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宋志轩教官的现场理论课,让我来教教学员们如何打仗~!

宋志轩一边说着,一边跳下了战壕,钻进了掩体工事之中。

模拟自己正提着轻机枪转移阵地一般,他在壕沟里面迅速匍匐前进。

直到抵达下一个双人掩体位置,他才重新钻出来:“我此前曾在淞沪前线战场感受过日本人的炮击速度,作为我国目前的假想敌国,以及已经数次和我国产生冲突的国家。”

“他们精锐部队一线支援火炮的还击速度在四十五秒左右,一般不会超出这个时间。”

于克昌询问了一句:“掷弹筒?”

宋志轩点了点头:“是的,掷弹筒。”

于克昌眉头紧皱,像是刚知道这样的事情一般。

宋志轩见状转头看向了众人,接着道:“不知道刚才你们有没有计时,我刚才从一个掩体匍匐到另一个掩体的时间是多久?”

一众学员们面面相觑,没有一个人出声。

于梁涛举手示意:“三十秒左右。”

宋志轩颇为赞许的看了一眼于梁涛,肯定道:“没错,二十六秒,如果携带机枪的话,这个时间会稍微增加一些。”

“即便是我们没有相应的原材料来构筑架空掩护层,在四十五秒之内转移阵地,基本上也不会因此出现伤亡情况。”

“另外,我们因为要节省时间的缘故,所以先挖设的是匍匐战壕,时间充分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将其改成真正意义上的交通壕。”

“同样的,两翼的单人掩体工事可以构筑成为双人掩体工事,同样可以作为机枪火力点来使用。”

“只不过,往往面对侧翼进攻的时候,由于战场宽度的缘故,并不能够投入大量的兵力,火力方面,进攻部队自然很难形成优势。”

胡浩晨等其他学员看向宋志轩侃侃而谈。

心中还是有些不服气的。

但思索半天,又找不到任何的理由反驳。

他们不得不承认,宋志轩这个插班生确实比他们懂的更多,更擅长如何构筑防御工事。

这个阵地似乎真的只是个雏形。

如果有足够的时间,是可以进一步的完善的。

“当敌军开始炮击之际,机枪手及副射手、亦或者是称之为弹药手可以躲入掩体之中减少伤亡情况。”

“炮击结束之后,机枪手主要还是承担正面防御任务,如果班组之中能够多配置一挺手提机枪的话,机枪手会轻松不少。”

“另外。”

宋志轩顿了顿,而后缓缓走到众人的面前强调道:“至于单个班组、分队构筑的防御工事难成体系,只能够选定相应的防御重点方向,在正规战之中,正面突破是最难以执行的任务,通常来说使用的也是最为频繁。”

宋志轩顿了顿,而后接着补充道:“因为我们应该都清楚,正面进攻突破敌人的阵地,往往会取得决定性的结果。”

“以当前分队掩体阵地为例,当分队正面阵地被突破之时,两翼掩体工事无力增援,乃至填补空缺。”

“而两翼防御工事即便是被敌军突破,正面掩体阵地也可以依托侧面,后面掩体工事继续作战...”

宋志轩愈发的自信。

他站在一众学员们的面前侃侃而谈。

在于克昌活见鬼的目光之中,他根据这两天上午翻阅的德军教材,加上自己当兵时候的感悟、以及做自媒体博主时候研究的二战时期的各国步兵战术综合杂糅成了独属于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

宋志轩再次给学员们们阐述了掩体阵地的防御核心,那就是机枪班组。

“正常一个基础的战术单位,是连、营一级。

我们以一个战斗连为例子讲解,通常情况下,一个连三到四个战斗排。

需要装备九挺以上的轻机枪,以及两门以上的支援火炮....”

于克昌听到此处的时候,也才回过神来。

心中微微叹了口气。

理论知识方面确实不错,一时间连他都要惊讶万分。

只不过,这种理论脱离了当下的实际。

据于克昌所知,没有任何一支部队拥有宋志轩所说的装备。

至于什么连一级的默契战术配合和战术动作...

即便是中央军,也做不到。

现如今的中央军主力部队发起冲锋的时候。

也没有什么分步兵班组战术配合的概念。

军旗一抗就是楔形突击阵型。

像是无数只蚂蚁一般依附在军旗的身旁。

这种冲锋方式,也有一个并不浪漫的专业术语名词:蚁附冲锋。

这种战术打法,打军阀部队的时候非常好用。

具体一点的说辞就是,中央军的三板斧。

大炮、敢死队,拼刺刀。

这种战术打军阀部队的时候很好用。

因为军阀部队的兵员组成大多是老兵油子,怕死。

而面对训练有素的日军..

这种战术也带来了大量的官兵伤亡。

蚁附冲锋战术是一个在长城抗战被日军针对、打出1:26战损比的人海战术。

同样也是在淞沪会战之中,被地方军部队,以及部分中央军在此使用的,颇为落后的集群冲锋战术。

宋志轩并没讲述过多,因为很多东西并不是能一蹴而就的。

即便是他。

在面临数量颇多的资料。

也是用了大量的时间整理归纳,而后才重新做成自媒体讲解视频的。

刚才他并非是代入了教官的角色,纯粹是代入了自媒体博主的角色。

将下面的这些学员们当成了他的观众。

力求使用最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让他们知道打仗应该怎么打。

当宋志轩停下来的时候。

米勒率先鼓掌起来,而后是大受震撼的于克昌以及其他学员们。

宋志轩对着众人敬了个军礼之后。

在米勒教官的示意之下归队。

米勒低头看了一眼手上的腕表:“学员们,时间过得很快,马上就到了晚餐时间,于,带他们去食堂吃饭吧,我还有事情。”

“是。”

米勒教官转身离开,于克昌带着众人前往了食堂。

今天晚上的食堂晚餐格外的丰盛。

他们这个区队居然颇为罕见的上了几份年糕。

年糕,是年年高升的寓意。

其他地区的学员不明白。

但是江浙出身的学员们下意识看向了宋志轩的方向..

这个时候上这个菜。

大概率是有人做了安排,像是有人在讨好宋志轩这个插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