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读书
- 为生而生的第1本作品
- 为生而生
- 1021字
- 2025-02-12 22:37:26
听说乡村里的孩子只有读书才能走出大山……
杨倾南是一个乡村女孩,她家里有四个孩子,她排行老大。那时候很穷,却也生得多。她的爷爷奶奶去世得很早,她从来没有见过,在她爸爸12岁时,爷爷奶奶就已经双双去世了。因此,她的爸爸的童年并不美好,由于没有父母的供给,他的爸爸在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自力更生。家里因此很穷,后来,因为穷,没有人愿意把女儿嫁给他,直到31岁,他才娶到老婆,生下孩子。
在生下第一个孩子之后,他们带着孩子出去打拼。由于没有文化,他们两个带着孩子捡塑料,纸壳为生。
杨倾南的童年过得很开心,她并没有因为环境而产生抱怨。她小时候有一群玩伴,有三叔家的堂姐,堂哥,堂弟。不知道为什么,小堂弟从生下来就是黄毛,可爱极了。那时候一群亲戚都是在一起讨生活。他父亲一家以及三叔,幺叔是被姑奶奶家带出去的,如若不然,他们只会一生都待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贫穷一辈子。因此他们很感谢姑奶奶一家,关系也很好。由于没有爷爷奶奶一群小孩子都是姑奶奶带大的,大人则都出去挣钱了。
杨倾南喜欢吃早市里的汤圆,那时候的汤圆什么馅的都没有,只是普通的甜酒汤圆,但是却格外地甜,格外地馋人。她每次去早市里都眼巴巴地望着,可怜极了。姑奶奶每个星期买一次给她吃,她开心得蹦蹦跳跳的。她最喜欢在午后荡秋千,那里四季如春,吹着清风,随风摇荡,望着太阳,什么烦恼都没有了,自然恣意。
5岁的时候,她到年纪读书了,父亲带她去找学校,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上,她紧张地抓着父亲的衣角,不知道是对自行车的恐惧亦或是兴奋;又或者是对未来的恐惧或兴奋。父亲对她说,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他们一个个学校地问,但是没有学校愿意收,因为他们不是原地居民,需要很多学费才能进校,但是她父母没有那么多钱。无奈,父亲只好带她回老家读书。在回老家的路上,是坐大巴回来的,她在车窗,看到了一条绿色长虫,父亲说,那是火车。她第一次看到了火车,新奇又激动。那时候是丰收时节,路边是满满的金黄色的玉米,路是泥土路。这时,三叔一家已经回老家几年了,还起了一个石房。到三叔家之后,她看到了那个黄发的小堂弟,将自己的红豆糍粑给了小堂弟。之后的好几年,小堂弟成了她的跟屁虫。
杨倾南的父亲带她在村里面报完名之后,把她交给三叔一家,然后嘱咐她要好好学习。之后她父亲又出去奔波了。那时候的她什么都不懂,只知道父亲母亲都不在身边了,他们要出去几天,却不知道其实是几年,那时候的她只有一个妹妹,等再见到爸爸妈妈时,她又多了一个妹妹和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