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采买
- 年代1977,从下乡知青开始
- 钓鱼佬的春天
- 2010字
- 2025-03-26 23:46:30
“我倒是看你有事。”
郑同笑呵呵的,知青的第一天感觉还行,白天磨洋工混时间,如果接下来都是这样,他真要开始赚钱了。
大队里单身青年不少,来来往往的,时不时朝他们悄悄瞄上俩眼。
两人到了供销社,排队买东西。
郑同买了支钢笔,又买了墨水和信纸这些,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花了不少钱,完了他又问宋时薇要不要买点什么,小姑娘犹豫了一下,买支润面油。
“只买一个?那哪够啊?”
“一个就够了。”
“......”
郑同看了看她,见小姑娘挺坚持的,于是没吭声主动把钱付了。宋时薇还有点不好意思,抿抿嘴唇道:“郑同学,等回去我再把钱给你。”
“不急,要不你多买俩吧?”
“很贵的。”
宋时薇直摇头。
这玩意全名叫“马牌润面油”,看上去不起眼,跟小蜡烛似的,但效果却很突出,能有效缓解因为寒冷干燥引起的各种不适,一支一毛钱。
郑同小时候还用过。
在当下尤为受欢迎。
1956年公私合营时,这个东西已经畅销北方,算不得稀缺。
“一毛钱还贵...”
他顿了顿,似乎觉得大庭广众说这种话影响不好,于是小声道:“时薇同志,你看我那个提议怎么样?”
“教你看高中课本?”
“是啊,今儿陆东阳说这个时间没什么活干,反正每天都有大把时间,我寻思不能把时间浪费了。”
“所以你今天买了纸和笔......”
宋时薇终于想明白他为什么买这些东西了,有点意外:“你还挺认真的,郑同学,我还以为你是开玩笑的。”
我认真的啊……不然咋帮你?
郑同点了点头,表情真诚。
两人往外走的时候,宋时薇忽然问:“你真觉得会高考吗?”
倒不是她不相信,而是实在不敢去想,高考都停止多久了啊?足足有十年了,十年前她还是九岁的小孩子呢,那会也有人说以后肯定要考的,于是就有人继续往高中读。
结果十年下来,还是没动静。
宋时薇的想法跟普通大众一样,再加上家成分不好,如果真恢复高考,说不定连参加考试的资格都没有。
她是不抱有希望的。
“郑知青!”
正走着,忽然传来一声招呼,郑同抬头一瞧:“梁支书!这么巧。”
“是啊,我来公社开会,你俩来大队干吗来了?”
梁文志这人挺热情的,性格也爽快,是郑同喜欢的那种类型,当然是性格上,不是生理上,他推着自行车到近前,笑道:“小宋同志也在。”
宋时薇连忙问好。
“小宋同志,你别这么拘束。”
“嗯嗯。”
她点点头,仍旧低着脑袋,梁文志就有点郁闷了。
合着自己刚才白说了。
郑同眨了眨眼,脑子里忽然灵机一动,主动打破尴尬:“梁支书,时薇同志性格比较内向,今儿看见您,我突然想起件事来。”
“哦?郑知青有事?”
“梁支书,咱们村不是有小学嘛,我这边有个想法,要是有时间的话,我给您说道说道?”
“哈哈,我正好回村里,路上聊!”
梁文志大笑起来,中气十足的声音让人觉得很踏实,推着自行车和两位小同志往前走,路上不时有认识的人过来打招呼。
看得出来,他在当地挺受欢迎。
郑同默默在心底措辞。
“梁支书,我是这样想的,您不是说咱村小学缺老师吗?”
“对,怎么你想当老师?”
梁文志应了声,表情忽然严肃起来,再看向郑同时的眼神,也带着几分审视的味道。
“不不不。”
郑同连忙摆手,指了指旁边的小姑娘:“我是说时薇同志,我这初中生哪能给孩子们当老师啊,您看时薇同志怎么样?”
“小宋同志?”
梁文志有点纠结,很谨慎很谨慎的道:“你让我研究研究。”
郑同暗笑,那你慢慢研究去吧。
这年头的高中生是种什么水平呢?这样说吧,在大学含金量极高的今天,高中毕业生的文化水平,已经算得上是社会高知了。
宋时薇给梁家河村的小学当老师,简直是手到擒来的事。
三人往前又走了一截,直到遇见的人越来越少,梁文志推着自行车也想了一路,郑同见他到现在没研究出个下文,也有点着急。
他主动道:“时薇同志是高中生。”
梁文志颇为惊讶,停下步子打量了一阵,见宋时薇点头,他笑了。
“呀,咱村又来了个高中生啊?”
“你说你,有这么好的条件咋不主动说声呢,队里正为南知青回城发愁,到时候孩子们没有老师教课呢。”
梁文志心情大好,拍了拍郑同肩膀。
他当然不会拒绝,梁家河村这疙瘩地方,一下子来俩高中文化的知青同志。
他还有点受宠若惊哩。
......
回到知青点。
陆东阳四人也不知道去了哪里,窑洞门口晒太阳的地方空荡荡的。
郑同把买来的东西,小心放收在箱子里。
准备写东西这事,他没有声张,一是因为这本来就是自己个人的问题,写什么、怎么写,也犯不着向别人报备;二来则是为了避免得写的不好,到时候闹了笑话。
正研究着,忽听外面有人喊。
“郑同学在吗?”
“宋时薇?”
郑同一愣,到门口一看,果然是她,小姑娘笑了下,伸出手:“买面油的钱,下午谢谢你。”
“客气什么。”
郑同咧嘴笑了笑。
看得出,宋时薇这会心情不错。
毕竟如果真能在学校给孩子们做老师,那在村里的地位可就不一样了,以后或多或少也会被当地村民多关照一些,这对女孩子来说,的确是件好事。
当然,如果郑同不跟梁支书提,以宋时薇的社恐性格,能不能成先不说,对方会不会知道她是高中文化都还很难说。
郑同大大方方接过宋时薇递来的一毛钱,往兜里一塞,随即坐在陆东阳铺在门口晒太阳的草铺子上,不以为意的说道:
“我就是提前贿赂一下小宋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