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民心向背,关乎国祚!
- 刚穿越成皇子,女帝让我去和亲?
- 大米爱吃鱼
- 2616字
- 2025-03-30 20:13:06
李昊走到帐篷门口,悄无声息地观察外面的情况。
果然,不远处有两名铁勒战士。
看似闲聊,实则一直盯着他的帐篷。
李昊冷笑,转身回到帐内。
看来铁勒真对自己的防范从未松懈。
一直派人寸步不离地监视他!
铁勒真想利用他,他又何尝不是在利用铁勒真?
草原各部之间矛盾重重,这正是他可以利用的机会。
尤其是即将到来的三方会盟。
突厥,匈奴,铁勒。
这三方势力,哪一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让他们真心实意地联合起来,几乎不可能。
只要稍加挑拨,就能让他们互相猜忌,甚至反目成仇。
而他,则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夜色渐深。
万籁俱寂。
李昊悄然离开了自己的帐篷。
在营地一处不起眼的角落,一道身影早已等候多时。
正是尉迟忠节。
“殿下。”尉迟忠节单膝跪地,声音低沉。
李昊扶起他。
“尉迟将军,辛苦了。”
“为殿下效力,万死不辞!”
尉迟忠节目光坚定。
李昊压低声音,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
“……挑选绝对可靠的心腹亲卫。”
“让他们换上铁勒士兵的服饰,混入铁勒军中。”
“等到突厥和匈奴的人抵达会盟……”
李昊眼中闪过一丝厉芒。
“找准时机,制造混乱。”
“不需要直接动手,只需要一些巧妙的误会,一些恰到好处的挑拨。”
“让他们三家,无法真正信任彼此。”
“我要让铁勒真,亲手为自己掘好坟墓!”
尉迟忠节听得心惊肉跳,却又感到一阵兴奋。
这位殿下,果然不是甘于人下的池中之物。
“属下明白!”
尉迟忠节沉声应道。
“此事必须做得隐秘,绝不能留下任何把柄。”
李昊叮嘱道。
“放心,殿下,属下知道分寸。”
黑暗中,两人的目光交汇,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决心。
一场针对铁勒真的计策,正在悄然展开。
草原的风,似乎也变得更加凛冽了。
会盟之日,将是决定无数人命运的时刻。
而李昊,已经布下了他的棋子。
只等猎物,一步步踏入陷阱。
次日,圣都洛阳。
清晨的微光尚未完全驱散太极殿内的沉重。
香炉里升腾的青烟缭绕不散,如同凝固在空气中的愁绪。
武照端坐于高高的龙椅之上,明黄的袍服也掩不住她眉宇间的冰寒。
殿下,文武百官如同潮水般跪伏,鸦雀无声。
一名风尘仆仆的武将刚刚禀报完边境的军情,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
“陛下,北境数支驻军……拒不受调。”
武照的指尖无意识地划过龙椅扶手上冰冷的雕龙纹路。
“为何?”
她的声音平静得可怕,听不出喜怒。
那武将头垂得更低,汗水浸湿了后颈的衣领。
“他们……他们说,除非见到……见到李昊皇子,否则……绝不听令。”
几乎同时,另一名负责监察地方的官员也颤声奏报。
“启奏陛下,江南徐继业叛乱之后。”
“又有数州郡官员勾结当地豪强举兵响应。”
“他们打出的旗号……”
官员的声音越来越小,几乎细不可闻。
“说。”
武照只吐出一个字,却带着千钧之力。
“他们……他们打着响应李昊,匡扶大唐的旗号。”
“要求陛下……陛下即刻退位,迎还李昊皇子!”
此言一出,殿内响起一片细微的抽气声。
武照的目光缓缓扫过下方噤若寒蝉的群臣。
“那些拒不听令的士兵,是何来历?”
兵部尚书李崇义硬着头皮出列,声音艰涩。
“回陛下,据查,多为……多为太宗皇帝当年的旧部及李氏后人。”
“他们世代感念太宗恩德,对……对李氏血脉,尤为看重。”
武照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冷笑,眼神却锐利如刀。
“呵,太宗旧部?”
“好一个太宗旧部!”
