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挣钱的路子
- 年代:重生从救下女知青开始
- 1994年再见
- 2197字
- 2025-03-18 02:13:07
虽然说小港村有山有水,但是进山有些危险,周耀文还是想着先赚到钱然后购买一些工具做好充足准备之后再去山里。
周耀文打算用竹子编几个捕虾笼,然后把这些笼子往小港江里面一放。
第二天估计就能捕到不少河虾和黄鳝。
这是无本的买卖,周耀文只需要花点时间编织几个笼子,然后再去挖几条蚯蚓就能收获不少的河虾。
这年头最不值钱的就是时间了,周耀文又不干农活有的是时间。
这个年头小港江里鱼虾多得很,稍微下点功夫就能有不小的收获。
因为这会儿大家都还忙着种地,毕竟只有吃稻米才能让人吃饱饭嘛。
等过两年杂交水稻普及开来彻底解决吃饭问题之后,大家就会想着怎么吃的更好了。
那个时候大家才会把目光纷纷目光盯在小港江上,然后小港江的鱼虾们就会迎来真正的劫难。
周耀文记得上辈子86年之后,就会有人前赴后继的跑到小港江里捕鱼捞虾。
正常的捕捞倒也没有什么,反正小港江鱼虾成群,水产非常丰富,只要不是涸泽而渔的捕捞,肯定是养得起一条村子的人的。
只是到了九十年代之后,捕捞的人越来越多,人均捞到的鱼虾就少了,于是这个时候就有人开始动了歪心思。
大半夜到江里偷偷电鱼的算是好的,心黑一点的直接在上游放药,直接把一整条江的鱼虾全给药翻。
到九十年代末的时候,小港江里基本就捞不到什么鱼了。
这种状况等到新世纪10年之后才有所改善。那几年政府每年往江里投放鱼苗,并且严格规定了禁渔期小港江才重新有鱼可捞。
不过现在嘛,小港江的鱼虾还是很多的。
而且周耀文还知道小港江的哪一片地方河虾更多,鱼更大。
不过这年头鱼卖不上价格,市场里草鱼、鲢鱼,鲤鱼这些四大家鱼也就五毛钱一斤,鲢鱼刺多可能连五毛都卖不上。
鲫鱼可能贵一些,能卖个一块钱一斤,但是也没贵到哪里去。
没有渔网这种大规模捕鱼的工具之前,周耀文不打算靠抓鱼挣钱,因为有点费力不讨好。
相比之下抓虾就简单多了,做几个捕虾笼,往笼子里放几条蚯蚓,第二天去捞起来就能抓到一大笼河虾。
而且虾的价格比鱼贵一些,也更好卖一些。
周耀文接连砍了四五根竹子,把多余的竹叶和竹枝削掉之后一把扛到肩膀上拿起柴刀就往家里赶。
回家的路上,周耀文大老远就听到身后有人在喊自己。
“二十哥,二十哥.......”
周耀文肩膀上扛着好几根几米长的竹子也不好回头,就只能停下脚步听喊话的人上前,他已经知道喊自己的人是谁了。
没等一会,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就气喘吁吁的跑到周耀文跟前,疑惑的看了他肩膀上的竹子问道:
“二十哥,你砍那么多竹子干嘛?”
少年叫周耀坤,是周耀文的大伯周永辉最小的儿子,算是周耀文的堂弟。
周耀坤从小就喜欢跟着周耀文这个堂哥,也是上辈子为数不多一直对周耀文不错的一个堂弟。
周永辉家里两个儿子,哥哥周耀乾在恢复高考制度那年就参加了高考并且考上了大专,现在在市里面的中学当老师,可以说是前途无量。
相比于哥哥,周耀坤就要逊得多了,小学毕业之后就读不下去了,整天跟着周耀文一群人屁股后面不干正经事。
周耀文印象里,前世的时候等到明年周永盛去世之后周永辉就会勒令周耀坤不准跟着周耀文,然后把他拴在自己身边学习风水,继承家里的衣钵。
后来周耀坤也的确继承了周永辉的衣钵,成了十里八乡出了名的风水先生。
不过自打那以后,周耀文就很少看到周耀坤身上那股灵动的劲儿了。
周耀文收回思绪,重新揽了一下肩膀上的几根竹子,看向少年笑着问道:
“二十三啊,你找我干嘛?”
周耀坤族里排二十三,所以周耀文习惯性的拿排名称呼他。
“二十哥,周怀安他爸给他买了辆自行车呢,这会一直在村里来回骑,我们要不要一块去看看?”
周耀坤语气有些羡慕的对周耀文说道。
周耀文摇摇头,拒绝道:
“不去了,你也别去了,去了他又不可能把车借给咱们骑,有啥好看的。”
听了周耀坤的话之后,周耀文总算想起来自己上辈子为什么一定要嚷嚷着买自行车了。
就是看到因为村里的周怀安买了一辆自行车整天在村子里显摆,周耀文看着羡慕极了,所以也想买一辆。
只是自己家的条件跟周怀安家里的条件实在是天差地别。
一辆自行车对周怀安他们家来说可能也就几天的收入,但是对周耀文他们家来说一年都不一定能攒得到一辆自行车的钱。
周怀安家里杀猪的,公社化时期他们家都没缺过肉吃。
公社化退出历史舞台大队改村之后周怀安他爹周泽成开始自己当猪肉贩子。
靠着公社化时期杀猪师傅的名头,附近几条村的人有想要卖猪的都会找上周泽成来杀猪,然后周泽成再把杀好的猪带到镇上卖。
镇里的人大都认识周泽成,所以他的猪肉摊生意好得很,一天就能卖完一头猪,他们家一天赚的钱比村里种菜的人半个月收入都要高。
他们家买得起自行车村里没人觉得意外,但是也都很羡慕就是了。
听到周耀文没打算去参观周怀安的新车,周耀坤觉得有些遗憾,不过嘴上还是答应了周耀文。
“哦,那就不去了,我听二十哥的。”
看着周耀坤有些闷闷不乐,周耀文想了想对他说道:“靠着家里人的支持在村里装逼没啥意思,要是我们能靠着自己挣到买自行车的钱那才叫本事。”
其实周耀文知道以周耀坤家里的财力别说买辆自行车了,就是买个电视都洒洒水。
但是自家大伯是个低调的人,一直都是不显山不显水的。
村里人其实都知道他们家应该是挺有钱的,但是一直不知道有钱到什么程度。
直到九十年代的时候周永辉在村里起了第一栋钢筋混凝土的三层小楼,把冰箱彩电摩托车都给配了之后大家才知道原来当风水先生这么挣钱。
周耀坤垮着一张脸,“我也想挣钱,可是我不知道去哪里挣啊。”
周耀文咧嘴一笑,拍了拍肩膀上的几根竹子,自信的说道:
“我知道啊,我们先回家把挣钱的工具弄出来,我今晚带你去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