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初试村务

李雨琨走出村长府,阳光洒在大地上,空气中弥漫着田野的清香。他站在门口,看着眼前这片仿佛停滞在历史中的世界。虽然这片土地的宁静与美丽让他感到一丝安慰,但他知道,自己肩上承载的是一个村庄,甚至是未来的命运。

他整理了一下衣衫,深吸了一口气,心中默默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他必须改变这个村子的现状,为自己、为村民争取更好的未来。

“今天就得见见这些村民,了解他们的需求。”李雨琨心中暗道。

村子不大,四周环绕着青山,田野一望无际。村民们大多以耕种为生,外面能看到有些人在劳作,也有一些人聚集在村口,聊着天。看得出,这些人并不富裕,甚至可以说生活困苦。李雨琨迈步走向人群,他知道这是他的第一步——与村民的接触。

村民们看到他走来,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目光齐齐地投向了这个陌生的“新村长”。其中不少人眼中带着疑惑,甚至有几分警惕,但也有一些人露出了期待的眼神。

李雨琨强压下心中的紧张,走到人群中,微笑着对他们说:“各位,我是新任的村长李雨琨,今天过来想跟大家聊聊村子里的事情。”

那几位村民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纷纷低头,看似有些忐忑不安。终于,有一个中年男子走上前来,站定后,对李雨琨拱了拱手,略显拘谨地说:“村长,您怎么来了?有啥事儿?”

李雨琨看着他,眼神平和:“我来并非为了责备,而是为了了解大家的需求,看看村子里有什么问题,是时候改变这些困境了。请大家不用担心。”

“改变?”那男子看了看周围的村民,似乎有些犹豫,随即开口道:“村长,您说的这话倒是好听,可这儿是个穷山沟,咱们这些百姓整天为生计发愁,有什么能改变的?”

李雨琨看出了他话中的无奈与失望,心中一动,便温和地回应:“我知道,现在村里状况不好,但这并不代表我们无法改变。一个村庄的强大,不仅仅靠自然的资源,更靠人的智慧与努力。我来不是单纯地做一个看守者,而是想带领大家共同去突破这个困境,改变村里的未来。”

周围的村民似乎开始有些动容,有些低声议论起来。李雨琨见此,继续说道:“首先,我想了解一下,大家最担心的是什么?粮食,水源,还是别的什么问题?”

那中年男子沉默了一会儿,终于开口:“村长,咱们村子最急需的,莫过于粮食问题。每年收成都不好,几乎每年都得靠上面赈灾,才能过得去。就拿今年来说吧,水源就成了大问题,根本支撑不住这片田地的灌溉。”

“水源问题?”李雨琨重复了一遍,眉头微皱,“看来这片土地的基础设施确实亟待改善。”

“是的,村长。”那男子点了点头,“再加上土匪时常骚扰我们,百姓总是惶惶不可终日。”

李雨琨听后,心中早已有了主意。他知道,改变这些问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如果从基础的水利、农业着手,逐步积累资源,应该能改善当前的困境。

“水源的问题我了解了,至于粮食,咱们村的农耕技术和作物轮作可能需要改革。大家辛苦劳作,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我想这不是因为土地不好,而是因为技术的问题。”李雨琨的话让村民们一阵沉默。

有一位年长的村民插嘴道:“村长,您说的技术我们懂,但我们手头没有那么多钱来买更好的种子和工具。再者,种田也得靠天吃饭,万一今年又是个干旱年,那我们怎么办?”

李雨琨并没有被他的悲观态度打击,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我知道大家的担心。但我想告诉大家,改变是有可能的。即使现在条件艰难,我们可以从基础做起。首先,我会解决水源问题,修建一套简易的水利系统,保证村里的灌溉。其次,农业方面,我们可以引进一些新的耕作方式,比如轮作、合理施肥等技术,逐步提高产量,减少自然灾害的影响。”

“轮作?施肥?”有人低声重复。

“是的,”李雨琨点了点头,“轮作可以减少土壤的贫瘠,施肥可以保证土壤的养分。我们不需要一下子投入大量资金,而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慢慢让土地恢复活力。”

村民们显得有些困惑,但也有少数人开始点头。李雨琨接着说:“我明白你们的顾虑,但是任何改变都需要一步步来,不能一蹴而就。我会亲自监督实施这些计划,逐渐增加大家的信任。”

接下来的几天里,李雨琨并没有急于大肆改变,而是先一步步解决眼前最紧迫的问题——水源。

他通过村里的几个有经验的农民,找到了村外一条小溪,虽然水量不大,但足以为村里的部分农田提供灌溉。他安排村民清理溪流周围的杂草,并在溪流的上游修建了简易的水坝,用来蓄水。在修建过程中,李雨琨没有急功近利,而是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让村民们参与进来,这样既能分担劳动,又能增加他们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与此同时,李雨琨开始与村里的一些长者和农民讨论新的耕作方法,尝试通过引导大家学习现代农业知识来改变他们的传统观念。虽然这些人初时对新方法抱有怀疑,但在李雨琨的耐心解释下,他们开始慢慢接受。

他没有急于推进大规模的改革,而是一步步建立起了村民的信任,逐渐形成了他们对未来改变的信心。

“村长,您说的轮作真的有用吗?”有一位年纪较大的农民在他带领下走过田间,边看边问。

“当然有用,”李雨琨微笑道,“只要我们按照科学的方法,合理安排作物的种植,土地就能恢复活力,减少虫害和病害。”

农民们纷纷点头,尽管心中仍有疑虑,但他们开始注意到村里水利系统的改善,和农业技术的逐步引入。

几周后,水利系统终于完成,溪流的水被顺利引入田地,农田也逐渐恢复了生机。李雨琨开始对村民们实施新的耕作方法,轮作和施肥的效果逐渐显现出来。

村民们看到了眼前的变化,心中对李雨琨的信任逐渐加深。

“村长,您说得对,田地果然不一样了,似乎真的能多收些粮食。”有村民感叹道。

李雨琨微笑着点点头:“这才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成果,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努力。”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真正的挑战还在后头。但无论如何,他已经踏出了改变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