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返乡
苏禾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望着远处波光粼粼的白鹭湖,工装裤口袋里还揣着省地质局的监测报告。三天前父亲那通电话里沙哑的声音犹在耳边:“工程队要填湖建度假村,今天推土机已经压断了守湖碑。“
手机突然震动,开发商刘总的微信弹出:“小苏,你父亲在动员村民签补偿协议,我们很需要环境监测专家的支持。“苏禾把手机揣回口袋,踩着碎石路往村委会走,鞋底沾满工程队运输车留下的红泥。
二、诅咒
“1913年修水渠,六个壮丁溺死在湖心漩涡;1969年围湖造田,拖拉机连人带车陷进淤泥。“村会计老周推了推老花镜,泛黄的记事本上墨迹斑驳,“这次开发商要填掉半个湖,怕是要应了百年诅咒。“
苏禾打开随身携带的检测仪,湖水pH值显示8.3,比三年前升高0.5。岸边芦苇丛里漂浮着死鱼,肚皮泛着诡异的银白色。她蹲下身取样时,发现石缝里卡着半截工程安全帽,黄色塑料上印着“昌隆建设“的logo。
三、对峙
深夜的村委会议室烟雾缭绕,刘总将规划图拍在桌上:“县里批文都下来了,你们守着个破湖能当饭吃?“投影仪蓝光里,效果图上玻璃幕墙的度假酒店正压着湖心亭的位置。
“白鹭湖连着地下暗河,填湖会破坏整个水系!“苏禾调出手机里的三维地质模型,红色警示区覆盖半个湖床。父亲突然起身,后腰撞翻了搪瓷茶缸:“你懂什么?村里年轻人都在县城送快递,守着这潭死水等死吗?“
四、异变
凌晨两点,刺耳的金属断裂声惊醒了半个村子。苏禾抓起手电跑到湖边,只见三台打桩机倾斜着陷入淤泥,液压杆像被巨力拧断的麻花。浑浊的泥浆里泛着沼气气泡,空气中弥漫着铁锈般的腥味。
监测仪发出蜂鸣警报,甲烷浓度超标17倍。苏禾在泥地里捡到块青黑色石块,放大镜下可见蜂窝状结构——这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溶蚀岩,说明湖底存在大规模地下空洞。
五、揭秘
镇档案馆的樟木柜里,泛黄的《水利志》记载着:“宣统三年,白鹭湖日退三丈,乡人见湖底石窟如蜂巢。“老馆长指着民国地图:“五十年代地质队标注过地下暗河走向,后来图纸在破四旧时烧了。“
苏禾连夜比对卫星遥感图,发现湖西北侧地表有轻微沉降。当无人机传回热成像画面时,监测组全体倒吸冷气——整个湖床下方呈现巨大的网状热异常区,宛如沉睡的血管脉络。
六、终局
次日的听证会上,苏禾打开全息投影:“所谓诅咒,是湖底溶洞群释放的硫化氢致人昏迷,甲烷聚集引发自燃。“三维模型清晰显示开发商规划区正下方的空洞网络,“强行施工会导致20万吨湖水倒灌地下河,波及三个乡镇的饮用水源。“
刘总擦着汗想说什么,县应急管理局长的电话突然响起。视频里,省道养护队汇报路面出现龟裂,定位坐标正在湖东岸施工区。最终,环评报告上的红章重重落下时,苏禾看见父亲偷偷抹掉了眼角的泪。
七、新生
半年后的立夏,白鹭湖入选国家湿地公园。苏禾带着研学团走过新建的观鸟栈道,听到游客议论:“听说这湖底有龙宫?“她笑着指向湖心的浮标群:“那些是水质监测器,可比龙王灵验。“
暮色中,无人机群掠过湖面投放鱼苗,激起层层涟漪。对岸的老码头上,父亲正给省农科院的专家比划着:“咱们的菱角田不能洒化肥,要留候鸟过冬...“晚风送来断续的对话,混着远处新开通的城际高铁呼啸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