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别上本科了,直接读研吧
- 重回1978,我考上了西工大
- 华东之雄
- 2074字
- 2025-02-12 00:00:23
宿舍不大,四个靠墙的上下铺,就占据了一半的空间,中央的过道里,摆下两个桌子,两边就剩下了一个走人的空间,同时,坐在床上,正好能够得着桌子,这样连凳子都省下了。
大学四年,有人趴桌子学习,也有人围着桌子打牌贴小人,等到毕业的时候,有人上了大学,也有人会感慨被大学上了。
此时,还没正式上大学的秦亮,坐在桌子旁边,唰唰地写着公式。
LG(x,s)=δ(x−s)LG(x,s)=δ(x−s)。
“1828年,英国数学家乔治-格林发明了这个重要的函数公式,其中,L是微分算子,δ函数也叫做狄拉克函数,这个格林函数表示点S处的一个点源所产生的场在点X处的分布,这个公式具有多重意义,在量子力学中,用来描述粒子的传播行为,在电磁学中,用来求解泊松方程,描述静电场和电荷的分布关系……”
刘教授的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自从决定用格林函数来研究气动弹性力学问题,刘教授就受到了各方面的质疑。
美国气动专家霍斯发表论文,认为格林函数在气动力学计算中的基本方程,不具备唯一解,也就是说,你用它来计算,可能会得到一种情况,但是在你没注意到的地方,还可能会有第二种情况。
这就尴尬了。
如果没有唯一解,就意味着研究问题不完善,计算出来的飞行器气动力还有其他的情况!这就没法使用了!
“在气动弹性力学的计算中,格林函数完全可以使用,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算量小……”说到这里的时候,秦亮摸出来了口袋的那把计算尺,昨天算了很久,临走的时候,把这东西直接揣兜里了。
七十年代末期,国内连个科学计算器都没有,只能用计算尺这么简单的东西来计算,格林函数,用处很大啊!
“那你觉得,该怎么具体推导?”刘教授继续问道。
一旁,带着刘教授过来的两个大四师兄,全部睁大了眼睛,他们心中认为无所不能的老师,居然在向秦亮请教!
“刘老师,这个您肯定已经在研究了吧?只是研究的方向没有确定下来,我觉得,完全可以取其中一个研究方向,比如说,我们把它放在用奇点法求解流过物体位流问题中,设 S表示物体表面,R′表示物体外部的流场,则根据格林定理,当 p点在 R′内时,其势函数可表示为……”
这些原本就是刘教授的论文,当年在上学的时候,秦亮就看过,现在,眼看着刘教授还处于寻找证明过程之中,秦亮觉得,自己还是需要帮一把的,刘教授尽快把论文写出来,就能够减轻舆论的各种压力!
秦亮一边说,一边写公式,很快,公式写得密密麻麻,朱永光和赵二刚两人彻底看不懂了,但是……两人看向秦亮的目光中,已经满是佩服,厉害,真厉害!
“我明白了!”刘教授说着,拿过了笔来:“这样一来……嗯,这篇论文可以尽快写了,就叫做《关于用格林定理建立的物面速势积分方程解的唯一性问题》。我这就回去写这篇论文,秦亮,到时候论文上会加上你的名字。”
“不不……”秦亮赶紧摆手,没有自己介入,刘教授也会在年底前完成这篇论文的!自己怎么能剽窃刘教授的研究成果?
“那是必须的,没有你……”
“刘教授,我才刚刚大一,你如果把我的名字署上,那会有很多人质疑,到时候……我就麻烦了。”
刘教授这才反应过来,秦亮太年轻了,不管有多少的才华,都不宜直接曝光出来,否则就是捧杀啊!自己原本以为是在帮秦亮,实际上却会害了他……
“好吧。”刘教授点头:“对了,你知识这么丰富,上本科有些浪费了,要不直接上研究生吧!”
朱永光和赵二刚两人惊呆了。
啥?
直接上研究生?从高中生,跨过大学阶段,直接读研?
现在,只要上大学,就能进入机关和事业单位,成为国家干部,哪怕是进了工厂,那也是干部身份,至少是个科员,这要是上了研究生出来,那出去……
就在他们羡慕的眼神中,秦亮直接摇头了。
“不,不,我只参加了高考,又没有参加研究生考试。”
77年,高考制度恢复,78年,研究生考试制度也恢复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很多名牌大学的学生,也被分配到了边远地区,对他们来说,想要改变命运,那就得靠考研究生了!
自己没参加过研究生考试,那就不能上研究生,毕竟,推荐制度已经是过去式了。
刘教授叹了口气:“你要是早上一年该多好!这样吧,你的名字直接挂本科的班上,但是上学就不用了,直接跟着我做项目吧!你这样的人才,在本科生的班里,可就浪费了!”
“刘教授,我……”
“走,现在我带你去找一趟罗主任,把我这项目说说,顺便把你今后的学习任务安排一下。”
“刘教授,我……肚子饿了。”
早晨没吃饭,折腾了这一通,已经到中午了!肚子早就咕咕叫了。
“走,我带你去食堂吃点,吃完了,咱们去找罗主任。”
下午,一点半,西工大,五系办公楼。
当秦亮跟着刘教授一起走到系主任办公室门口的时候,就听到里面传来了熟悉的声音。
“罗主任,咱们又发现了一个好苗子,年纪很小,初中毕业……”
罗主任一下子站了起来:“什么,初中毕业?初中毕业怎么参加的高考?”
“这孩子,今年初中毕业考试,六门课中,五门考了一百,剩下的一门考了99,于是,他就申请破格参加高考,他们学校就同意了,成绩下来一看,和首都大学,华清大学这些名牌大学的少年班,就差了一两分。”
中考六月份底,高考七月初,总共也就差了十来天,几乎是中考出成绩就参加了高考,还这么牛!时间这么紧张,也不知道报考流程是怎么搞定的。
“这么厉害?那些名牌大学怎么没录取了他?”
“色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