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业赛事中,都有官方新闻发布会环节,但不同级别赛事的规模和强制性要求有着明显区别。
只有大满贯这类顶级赛事,才会硬性规定球员必须出席新闻发布会,接受媒体采访。
而其他级别的赛事,则完全取决于组委会的安排,球员是否出席新闻发布会并没有强制性要求。
布里斯班作为一项挑战赛,级别相对较低,因此并没有赛后的官方新闻发布会环节。
记者们只能自行前往球员所在的球场或酒店,耐心等待采访机会。
就好像杜未央没有击败斯里查潘之前,比赛结束之后根本就没有记者前来围观,因为没有人在意。
现在嘛……
则是他太奇怪了,国外记者暂时搞不懂他的套路。
比赛结束后,记者们蜂拥而至,前往酒店采访特松加,试图从他口中挖出一些爆点新闻。
窸窸窣窣、熙熙攘攘,记者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将特松加团团围住,问题如同倾盆暴雨般倾泻而下。
“前来布里斯班是否专门为澳网热身?”
“接下来的澳网系列赛是否参加?”
“对布里斯班的签表有什么想法?”
“对于决赛是否有信心?”
“决赛面对亚洲选手是否庆幸?”
一个接一个的问题,记者们似乎并不在意问题的逻辑性,只是急于抛出话题,挑事的想法连藏都不藏了。
特松加面对这些纷乱的问题,显得有些懵逼,但他尽量保持着职业的微笑,简洁回答。
然而,一个毫无逻辑、脉络的问题突然被抛了出来:“你击败了费雷尔,杜击败了瓦林卡,你是否认为他可能成为这次比赛的黑马?”
特松加愣了一下,显然对这个问题的跳跃性感到困惑。
他心中暗自嘀咕:“这什么都跟什么?”
击败费雷尔和击败瓦林卡之间有什么直接联系吗?
记者们显然是想通过这种牵强的对比,制造出一个“黑马”话题。
全然没有逻辑的提问就这样生搬硬套地凑在一起,不要说特松加了,换谁也会满头问号。
如果是杜未央的话,直接就无视了,因为记者摆明了就是没事找事。
但是法国小将显然非常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容易因为外界的评价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
“你到底要说什么?”
知道什么是网坛“阿里”吗?知道他外号叫“肉松”吗?
一群逼人,有没有半点对年轻人的尊重?
好不容易赢了,享受享受片刻胜利光环,结果这群记者全部都在哔哔赖赖的挑事。
记者们显然不会放过!
“杜击败了瓦林卡,你是否认为他可能是比赛的黑马?”
“你认为杜可能成为你夺冠道路上的阻碍吗?”
特松加满头问号,主打实话实说。
“谁?我不认识他。”
记者们顿时一个个摩拳擦掌,这一句话就已经足够了。
特松加是诚实的,但有时候,记者们所需要的也就是一句“实话”。
当天晚上,话题就上了YouTube,只能说凑热闹是人类的天性。
“特松加:不认识什么杜未央。”
“亚洲第一?不值一提”
无疑,采访被歪曲的谁看谁摇头,哪怕没有恩怨,都会直接站在对立面互相攻击。
在澳大利亚,杜未央和特松加这两个人都没有太多的球迷基础。
因此,本地的球迷在评价他们时,并没有预设立场,而是有一说一,毫不留情。
一些人指责特松加目中无人,认为他过于傲慢,不尊重对手。
另一些人则吐槽道:不认识那个亚洲的无名小卒。
当然,也有不少吃瓜群众表示,期待两位年轻球员的比赛。
整体来说,由于杜未央已经小有名气,而特松加的言论明显不妥当,因此冷嘲热讽的声音占据了上风。
许多网球粉丝对特松加的态度表示不满,纷纷在平台上发声:
“自己都还是新人,就已经开始歧视其他年轻球员了吗?”
“网球运动是优雅,他玷污这项运动。”
“我觉得你才是不值一提吧,先照照镜子看看自己!”
评论迅速在网络上发酵。
尤其是当“留子们”将特松加的言论和比赛情况转载到国内平台后,立刻引起了杜未央粉丝的注意。
好家伙,一不注意,偶像都已经打到澳大利亚去了,而且还击败了亚洲排名第一的运动员。
这不得吹爆!
这能让一个“卤蛋”(粉丝对特松加的戏称)欺负了?干他!
顿时,特松加在国内的社交媒体上小范围出圈了,只不过是以“黑红”的方式。
这场网络上的舆论战,也算是维持杜未央在国内的知名度,又小小的破圈了一下。
体育周报也注意到了他的比赛信息,跑到ATP网站一查,好家伙,积分375,世界排名178,那还等什么?
体坛周报第二天的专题就是,“为网球而生的天才少年!”
得亏杜未央还没混电影圈,不然高低得有人说,他这是要毁了网坛啊!
澳洲的体媒怎么可能轻易放过这种好事呢?
一个两个纷纷下场,一手断章取义玩得炉火纯青,标题一个比一个显眼包。
“剑指冠军,特松加将击败任何对手。”
“特松加无视对手,专注自己。”
“特松加信心十足地展开澳洲赛季,以胜利开道。”
从标题就能够感受到记者的恶意。
澳网即将开始,世界网坛的视线全部朝着墨尔本聚集,比较起来,一站挑战赛不值得关注。
但耐不住布里斯班离得近啊。
YouTube上的小标题着实出圈,吃瓜群众们一个个煽风点火,看热闹不嫌事大。
对于当事人杜未央来说,根本没有影响。
而特松加一个小年轻,哪里见过这种场面。
第二天起来,打开自己的社交网络账号,就看到了铺天盖地的骂声,人都懵了,情绪已经完全失控。
决赛当日,一号球场熙熙攘攘聚集着大量大量记者,放眼望去采访区居然已经全部坐满了!
如此阵仗还是远远超出了组委会的预期。
更重要的是,主球场上座率很高。
观众们迫不及待地准备迎接决赛对决;更衣室里剑拔弩张的气氛在悄然弥漫。
但此时,特松加浑身每个毛孔都散发着他很不爽的气场,显然,特松加不喜欢杜未央,而且不打算掩饰这一点。
杜未央其实很想对他说,你不要再瞪了,这样是瞪不死人的。
当两位球员登场的时候,那种剑拔弩张的气氛也就蔓延了开来。
观众们的欢呼呐喊更是在煽风点火,恨不得两位球员直接如同走上拳击台一般展开肉搏。
自然而然地,那种灼热紧绷的气氛也就延续到了球场之上的对决。
即使不是拳击台,也已经相去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