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老登,这眼药上的可还行?

鸭绿江杂志社眼下的困难云楠是了解的,当初樊城上任后,提出并亲手抓的杂志社市场化改革,说白了就是不要国家的钱,自负盈亏,届时赢得了上级领导不少赞誉。

可鸭绿江要还是当初创下50万销量的期刊也就罢了,光环早已不在。现在只是在吃老本。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这是软肋。

“樊主编,改革开放了,杂志社即便是创作文学,也不能不考虑经济效益啊。

人都得吃饭,你说对不?”

这句话算是说到樊城心坎里去了,但他没吱声。

“如果你一再坚持保证期刊的文学纯粹性,我们不妨换个思路。”

“怎么说?”

樊城眼神里的热切是藏不住的。

这事有门。

“省电台的稿子只要不出现在内页,你给他们留个封底不就好了嘛。”

内页就是期刊的正文页,封底就是最后一页,上面除了一些杂志社的基本情况,大部分都是留白的。

云楠的想法其实就是打广告。计划经济时代,国家统购统销,资源调配,企业完全不需要打广告推广,造成了国内的广告业一片空白。

随着改开,市场机制引入。广告再次登上国内的舞台。

1979年,国内第一条电视广告参桂养荣酒出现在上海电视台。电影《我和我的父辈》还讲述过这一段回忆。

樊城摆弄手中的钢笔,还是有些犹豫:“你这就是做广告宣传吧。”

他不糊涂,虽然鸭绿江不涉猎过广告业务,但杂志社打广告早有先例。

1981年《X国青年》刊登过日本西铁城手表广告,不过当时引发的争议声不断。

他是既眼馋广告这块肥肉,又担心惹一身骚。

云楠一眼洞穿了他的心思,是时候添把火了。

“樊主编,封底的位置闲着也是闲着,省台那边给的价可不低哦,而且这可是一项长期业务。”

樊城眉梢蹙动,攥了攥拳头。

“再说我们刊登的是音乐内容,音乐是什么?”云楠猛地一拍桌子,激动地面红耳赤:“音乐就是艺术,艺术都是高雅的,我们为国家艺术做贡献还有错了?”

“不仅保证了你们杂志的文学性,同时增添了音乐元素,老百姓一喜欢,整不好销量都跟着上涨。”

忽悠也得分实力,不仅语言有力量,还得神形兼备,当然还得在适当的时候抛出足够的利益。

这一段表演十足展现了三十年的功力,可是给云楠累够呛。

樊城动心了,也很难不动心。

对啊,我这么做都是为了艺术。艺术是无罪的,我有理我怕谁!

又不是开专栏,能出多大事?

现在的人们还不懂,其实封底广告是一本杂志的黄金广告位。

云楠喝着水,偷瞄对面。

上辈子我竟忽悠煤老板了,还拿不下个你?

樊城似乎彻底通透了,他靠在椅子上,情绪好很多:“小云,这事麻烦你帮着联系了,找个时间把电台同志请来喝喝茶。”

“这么说您同意了?”

“这是好事情,为什么不同意?”

云楠眼珠子一转,立刻热乎起来:“哥哥,其实这事我之前让省台的刘主任来找过张继忠老师,我认为是好事,可谁曾想张老师给人骂跑了,现在还有点不好办了。”

樊城猛地站起身,面目可憎:“什么玩意儿?张继忠是跟我过不去了吧。”

“哥哥,您别生气,我再劝劝刘主任,估计能给我个面子。”

“小云,这事你多费心,以后有事需要哥哥,你就开口。”

云楠兴冲冲的离开:“得咧,哥哥,你就放心吧。”

临走时云楠故意去办公室找阿兰,不错眼珠的看着张继忠发笑。

老家伙,眼药我给你上的死死的,让你得瑟。

趁热打铁,别等着樊城反应过来,事再黄了。云楠赶紧给刘丹桦打电话,下午三个人聊了起来。

当然是谈钱了。

刘丹桦以每期400元的价格买下了整版封底,并签了一年的合同。

他十分满意,打通了杂志社的宣传途径,以后文艺台有什么征歌活动、新歌推广都可以往上放,一本万利。

办完事刘丹华请云楠吃饭。云楠提出回锦城的时候,让他派辆车,老刘连奔儿都没打就答应了。

晚上,云楠又开始创作小说。

“小偷也可以有爱情啊。”

云楠在中村文则作品作品《小偷》上进一步完善了很多内容。不仅将故事背景嫁接到国内,符合了当下国情。同时加入小人物爱情元素。

小偷本来就是底层人物,小人物的爱情才更真实、更可贵,这一波可以赚足读者眼泪。

第二天一早,阿兰又来了。

一摞草稿扔在云楠面前,满脸的不高兴。

“这是什么啊?”

