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一叠稿费单
- 从1977年开始当文豪
- 白白是只猫
- 2258字
- 2025-04-09 07:30:09
燕园东门。
一块菜地上,正在举行着开工仪式。
好吧,说是开工仪式,其实就是拉着一条红色喜庆横幅,上面写着——五四学社总部开工仪式。
众人一起合照,留作纪念。
四合院从今天开始,便正式施工建设。
施工队,同样也是国企的。
没办法,这个时代就是这样,一切都是公有制,别说民营企业还未开始,就是个体户都还没有开始。
集市上,大家摆摆摊卖蔬菜、水果、粮食、鸡鸭等等,那都不算是个体户。
连个商铺都没有。
而且也不是每天都有,完全是打游击,都怕被抓住。
开工仪式结束后,陈铭章没有离开燕园,而是去了五四文学社一趟。
从信箱取出一叠信件,这都是稿费单。
陈铭章留的地址,都是燕园五四文学社的专属信箱。
他也不是每天都去信箱取信,而是一段时间才会取。
稿费单的稿费,有多有少。
比如《文汇报》的稿费单,是10元,10元的稿费,是每一张稿费单最少的。
一首诗歌,便是10元的稿费。
这算是是诗歌最高稿费了。
最多的,是来自香江《文汇报》,版税足足6.26万港元,这是在香江扣完税的,意味着他的书在香江销售了超过3万册。
这已经是很畅销了。
毕竟整个香江,也就不到500万人口,市场天花板就摆在那里。
陈铭章心中美滋滋的,有了这大笔收入,他身上的债务可就又减轻了不少。
带着‘黄瑛’去了一趟中国人民银行,将稿费单一一取出,此时港元与人民币的汇率又有所变化,1港元=0.353人民币,6.26万港元便是22097.8人民币。
陈铭章将2.3万人民币还给五四文学社,剩下的取出来。
账要清清楚楚,有借有还。
回了五四文学社,将借款单再修改一下,陈铭章心情不错的都在哼着歌。
回到四合院,冲了个澡,洗了个头,换了身干净的短裤短衣,浑身都舒服不少。
将电风扇打开,陈铭章吹着电风扇,手中捧着一本浩然的《金光大道》。
浩然是如今很有名的作家,他的作品很受人们的喜欢,这部《金光大道》更是被改编为连环画以及电影,电影是在1975年上映的,现在去电影院看电影,有时候还能看到这部电影。
曾经年轻的时候,陈铭章很尊称外国名著,《悲惨世界》、《飘》、《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荷马史诗》、《浮士德》、《高老头》、《神典》、《巨人传》、《乌托邦》、《威尼斯商人》、《简.爱》、《唐璜》、《呼啸山庄》、《鲁滨逊漂流记》.......等等名著,陈铭章都看过。
至于国内很多名家的作品却不屑一顾。
那时候的他,同样是崇洋媚外,也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
后来出了社会,经历过岁月的雕琢,人也变了成熟,才开始看着国内很多名家的作品。
这一世,到了北大后,陈铭章去图书馆,往往是恶补这些国内名家作品。
浩然的作品是典型的‘三突出’创作原则的产物,即在所有的人物中要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要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要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五六十年代,《艳阳天》、《金光大道》成就了浩然的高光时刻。
但是随着时代发展,改革开放之后,社会环境大变,浩然的这种创作风格迅速成了老旧过时的东西。
没办法,时代都是在不断变化着。
能够跟上时代,不被时代抛弃,在时代浪潮的冲刷洗礼还能不断传下去,那是真正的经典中的经典。
可是能够做到这种的,那是极其少数的。
不过陈铭章认为,像《金光大道》等一时杰出作品,必然有它过人之处,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看了会书,陈铭章才收拾一下心绪,内心归于平静,这才继续写《亮剑》。
陈铭章对自己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自己写的那些小说、诗歌,受到读者的追捧,不是因为他真的才华冠世,也不是因为他底蕴厚着,仅仅只是因为他先知先觉。
这是一名穿越者的优势,是老天爷给他在这一世的馈赠。
但是先知先觉,终究有一天是会没了,这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想要走得更远,走得更高,那么必然要汲取各种知识,不断地充实自己内在,让自己变得更强。
等到林卓韵回来的时候,陈铭章才从《亮剑》世界中退了出来。
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语句通顺,没有错别字后,陈铭章才将稿纸夹起来。
抬头看了一下林卓韵,林卓韵已经在洗锅煮饭烧菜了。
陈铭章过去帮忙。
有些菜,林卓韵是不会煮的。
林卓韵会煮饭,会炒青菜,至于硬菜就没办法。
虾只会炒、白灼。
这方面林卓韵要学的还有很多。
等明年,估计差不多就可以请人打扫卫生、每天煮饭菜了。
至于现在,几乎是不行的。
除非是自己的亲戚。
林卓韵的家里,倒是有人适合请,不过现在林卓韵还不敢让家人知道两人谈对象,还住到了一起,所以别说请人了。
两人现在住在一块,享受二人世界,那是让神仙都羡慕。可实际上两人的关系都没有公开,属于偷偷摸摸的。
陈铭章将虾清洗一下,没有白灼、炒,而是用清蒸,中间放着调整好的酱料,将虾蒸熟拿出来摆盘,这么煮的虾鲜美,口感非常的好。
然后鱼是用红烧的,没办法,买的淡水鱼,比较腥,清蒸不好吃,而用红烧,放姜片盖去腥味。
再又炒了一盘青菜。
至于汤,则是早上就开始炖的大骨草根汤。
“太浪费了,这些葱段干嘛扔了。”林卓韵看到陈铭章将蒸虾的葱段夹起来扔掉,那叫一个心疼。
哪怕家世不错,林卓韵也是很节俭的。
陈铭章无奈解释道:“这葱段和虾一块,比较腥几乎不能吃了。”
两人端着饭菜和汤,到了阴凉处,虽然有一些风,不过陈铭章还是打开了电风扇。
晚饭三菜一汤,有鱼有虾有肉,在这个时代绝对算是很丰盛。
两人将三道菜消灭得干干净净,吃完饭也不急着收,而是先散散步,去葡萄架再去看看有没有成熟的葡萄,将成熟的葡萄摘下。
虽然绝大部分葡萄还没有成熟,但是还是有一些葡萄已经能吃了,酸酸甜的。
这些葡萄,那可都是有机葡萄,没有喷过农药的,直接塞进嘴里吃都没问题。
有些已经熟的葡萄,则是被鸟儿啄了大半。
挑挑拣拣着,竟是也采摘了差不多两斤的葡萄。
两人拿了一些吃,其他的则是用袋子装起来,然后放进水井里面去冰冻。
两人的生活,绝对是很小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