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古皇宫

第067章古皇宫

让我们读一首诗《两个古皇宫》:

一个流浪到澎岛

一个留守在北方。

隔着千山万水,

本是同根的孪生。

无法搬走的是皇城的恢宏,

无可替代的是澎岛古皇宫里的毛公鼎,

那个称作一九四九的岁月,

见证了澎岛古皇宫的诞生。

其实,

这也是北方古皇宫的悲痛,

无论怎样挪动,

谁也挪不走七百年的历史。

不管怎样拒不承认,

谁也无法改变时代的明清。

没有人告诉我,

他不喜欢哪一个古皇宫,

大家都在默默地祈祷,

两个古皇宫何时能够重逢。

由于分开的缘故,

《富春山居图》的两块无法团聚,

《剩山图》留在了杭州,

《无用师卷》在澎岛盼望完整。

别再制造这些人为的牛郎织女,

不再让人间的离别变为永恒,

大陆和澎岛把心都交给对方,

好让我们的子孙欣赏两岸的古皇宫。

不论是澎岛古皇宫的唯一白菜,

还是北国古皇宫的万千珍藏,

重要的是对中华文明的传承。

因为我们不仅拥有国宝,

还有保护我们文明的心灵。

第五天,到最南端的垦丁海岸风景区。

到了鹅銮鼻,建华看到绿色海岸,黄色的沙滩,蓝色的海水。尤其是白色的灯塔耸立绿色山坡上,很多男男女女在这样美丽背景中拍合影。

“金花!金花!”建华忍不住叫金花过来拍照。可没见到金花,她到哪去了?建华一时找不到她,建华有点生气:是不是又和那小姑娘疯到哪去了?把建华甩在这。

这两天,建华总没法和金花一起拍照,可是好像没有机会,她是嫌建华拍不好,老找小玲拍照了。

建华心里很不痛快,自己跑到桥下去拍海滩风景。可建华的眼睛还是在搜寻着金花。虽然海风朔朔,但是建华还是仿佛听到了金花叫小玲的声音,建华寻声望去,终于看到通往两座礁石的长长的桥上,有两个小黑点,那很像金花和小玲。

晚上,两人又是住进同个房间。建华有点不高兴地说:“今天我都没拍到你,我们老是分开,你老跟那小姑娘,真扫兴。”

“哈哈,你吃小姑娘的醋啦!”她咯咯的大笑。

第六天,晚上到达澎东市,那宾馆边有大便味。

“应该农民种地的原因,很臭!”金花醒醒鼻子说道。不过,他们住的房间也太豪华了!

房间足足有五十平米。那两个大床铺,那套沙发都是欧式的。均是黄色木质的,还镶着金色的花边,就像似英国皇宫里的家俱。

光卫生间就有八平米,铺着黄玉一样的地板,在里面都可以不穿衣服跳着舞。

睡前,他们俩没忘照例做着喜欢做的事。

第七天,清晨出发,沿东线海岸前进,经过花莲县瑞穗乡舞鹤村。

虽然汽车在高速飞奔,在建华眼前“刷的”移过一座巨大的高塔。那是什么?

建华马上猜到,那应该是“北回归线”的标塔。因为建华对地理比较感兴趣,很早就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知道澎岛南部是经过“北回归线”的。

行至中午,进入花莲的“中横”峡谷公路,它东起花莲泰鹿阁,西至台中县的东势镇,全长约三百公里。这条路是建在太鲁阁著名的立雾溪边,边上要么是深山溪谷,要么就是悬崖峭壁。

从花莲的泰鹿阁至天祥村一段二十来公里长的公路。这是从险峻石崖和石洞开凿出来公路。

很多退役的老兵,也就是“荣民”参加了这么艰苦的工程,也牺牲了不少人。

导游还说,当时的总统爱民拥兵,上百万从大陆退到澎岛的老兵们退役后,领到一大笔钱,多数在眷村买了土地种田,娶妻生子,安度晚年。

当然有不少前妻还留在大陆。就像东山的寡妇,当年男人被强征硬抓当兵去了澎岛,全村大部分妻子守了寡。

晚上到达宜花过夜。

导游过来说,少订一间房。你们夫妻是不是今晚分开住?建华说:为啥?

十二个人都安排完六间,现在还有两间。

你们夫妻用去一间,最后只剩一间。可还有一个叫老丁的男士和另外一个叫小玲的女士,不是夫妻总不好同住这剩的一间吧?

所以导游就对他们说:“能不能今晚你们夫妻分开住?如果可以,那老丁就和你(指建华)住,郑阿姨(金花)就和小玲同住。”

“是小玲?”金花似乎有一点庆幸的样子,可建华心里却很不舒服,但只好表态,“可以”。

建华和金花天天晚上住一间,门一关,就是两人世界,自由又方便。一洗完澡就紧紧相拥,进行着仅两人才知晓的好事。体肤相触,言语不断,直至困倦而眠。而且每晚都不例外。

今晚苦了。好事做不成,只应酬睡在隔壁床的老丁几句,就闭目不言了。可是,建华眼是闭了,心却静不下来。

导游啊,导游,我们已习惯了日日神仙夜,你却害我俩隔墙如隔天河,非要像那牛郎和织女,度夜如年!