“还不是怪你忽悠我们主编开展广告业务,这不主编把这个破差事交给我了。”

估计昨晚没怎么睡,阿兰眼圈发青,怨气更重。

“就一个广告,至于的嘛,改改就完了?”

“说的轻巧,昨天下午电台的人把文章送来的,我一看竟是些内部汇报材料。更过分的是对方压根就不管了,全推我身上了。”

阿兰瞪了他一眼:“你介绍的人怎么都跟你一样无耻呢。”

云楠摆出一副臭无赖的样子:“谁有钱谁有理呗。”

“那你拿给我干啥?”

“我们主编那没通过,让我找你改稿。”

“凭啥啊?我又不是你们杂志社的人,这不欺负老实人吗?”

云楠也有些意外,关系再好,也没道理让自己帮杂志社改稿啊。

阿兰坐在床上嘟着嘴:“你揽的破事,你不负责谁负责。”

不对,樊城什么意思呢!云楠也没理解其中的含义。

樊城昨天提到自己拐走阿兰,嘴角就压不住了。

云楠就是单纯的喜欢逗她,没其他心思,可樊城一开始就想歪了。

好嘛!他连介绍人发言稿都想好了。

俩人关系越来越熟络,看着云楠磨磨唧唧的,阿兰一把揪着他的耳朵:“今天这事儿你躲不了啊,痛快的赶紧改!”

“女人我劝你要善良。”

“好啊,还敢叫板,我今天高低得打服你。”

一个多小时后,云楠唉声叹气的把广告词稿子摔在桌子上:“大兰子,我这回是服你了,心服口服的那种。”

“是不是写的还行。”阿兰满脸期待。

“行个屁。”

“你写的这玩意儿整个一托尔斯泰,我看着都费劲,别说老百姓啦。”

“姓云的,你是真能埋汰人,我又没写过。”

阿兰把头一歪,看着天花板,屋子里静的可怕。

“你不会你有理行吧,过来我告诉你怎么写。”

云楠思索一下,手中的笔飞行云流水。

你是否在某个孤独深夜,被回忆悄然击中?《东北的冬》就像一位懂你的老友,用舒缓旋律和真挚歌词......

一气呵成,很快稿子写完了。

“整个底封页,你就写几百个字?”阿兰不解。

“什么是广告,广而告之,你写两千字谁能记住?”

“千万记住,这个东西不是文学作品,抛开你思想上的包袱,你要把它当成一件商品去宣传、去买弄,所以说卖点最重要。”

“这首歌的卖点就是情怀,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才是目的。”

阿兰皱起眉头:“可是我咋总觉字里行间有些无病呻吟的味道?”

“这就对了”云楠点着一支烟,嘴角含笑:“我说过这是在宣传一件商品,别说无病呻吟了,卖弄风骚都可以,只要能引起话题度,还要什么脸?”

云楠算是把后世音乐圈的底裤扒的一干二净。

说白了,他写的就是一篇音乐推广文案。鉴赏还得提些不足之处,这篇文章通篇就是赞赏,不要脸的夸。

后世有个神经病都唱成地府风,都敢说自己是永远的神。

也对,阎王爷也算位列仙班。

这种不惜手段炒作方式虽然让人唾弃,但好用。

“对了,回去让你们社里的插画师好好排一下版,然后再找电台要点读者来信,在空白处弄个‘读者来信’小标题栏,增加文章的真实性。”

云楠看着她:“知道选用什么类型的读者来信吗?”

阿兰剜了他一眼:“不要脸夸的那种呗。”

“哎,你终于上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