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鸥拂过月见岛的嶙峋的礁石时,程海生正用银质餐刀剖开蓝鳍金枪鱼。暗红色的血水渗进白色餐巾,像极了三年前父亲肝癌咳在芝士上的痕迹。
“这是今年最肥美的金枪鱼。”管家老吴端着冰镇清酒,“医生说您该控制胆固醇了。”
“让开!我倒要问问那个老东西凭什么停了我的卡!”粗暴的声音从门口响起,紧接着一个面露不满的青年踏进餐厅,后面跟着一个佣人。
“老爷,我没能拦住少爷。”
程海生摆摆手,驱散了佣人,用餐巾擦了擦嘴:“找人教了你这么多年的教养,都是喂狗了吗?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在外面欠了赌债,要不自己赚钱还,要不等死。”程海生也没了食欲,让老吴把东西撤下去。
程子墨眼里闪过慌乱,使劲拉开椅子坐下。
两声敲门声,佣人进来说:“老爷,周医生来了。”被称为周医生的周谨言穿着白大褂进了餐厅,手里还提着医药箱,里面是给程海生保肝的药剂。
“刚才就看程少爷风风火火闯进来,还以为是老爷要不行了。”轻笑几声,周医生调侃着说。“还死不了,不过也要快了,谁也受不住有人气吧。”程海生看着不争气的儿子。
说是儿子,还是程海生早些年收养的养子,程海生妻子年轻早逝,这么多年也没再娶。收养一个儿子还打算把家业留给他,结果这么不争气。
周谨言拎着药箱走进了书房,程海生离开之前甩桌子一张卡:“把外面赌债给我去还清了,再赌就解除领养关系!”
落地窗外正对着一株百年刺桐,每到花期,血红色的花瓣会扑簌簌砸在玻璃上,像极了程海生咳在丝绸手帕上的血。
在城市另一头的一间雅致咖啡馆里的玻璃窗上凝结着细密的水珠,江遇安坐在角落的卡座,面前摆着一杯未加糖的咖啡。她的手指在平板电脑上快速滑动,屏幕上是一具尸体的三维建模图——死者左肩胛骨有一处异常的钙化点,像是某种密码的起点。
陈星阑推门而入时,风铃发出清脆的响声。他穿着一件深灰色的风衣,衣领上别着一枚不起眼的银质徽章——那是他作为特勤人员的最后一件遗物。他的目光扫过店内,在江遇安的解剖刀吊坠上停留了几秒。
“你的咖啡凉了。“他径直走到她对面,“而且你盯着那具尸体模型已经超过17分钟,却一口都没喝。”
江遇安抬起头,晨光透过她的镜片折射出一道锐利的光:“你知道为什么死者的胃内容物里会有未消化的蓝莓吗?“
“因为凶手在等一个人。“陈星阑从口袋里掏出一枚蓝莓,轻轻放在桌上,“就像我在等你。”
滨海市公安局刑侦大队的会议室里,投影仪的光束在烟雾中划出一道银线。江遇安站在白板前,手中的激光笔指向一张现场照片。侦队长张明远推门而入,手里拿着一份档案:“我们需要你们的帮助。这是一起连环杀人案,凶手在每个现场都留下了一枚琴键,像是某种倒计时。”
“凶手是个音乐家,或者至少受过专业训练。”
“不止如此。“江遇安举起一个证物袋,里面是一枚染血的琴键,“他在演奏一首安魂曲,而我们都是他的听众。”
深夜,公安局物证室的灯光在江遇安的解剖刀上折射出一道冷光。她将染血的琴键放在显微镜下,指尖轻轻转动焦距:“这不是普通的琴键——它的木质纹理显示,这是一架1927年制造的施坦威钢琴的零件。
陈星阑站在白板前:“滨海市现存的1927年施坦威钢琴只有三架:一架在音乐厅,一架在私人收藏家手中,还有一架...”他的声音突然停顿,“在滨海音乐学院的地下室,已经失踪了15年。”
江遇安抬起头,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如刀:“15年前,音乐学院发生过一起未破的命案——一名钢琴教授被发现死在自己的琴房里,现场也留下了一串数字。“
“不是数字,“陈星阑的手指划过白板上的照片,“是琴谱。凶手在用尸体演奏一首安魂曲,而这首曲子,正是那位死去的教授最后的作品。“
“凶手不是一个人,“江遇安将琴键放入证物袋,“而是一首未完成的安魂曲,等待最后的音符落下。“
提示到这里,估摸着刑侦队也能锁定了几个对象,滨海音乐学院现任教职工,熟悉1927年施坦威钢琴的存放位置,了解15年前命案的细节,具备专业的音乐知识,能解读琴谱密码;死者钢琴教授的直系亲属,掌握施坦威钢琴的维修技术,对15年前的命案有深入了解,可能继承了对音乐的特殊执念。
公安局的天台上,江遇安望着远处的城市灯火:“你知道为什么我选择当法医吗?“
陈星阑点燃一支烟,火光在他脸上投下阴影:“因为死人不会说谎?“
“因为死人是最诚实的观众。“她转过身,解剖刀吊坠在月光下泛着冷光,“而活人,总是在表演。“
陈星阑吐出一口烟圈:“包括我们?“
“尤其是我们。“江遇安的目光穿透夜色,“因为我们既是观众,也是演员,更是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