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德珪所言极是。

下邳。

天子寝宫。

自张恒将天子刘协接到下邳之后,便命人在此建造寝宫。

虽不如当初在洛阳时的富丽堂皇,但也算是能彰显天子威势。

寝宫整体是用土木结构,朱红色的宫墙高大厚实,顶上覆盖着青灰色的瓦片,让人一看便知是天子居所。

颇为气派。

天子刘协端坐其中的椅上,望着手中摊开的军报,那是刘备星夜遣人送来。

“好!好!好!不愧是皇叔!在如此短的时间里便灭杀了袁术这个逆贼!”

军报所写的乃是有关扫平逆贼之事。

刘协阅完之后大喜过望。

“相国,你且看。”

刘协将手中的军报递给旁边站立的董承。

董承恭敬地弓腰接下。

细细阅读之后,也是如刘协一般大喜。

“刘皇叔当真是势如破竹!连袁术这样的叛贼都能如此之快的斩杀!”

他抬起头,面上满是喜悦:

“陛下,汉室复兴有望啊!”

刘协满是笑意地点头,起身,走出门外。

董承见状,亦步亦趋地跟在后面。

门外天色湛蓝,天清气朗。

不失为一个好时节。

刘协站在外面,没有说话,就这么呆呆地看着远方。

董承在身后看着刘协,晨光照在他稚嫩的脸庞上,不知道是错觉还是怎么的,董承居然从他的脸上看出了些许沧桑。

明明天子才不过十几岁的年龄。

良久,刘协才缓缓开口说出一句话,带着疲惫:

“有皇叔在,这大汉基业总算没有毁在朕的手中,总算没有在朕的手中断送。”

董承有些意外,天子居然会说出这样的话。

他想要说些什么,可天子却回头看着他:

“相国,立刻将此事昭告天下!”

.

荆州。

刘表一边一行一行地读着手中的战报,原本闭着的嘴唇微微张开,最终成圆形,一脸惊讶的模样。

那战报是下人汇总上来给他的,具是记录天下的各种大事。

也包括天子所下诏书。

良久,他将战报放到了案上,望着眼前的蒯良、蒯越、蔡瑁等人,带着赞叹的语气说道:

“不曾想那刘备已然强大到了这等地步,不仅稳固了徐州,更是迎天子入下邳,重建朝廷,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叔。而今更是击败了袁术,就连天子都向天下昭告了此事。”

蒯越随着刘表的话,点点头,表示自己也对刘备赞同不已。

蒯良却说出了一番不一样的见解:

“良曾听闻刘备先前不过是一平原相,后来虽掌握徐州,但根基不稳,随时有崩灭之危机,而今能有如此之势,全靠其背后之人。”

听闻此言,刘表立时来了兴致:

“何人?竟有如此之力能助刘备强大至此?”

“在下不知,只知此人为一儒士。”

听到对方是个儒士,刘表顿时兴致更甚。

他本身就是“八俊”之一,年少便知名于世,渴求与名士相谈。

为求儒士投靠,他甚至建立了学宫。

只是可惜并没有多少名士前来,大多是些沽名钓誉之辈。

他也因此有些抑郁寡欢。

而今听闻竟有如此儒士,自是兴奋不已。

仿佛遇见了久而不见的知己。

“哼!子柔兄可是高估了此人?一小小儒士竟有如此之能?有些过了吧?”

刘表正欲再次询问那儒士的信息,却被一旁的蔡瑁所打断。

“依在下看来,那袁术之所以战败,不过是因为轻敌所致,刘备此人,不过徒有虚名罢了,算不得厉害。”

“若是遇上我,定叫那儒士和刘备有来无回。”

蔡瑁夸夸其谈地说着,一手按在腰间的剑柄上,面上满是对那儒士的不屑。

“德珪兄何以如此小看他人?”

蒯良转身面向蔡瑁:

“此人能于曹操手中迎天子入徐州,又能联合孙策击败袁术,定然是有过人之处,切不可小瞧!否则会吃大亏!”

蔡瑁也转身与蒯良相对:

“曹操不过是一无能之辈罢了。此前就连吕布那等小人都能让曹操几近兵败,此次又败于一儒士手下,可见曹操并无甚可怕,世人对于曹操的传闻,不过是以讹传讹罢了。至于那孙策.....”

蔡瑁看向了刘表:

“不过是匹夫孙坚之子,昔年孙权想要夺取荆州,最终败于我主手下。其父尚且如此无能,其子自不用多说。子柔兄可切莫长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

蒯良有些发怒了,向前一步,直视着蔡瑁。

而蔡瑁也不甘示弱,紧握剑柄,一双眉目带着狠厉。

他蔡氏几乎掌握荆州大权,又岂会怕一介儒士?

“若不是还需与此人共扶主公掌管荆州,我现在便可一剑将之砍杀。”

蔡瑁心想,握着剑柄的手也越握越紧,好像下一刻就要拔剑而出。

兴许是用力过度,蔡瑁手中的剑身不自觉地微微探头。

蒯越注意到气氛有些不对,上前与蒯良站在一起,将其护在身后。

随后,一手按在了蔡瑁的剑柄上,让他不得再伸出:

“德珪兄何至于此?不过是为一儒士罢了。切莫伤了和气。”

刘表见此情形,也坐不住了,这些可都是他稳住荆州的支撑所在,倘若这两家出了问题,势必会引起荆州的动荡。

他走到几人跟前,站在蔡瑁和蒯良中间,隔开了这两人。

“几位不必争论,那儒士是否有真才实学,并不重要,他并非我荆州人士,也无需过多关注。我等只需守好荆州这片净土,莫让外人前来打扰即可。”

“诸位皆是我荆州栋梁,切莫伤了和气。”

几人见了刘表下场,气氛顿时有所缓解。

纷纷弓腰行礼:

“谨听主公之令。”

刘表见状,点了点头。

随后又回到了主座上面。

蒯良再度开口:

“主公,而今刘备势大,又是天子皇叔,与主公同为皇室宗亲,依在下所看,主公应派人与刘备修好,此举于我荆州大有裨益。”

刘表身体微微前倾,正要出声同意,眼光却看见了蔡瑁。

于是便正身说道:

“德珪对此有何看法?”

“主公,在下以为,此事尚需行观望之举。北方的袁绍即将击败公孙瓒,坐拥北方,届时与刘备便会形成南北之势,此二人必将有一场旷绝古今的南北大战。”

“倘若我等与刘备修好,便是站在刘备一边,难保袁绍将来不会对我等发难。若是刘备能战胜袁绍,自是最好。”

“可.....刘备不是袁绍对手呢?届时我之荆州便会立于危局之地,有倾覆之险。”

“故而,还望主公.....三思。”

蔡瑁拱手说道。

听完此言的刘表心生犹豫。

虽然蔡氏在荆州权势滔天,令他有些不悦,但是蔡瑁此番言语却是颇有道理。

蒯良见状,知晓主公已然倾向蔡瑁,拱手想要言说扳回一局。

却被刘表出手示意制止。

“德珪所言极是。我等不可行此冒险之举。在未看出此二人胜负之前,我荆州还是行观望之举为好。”

蒯良虽心有不甘,但是刘表此话已然放出,便是不可收回,无奈之下他也只能同意。

“一切依主公之令行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