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大景国志

“师伯,你就教教我嘛!”朱富央求道。

他也学的是蛮牛刀法,自然看得出崔炳那一刀有多巧妙。

即便他现在已经是三品武夫,扪心自问,也仍旧砍不出那般厉害的刀法。

“行……等有机会的……”

崔炳回答得很含糊。

倒不是他不愿意教,实在是有些地方他自己也没搞懂。

比如为什么要上斜出刀?

又为什么要挪动食指?

亦或是哪处的速度该快,哪处的速度该慢……就连崔炳自己都还是一头雾水。

将有些失望的朱富打发走,崔炳躺在床上,翻开新买的话本小说看了起来。

如今,他已经掌握了近五百个大景文字,应对一般的阅读不在话下。

他现在看的这本名为《大景国志》,作者自称叫“铁干奴”,整本书通篇讲的都是关于大景的人文地理。

虽然其中存在不少谬误,但还是有不少可取之处。

据书中所说,大景占地百万里,幅员辽阔,前身乃是一个名为“陈”的古老王朝。

陈国盛极一时,疆土囊括四海,以京城为根基,将天下分为了二十四洲域。

而大景在推翻了陈国的统治后,基本沿袭了其州域的划分,甚至就连最初的官员职位都没有变化,这一点倒是让崔炳有些疑惑:

按理来说,新的王朝统治者都会极力抹除掉上任王朝存在的痕迹,以免威胁到自己的统治。

可大景的这番操作,倒像是生怕别人忘了一样!

崔炳甚至都怀疑,普世坊之所以一直没有被剿灭,是不是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而除了大景的历史外,《大景国志》中还提到了周遭的势力分布:北蛮,南疆,以及西戎。

其中,北蛮有些类似于崔炳前世的匈奴,每年都会在冬季进犯边境,掠夺钱粮和女人。

至于南疆和西戎的话,虽然偶有骚乱,但也都只是小打小闹,对于大景的威胁远不如北境的那些蛮子……

“也不知道杀一个蛮子能掠夺多少气血。”

崔炳合上书,眯起了眼睛,胡思乱想。

不多时,就进入了梦乡。

再醒来已是第二天的晌午。

崔炳从床上爬起,缓缓伸了个懒腰,浑身的劳累一扫而光,只感觉神清气爽。

“先去县衙看一看。”

他换了身衣服,走出了房门。

屋外,淅淅沥沥的下着小雨,崔炳撑着一柄油纸伞来到了县衙外。

而让崔炳有些意外的是,今天的县衙似乎有些热闹。

“请大人替我做主啊!”

申冤鼓前,一个年轻妇人挥动着棒槌,一边敲响鼓面,一边哭哭啼啼的叫嚷着。

门口围满了看热闹的百姓,还有人不嫌事大,在一旁大声吆喝:

“嘿,再使点劲儿,要不然可惊不动咱们那位县太爷!”

那妇人闻言,敲的更用力了。

而底下的人却是哈哈大笑起来:“瞧这蠢娘们……”

崔炳也是第一次见有人敲响申冤鼓,于是也不急着进去,就站在人群中静静地看着。

不多时,两个身材高大的衙役就从大门后走了出来。

“敲什么,敲什么!”其中一个衙役嚷嚷着,出手将妇人拽进了衙门内。

而他的搭档则是挥舞着杀威棒,打向了人群:

“滚滚滚,都给我老老实实干活去!”

民众一哄而散,只有崔炳还站在原地,凭白挨了两棍。

“嘶,”崔炳痛的龇牙咧嘴,“打我干什么!”

衙役这才看清是崔炳,连忙收住了手。

他一改刚才的蛮横,赔笑道:

“崔爷,瞧我这眼睛……我给您赔罪,可千万别告诉您师父……”

他一边说着,一边肉痛的掏出半两银子,塞进了崔炳的腰包里。

得罪崔炳倒是事小,主要还是怕王鹤找他麻烦,毕竟现在衙门里谁不知道,王老鬼对自己这新收的徒弟宝贝的紧。

崔炳斜愣了他一眼,没再说什么。

两人一前一后走进了衙门,崔炳收好油纸伞,余光瞅见了那名妇人正跪在地上受审。

而县太爷高坐在椅子上,身穿官袍,头戴官帽,头顶是一块鎏金的门匾,上书四个大字:

明镜高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