她猛地站起身,居高临下地俯视着群臣。
“朕的军队,食大周俸禄,受朕调遣。”
“如今竟敢为了一个远嫁和亲,叛出大周的逆贼而抗旨不遵?”
“朕当初派李昊和亲铁勒,是为了边疆安宁。”
“是为了免除兵戈,是为了让他们的子孙不必再战死沙场!”
“这有何错?”
“难道在诸位臣工眼中,只有公主可以和亲,皇子便不行?”
“还是说,你们骨子里,就容不下朕这个女皇帝!”
她的声音越来越高,带着压抑不住的怒火,回荡在空旷的大殿之中。
群臣伏地更深,无人敢抬头。
就在这时,一个清朗却坚定的苍老声音响起。
“陛下息怒。”
众人惊愕地望去,只见御史侍中裴严举已然起身,直视着龙椅上的女帝。
他身形笔直,神色刚毅,全然不惧那迫人的天子威仪。
“臣以为,问题的关键,并非在于皇子和亲是否合乎礼法。”
“而在于李昊皇子的身份,太过特殊。”
武照眯起眼睛,审视着这位向来敢于直言的老臣。
“哦?有何特殊?”
裴严举不卑不亢地继续说道。
“李昊皇子,乃是太宗皇帝唯一的嫡孙,是天下公认的李唐正朔。”
“陛下强令其远嫁和亲,在许多人看来,便是刻意断绝李唐血脉。”
“此举,无异于将‘匡扶正统’这面大旗,拱手送给了铁勒人。”
“如今铁勒以此为名南下,那些心向李唐的军民便有了响应的理由。”
“这才是军心动荡,叛乱四起的根源所在!”
她的话语掷地有声,清晰地传入每一个人的耳中。
几位白发苍苍的老臣闻言,也颤巍巍地抬起头,附和道。
“裴侍中所言极是啊,陛下!”
“民心向背,关乎国祚!”
“如今之计,唯有顺应民意,召回李昊皇子。”
“方能平息内乱,瓦解铁勒入侵的借口!”
“请陛下三思啊!”
“请陛下以大局为重,召回皇子!”
呼声渐起,带着一种近乎绝望的恳切。
武照冷冷地看着裴严举,看着那些跪地恳求的老臣。
眼底深处,一丝冰冷的杀意悄然掠过。
她缓缓坐回龙椅,声音低沉而危险。
“裴卿的意思是,朕错了?”
“朕这大周江山,便该拱手让给一个勾结外敌的叛徒?”
裴严举迎着武照慑人的目光,毫不退缩。
“陛下,臣并非此意。”
“铁勒本是虎狼,人人得而诛之。”
“但如今,他们挟持李昊皇子,便有了‘正统’的名分。”
“百姓愚钝,只知李唐,不知大周。”
“他们响应铁勒,并非真心归附蛮夷。”
“而是以为在迎接太宗血脉归来。”
“如此一来,我大周将士若奋力抵抗。”
“反倒成了阻碍李唐复兴的‘逆贼’!”
“陛下,这才是铁勒南下最可怕的地方!”
“他们诛的,是人心!”
这番话如同惊雷,炸响在太极殿中。
连武照自己,也不得不承认,裴严举点出了最核心的症结。
她亲手制造的“正统”危机,如今反噬到了自己身上。
沉默。
死一般的沉默笼罩了大殿。
许久,武照缓缓抬起头,脸上已经看不到丝毫怒意。
只剩下一种令人心悸的平静。
“裴严举。”
“臣在。”
“你很聪明。”
武照的声音很轻,却让裴严举背脊发寒。
“但有时候,太聪明的人,活不长久。”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殿下所有臣工。
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与酷烈。
“传朕旨意!”
内侍总管连忙上前,躬身待命。
“凡军中抗旨不遵,敢言迎回李昊者,立斩!”
“其家属,流放三千里!”
“各地官员,凡附和叛乱,动摇军心民意者。”
“查实之后,夷三族!”
“至于那些打着‘匡扶李唐’旗号的叛贼……”
武照眼中寒光迸射,一字一顿地说道。
“无论何人,一经捕获,株连九族!”
“朕倒要看看,是所谓的李唐正统硬,还是朕的屠刀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