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商业暗战,李善长入局

李善长领命负责商业税改革与“股份制”推行后,如同一位野心勃勃的商业巨擘,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施展起他的手段。他以令人惊叹的效率组建“大明商会”,凭借着从现代商业世界带来的敏锐洞察力与雄辩口才,向各地富商描绘着一幅财富滚滚而来的宏伟蓝图。

为了让“股份制”商业运作模式顺利落地,李善长精心挑选了几个极具潜力的商业项目,亲自注入启动资金,并以极为细致的方式划分股权。他详细制定了各股东的权益与责任细则,通过精确的盈利预测和丰厚回报的承诺,吸引了众多富商的目光。

为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李善长举办了一场场盛大且奢华的商业集会。集会现场布置得富丽堂皇,他站在高台之上,滔滔不绝地阐述商业税改革的诸多优势以及“股份制”的光明前景。他展示着精心制作的图表,上面清晰地罗列着各项数据,让商人们直观地看到其中蕴藏的巨大商机。不仅如此,他还邀请那些已参与项目且初尝甜头的富商现身说法。这些富商们在台上眉飞色舞地分享着自己的成功经验,极大地激发了在场众人的参与热情,使得“大明商会”的影响力如野火般迅速蔓延。

在李善长的强力推动下,“大明商会”宛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各地商业活动瞬间变得异常活跃,各种新兴商业项目如雨后春笋般竞相涌现。然而,随着“大明商会”的规模日益壮大,一些潜藏的问题开始逐渐浮出水面。

李善长为了满足自己对财富的贪婪欲望,开始公然利用职权偏袒与他关系密切的商户。在商业税征收方面,他对这些亲信商户给予大幅度的减免优惠,而对其他竞争对手却无情地提高税率。这一行为使得市场竞争环境变得极度不公平,许多正直经营的商户面临巨大压力,甚至有些不堪重负而倒闭。同时,李善长暗中操纵市场,通过囤积居奇的手段哄抬物价。他指使手下大量收购某些紧俏商品,人为制造短缺假象,然后以数倍的高价出售,导致百姓生活成本大幅增加,怨声载道。

在推行“股份制”的过程中,李善长更是暴露出其虚伪和贪婪的本质。他故意隐瞒一些关键信息,对普通商户和投资者进行欺骗。在一些项目中,他大肆夸大预期收益,却对潜在风险只字不提,使得许多不明真相的人盲目跟风投资。而当项目出现问题时,他又利用精心设计的规则漏洞,巧妙地将责任推卸得一干二净。与此同时,他和亲信们通过暗中操纵股票价格等不正当手段,在市场的起伏中大发横财,将众多投资者的财富据为己有。

陈恒的亲信们如同隐藏在黑暗中的眼睛,一直密切关注着“大明商会”的一举一动。他们不辞辛劳,深入各个商业活动场所,收集李善长违法乱纪行为的证据。每一笔不正当的税收减免、每一次市场操纵的细节、每一个欺诈投资者的案例,都被他们详细记录在案,并及时呈递给陈恒。

陈恒看着这些证据,心中燃起熊熊怒火。但他深知,此时还不是出手的最佳时机,必须继续隐忍,等待李善长犯下更大的错误,让其罪行彻底暴露,引起公愤。与此同时,陈恒暗中指使一些正直且忠诚于他的大臣,在朝堂上对李善长的商业改革提出质疑。

这些大臣们在朝堂上慷慨激昂,义正言辞地列举了“大明商会”存在的种种问题。从商业税征收不公,到市场操纵导致物价飞涨,再到欺诈投资者的恶劣行径,他们一一阐述,要求李善长做出合理的解释。李善长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质疑,心中一阵慌乱,但他凭借着多年在官场摸爬滚打的经验,强装镇定。

他辩称这些问题都是改革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小插曲,是由于部分下属执行不力所致,自己一定会尽快展开调查,妥善解决。陈恒在朝堂上神色平静,只是严肃地要求李善长务必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妥善处理,切不可影响大明的商业发展和百姓的正常生活。

李善长误以为陈恒依然对他信任有加,便继续肆无忌惮地谋取私利。他不仅没有收敛自己的行为,反而变本加厉,加大了对商业的操纵力度,妄图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商业帝国版图。却不知,自己正一步步踏入陈恒精心编织的陷阱之中。

在幕后,陈恒与亲信们日夜商讨对策。他们深入分析李善长可能采取的下一步行动,提前布局防范。陈恒深知,李善长老谋深算,在商业领域根基深厚,若不能一击成功,让他察觉到危险,很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不可预测的后果。因此,陈恒决定一方面继续收集更确凿、更具杀伤力的证据,另一方面等待李善长犯下足以让他在朝堂和民间彻底失去支持的大错。

而此时的李善长,完全沉浸在自己构建商业帝国的美梦中,丝毫没有意识到危险正如影随形。他继续在商业场上纵横捭阖,为了追逐利益不择手段,每一个贪婪的举动都在将自己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陈恒则如同一位耐心且睿智的猎手,隐藏在黑暗的角落,静静地观察着猎物的一举一动,等待着最佳的捕猎时机,准备给予李善长致命一击,彻底粉碎他妄图操控大明经济的阴谋,恢复大明商业的正常秩序,守护百姓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