建华翻来覆去睡不着,干脆盼着天快点亮,好去找可爱的金花。可黑夜漫漫,多久见天白?

建华不知啥时睡着了。

第八天,他们从宜花出发,中午到达澎北。从下午到晚上都在逛澎北的商店,这下建华可一步不离金花。

晚上,金花买了一瓶“屈臣氏”洗发露,说是名牌。

第九天,上午参观澎北古皇宫。

金花问:“澎岛怎么也有古皇宫?”

“这古皇宫里的东西是从北方古皇宫搬过来的。”

“干嘛不留在北国?”

建华说:“问得好。这些都是老百姓进贡给皇帝的,让皇帝好看好玩的东西。因为后来皇帝被推翻了,就由新政府保管的。那为什么搬到澎岛来了呢?就是因为打仗,又因为原来的政府败退澎岛,所以就迁移过来了。”

“北方不是也有古皇宫?里面还有不少宝贝吧?”金花略有所思地问。

建华说:“当然还有一些没有迁走。”建华顿了顿说:“有很多不容易保管的不能搬动的宝贝,应该是放进北方博物馆了,在那里保存文物的条件很好,东西才放得更久。”

“不过,”建华继续说:“后来从地下坟墓里挖出来的一二级文物,应该很多也都放进在北方博物馆了。”

澎北古皇宫里,总计六十九万多件文物,其中铜器六千二件,绘画六千七件,陶瓷器二万五件,法书三千七件,玉器一万三件,法帖近五百件,漆器近八百件,丝绸三百件,珐琅器二千五件,成扇一千八多件,雕刻六百多件,印拓近一千件,文具二千多件,善本书籍二万册,钱币近七千件,档案文献近四十万册件,杂项一万二件,织品一千六件。

馆内藏有翠玉白菜、毛公鼎、散氏盘、快雪时晴帖、《早春图》、《华子冈图》、《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稀世珍品。

有个玉雕其外形像秤钩的吊坠,叫玉猪龙。

金花看了看那玉,玉色虽清白透明,可发现还有异色斑块,更有凹凸不平处。就说:“这玉也不是很好。”又歪着头说道:“头是像猪,可那算是龙的尾吗?”

建华说:“我记得,考古学家也没有统一说法。有的说:象是幼龙,就是小时候有点像猪头;也有的认为:本来就设计成猪头。但不管怎么说,到现在也没搞清楚古人的意思。”

建华接着感叹道:“这可是代表红山文化,距今七、八千年啦!”建华想了想,又补上一句:“那时候的人可能都没有铁制的刻刀,而是用坚硬的石头做工具刻的。”

“那还象是石器时代的吗?”金花有点疑惑。

建华一时也答不上来。

“那很好看!”金花靠过来,指了指,小声说道。

建华一看,是翡翠白菜。

它高十八点七公分,宽九点一公分,厚五点零七公分,利用一快半绿半白的罕玉为原材:绿色琢为菜叶,白色琢为叶柄,菜叶尖上雕刻着一只螽斯和一只蝗虫,寓意多子多福。

在二零一一年它凭借着自身拥有的独特性,依据历史性、重要性、稀少性、艺术性、人气性选拔原则,被收录到澎岛古皇宫博物院出版的《精彩 100》书中,被列为澎北古皇宫博物院十大镇院宝物之一。

建华指着一块金黄色的石块,碰了一下金花说道:“你看,好吃的红烧肉!”

“真的!”金花感到奇怪。

这块奇石,叫东坡肉石也称红烧肉石,是澎北古皇宫三大镇店之宝之一,高五点七三公分,宽六点六公分。该石产自内蒙古阿拉善。

东坡肉是在清朝康熙年间供入内府,此奇石是一块天然的石头,色泽纹理全是天然形成,看上去完全是一块栩栩如生的五花肉块,“肉”的肥瘦层次分明、肌理清晰、毛孔宛然,整块都相当逼真。

他们没有去细看书法文物。在快出来时,却见大厅墙上挂着放大的字联,足有六七米长。那是公元三百多年的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所写《兰亭序》以及家书。大家看到的是放大好多倍的复制品,供人参观和欣赏。而原件可是另外保存,不让一般人看的。

晚上仍住澎北。

第十天,乘飞机返海门,买免税烟酒,渡船回绿岛。结束旅游。

第十一天,在绿岛的宾馆“神仙”了一夜。

金花说:“好奇怪,这十天,天天白天玩得很累,我们两个怎么天天晚上还是那么有干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