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网是每年第一个举行的四大满贯赛事,通常在一月中旬拉开帷幕,举办地点位于墨尔本的墨尔本公园。
每年一月的下旬,墨尔本公园都会迎来数十万名观众,他们来自世界各地,共同见证这场网坛的开年大戏。
法网和温网则分别在六月和七月举行,两大赛事几乎背靠背进行。
法网在巴黎的罗兰·加洛斯球场,以红土场地的独特性和对球员体能的极高要求著称;而温网则在伦敦的草地上展开,是网球史上最古老的赛事。
由于两大赛事时间接近,且场地类型截然不同,所以能在同一年拿下法网和温网双冠,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美网则是每年的收官之战,通常在九月初举行,以其硬地球场的快速节奏闻名。
一月的墨尔本公园,不仅是网球的竞技场,更是南半球夏日狂欢的中心。
1月8号,杜未央已经抵达墨尔本,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澳网赛事。
不过,经过此前连番激烈的对决,他的体能已经接近极限。
体能师叶蒽和理疗师茱莉亚已经告诫他,必须注意休息,避免过度消耗,他还在发育阶段。
因此,杜未央对此次澳网之旅并没有设定具体的目标,而是抱着“见识为主,走到哪算哪”的心态。
摆烂一念起,顿觉天地宽。
既然没有成绩压力,杜未央计划在赛前几天好好逛逛墨尔本。
难得来一趟澳大利亚,如果不打卡拍照,岂不是白来了吗?
于是,他兴致勃勃地开始了自己的墨尔本市区探索之旅。
然而,仅仅一个小时,他就走完了市区的全部景点——市场、花园、市政厅、皇家拱桥、图书馆……
去掉“出国滤镜”后,只能说平平无奇,一个空旷的广场也叫景点,太拉跨了,还不如上海。
倒是席地而坐,听路边艺人卖唱,感受墨尔本街头那种自由随性的氛围更有趣一些。
他还特意去了唐人街,探了探各种美食店,品尝“地道”的华夏风味,跟国内不一个味,还不错。
就是外国人比较少,老外好像更喜欢中国的自助类餐饮。
墨尔本的华人看着是挺多的,尤其在东区和东南区,三个人里就有一个华人。
杜未央打听了一下。
发现大部分都是旅游、工作派遣和留学群体,拍个照片发个抖音、朋友圈,当然现在还是空间,不过他们都不是移民。
移民的都是富豪,这里的资产和金融环境,对富人比较友好,具体什么样,就没再多问。
毕竟他没想移民,世界可不太平!
游览计划泡汤了,杜未央只好去训练场老老实实练球。
在澳网的赛场上,高手云集,来自世界各地的网球名将齐聚一堂,争夺这项大满贯赛事的至高荣誉。
此时的男子网坛,除了费德勒以外,纳达尔的竞争力还主要集中在法网的红土赛场。
而德约科维奇的第一个大满贯冠军正是这一届澳网。
这三位还没有开始丧心病狂地瓜分几乎所有冠军,其他选手依然有自己的荣誉。
所以,此时的杜未央尽管年纪轻轻就已经手握一个500赛冠军,但在大满贯的世界里,他依然显得不起眼。
换到十年后,那时的网坛几乎被“三巨头”垄断,谁没有冠军谁尴尬,四舍五入他也能算独霸一方。
除了来自华夏本土的记者,几乎没有人会在乎他。
杜未央对此并不以为然,他要的是国内影响力,方便以后“出口转内销”!
也就是他要脸,不好意思闭着眼吹,有成绩更有说服力。
至于国外的影响力就当是附带的。
在训练场地能看到不少“熟人”,有伊斯内尔、特松加这些手下败将,也有费德勒、纳达尔、德约、穆雷闻名已久的“天才”。
没错这时候他们还都是“天才”。
还有21岁的莎拉波娃,正值颜值巅峰,想想她和小威还有迪米的三角关系,杜未央只能感叹匪夷所思。
有时候不得不承认,人是多样性的,审美也是多样性的。
杜未央在返回酒店后,还遇到了来自国内央视体育、《体坛周报》、还有一些门户网站的体育记者。
除此之外,网球管理中心的主任白习林也来到了现场,他此行的目的是给杜未央下达通知。
由于杜未央的横空出世,让国内球迷对他寄予厚望,上面的领导也对即将到来的京都奥运会网球项目成绩有了新的期待。
因此经过层层审批,杜未央的参赛申请不出意外地通过了。
此刻,杜未央正式成为京都奥运会四个网球参赛运动员之一。
与此同时,国内的其他网球运动员也已经开始了紧张的备战。
不过杜未央的情况特殊,他属于自带干粮的个体户,所以白主任过来协调他的集训时间。
京都奥运会,杜未央是肯定要参加的。
在鸟巢的赛场上,看着国旗因自己的努力而缓缓升起,这种荣耀一辈子可能只有一次的机会。
起码在他的上一世,一直到2025年,他都没有发现第二次这样的机会。
重活一场,他比任何人都更清楚,能够在时代的洪流中留下自己的痕迹是多么难得。
网球集训的时间还没有最终定论。
京都奥运会国内运动员的集训时间和内容因项目而异,各有不同的安排。
比如中国女排,采用了三段式集训方式,从1月开始进行基础训练,5月进行热身赛,再到7月进入冲刺训练,整个备战周期长达160天。
而女子足球队的集训则相对简单,从6月中旬开始,到7月底结束,仅持续一个半月。
考虑到国内网球运动员的综合实力,杜未央更倾向于保持现状,以赛代练。
毕竟,他一直以来的训练和比赛节奏都是以实战为主,他希望通过参加高水平的赛事来保持状态,这样的效果可能比单纯的集训更好。
从1月一直到7月的温网,他可有太多的选择了。
但是,频繁参加比赛也带来了伤病风险,这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与此同时,完全不去集训也不现实,毕竟国内自有国情在,集训不仅是技术上问题。
因此,如何平衡比赛和集训的时间,成为了网协和杜未央团队需要仔细商议的关键点。
在保证状态的同时,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赛事最好也要有计划的选择。
余下五天,杜未央按部就班的前往训练场地训练,准备迎接澳网资格赛。
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漫漫亦灿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