曹丞相接连宴饮三月,日日烂醉。”

“而后便是一场大病,至今都不见半点好转,眼下更是油尽灯枯,命不久矣。”

“今日长乐,皇祖母说起曹丞相,孩儿才想起此事。”

“细想之下惊觉:自父皇二年秋,到如今的父皇六年夏,居然才过去三年多、不到四年时间?”

“——接连宴饮三月,曹丞相一病就是三年,眼下更是病重卧榻,行将亡故。”

“而父皇这酒,可是喝了有好几年了……”

说到最后,刘恭的语调中,已然是带上了满满的担忧。

甚至还隐约夹杂着一丝焦急!

就好似皇帝老爹喝酒,对刘恭而言,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

许是听出了刘恭语气中,那不该出现的急切。

刘恭话音刚落,天子盈便似笑非笑着抬起头,盯着刘恭看了好半晌,才嗤笑着摇了摇头。

“说到底,还是担心朕若早崩,则太子年少即立,坐不稳这方御榻。”

说着,天子盈还不忘讥笑着拍拍身下,那早已被酒气所浸透的御榻。

而后顺势一翻身,直接在榻上平躺下来。

将身体舒展开,呈一个‘大’字形,双眼空洞的望向殿顶的横梁。

嘴上,却寞然呢喃道:“便是朕健在,又能如何?”

“朕便是活到四十岁、五十岁——乃至如太祖高皇帝那般,活上足足六十二岁!”

“又能如何呢?”

“恭儿,是担心自己年纪太小、坐不稳皇位。”

“可朕又何尝坐稳过?”

“——年十五而立,十八而婚,二十而冠。”

“便是加了冠、成了人,更大婚立后,早就到了临朝亲政的年纪!”

“朕,又何曾坐稳过这方御榻?”

“何尝不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以至我汉家‘主少国疑’?”

“朕,分明就已不再年少了啊……”

“真是怪事;”

“——君王分明不再年少,宗庙、社稷,怎还能‘主少国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