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家人

方阳的奶奶王玉兰,40年生人,62年从北电毕业以后,直接进入了北影厂工作。

是国内第四代导演中的一员,60年代中期开始就独立执导电影,70年代和陈怀恺还联合执导过。

第四代导演中有很多都是在影视圈里家喻户晓的人物,比如吴亦公先生,现任电影家协会会长。比如滕文吉先生,是滕桦滔的父亲。

但由于方阳的父亲母亲10年前相继去世,奶奶王玉兰为了照顾家庭,这才名声不显。

而方阳的爷爷方晨正,同样是40年生人,62年北电毕业后就进入了北影厂工作。老爷子和老太太就是那个时候认识的。

老爷子原本是从事摄影工作,后来也开始独立执导电影,不过作品并不多。

方阳的父亲方国华,64年生人,是一名军人,在98年抢险的时候英勇牺牲了。

方阳的母亲徐爱媛,66年生人,是一名人民教师,父亲牺牲以后没多久,母亲也追随父亲郁郁而终。

方阳的姥姥姥爷都是沪上人,家里除了方阳的母亲,还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老两口都是退休教师。

方阳的家境在当下的京城来说,当然是排不上名的。

但是对于有执念的方阳确实再合适不过了。

这是什么?

这不就是老天爷把饭都喂到嘴里了?

所以方阳只有一个选择!

-----------------

6月8号,星期五。

方阳在宿舍收拾收拾东西就准备回家了。

他虽然住宿舍,但是周末一般都回家,要回去陪爷爷奶奶。

方阳爷爷奶奶住在地安门那块儿。

说地安门可能不熟悉。

但老爷子老太太住的小院,西边是南锣鼓巷,南边是东四十条大道,北边东城法院。不用说现在,放在以前这里也是风水宝地。

老两口早些年上班手里有了积蓄以后,就买下了准备移民的老同事家里的房子。那会移民热,去国外的人不少。

不是大院,大院他们也买不起,非常小的一个院子,总共也就100多平米。

主屋坐北大概也就50多平米,南边开门。整个院子加一共两间房,还有一间西屋也就40多平米。

小院子空地大概还有几十平米,院子东边是墙,墙外面就是街道,也就是这个院子是一个角。

别看也就100多平米,但这地方是货真价实的寸土寸金。可惜了,也就只能看看了,拆是拆不动了。

早年间方阳的父亲就是住在西屋的,不过结了婚以后,两口子也都出去住了。

父母留给方阳的房子就在青年湖那边,离这里也不算远。父母去世以后,房子就过户给方阳了。

所以别看方阳虚岁才20,但在京城已经是有房一族了,一间80多平米的两居室。

这边的两居室,方阳背着老两口已经重新装修了一下,但是平时他还是回老两口这边,和老爷子老太太一起住。

至于钱哪来的,他一个穿越者,又不是第一天回来了,会缺钱嘛?

别说方阳开局就是一手王炸,就算是一手烂牌,其他的不敢说,钱也应该是最不缺的东西。

说起方阳的第一桶金,他自己也挺不好意思的。

方阳厚着脸皮从老两口手里,撒谎说要买个剧本,软磨硬泡骗了20万块钱出来,然后后面的事情就很顺理成章啦。

06年,随便搞搞股票,买买足球,在现在这个时候,钱还不是手到擒来?

想要当首富可能有些困难,但是在当下,混个财富自由还是很容易的。

所以现在的方阳,多了不敢说,千八百万还是有的,不过大多也都换成资产和股票了,手里面的闲钱很少。毕竟06-07年京城的房子还是很便宜的。

...

周五晚上,方阳回到家。

一开门就开心的大声道。

“爷爷奶奶,我回来啦!”

刚关上大门转身,奶奶王玉兰就已经从屋里出来了。

老儿子大孙子老太太命根子,老两口是独生子,而且也就这么一个孙子,本就是疼爱的不行,再加上儿子已经不在了,老两口更是把方阳当做唯一的精神支柱了。

所以每每方阳回到家,老太太必定是已经等候多时了的。

“呀,我家阳阳回来啦。诶呦,快让奶奶抱抱。”

老太太稀罕的抱了抱方阳,又捧着的他的脸看了看。

“明天后天放假了吧。”

“嗯,放假了。我爷呢?”

“屋里面做饭呢,做了你最爱吃的炸酱面,快进屋。”

老太太拉着方阳就进屋了。

4月京城的天气也不是太暖和,但也不冷了。

刚一开门,就闻见了扑鼻的酱香和肉香味道。

“回来啦。”

“哇,爷,你炸的好香啊。”

方晨正手里拿着勺子搅合着。

“快去洗洗手,面条好了咱们就吃饭。”

“好嘞。”

方阳的父亲走了快10年了,老两口也拉扯着方阳快10年了。这10年里,俩人就是全身心的扑在孩子身上。

老爷子端着酱进屋。

“饭好喽,来吃饭。”

老太太也端菜进屋,一大盘黄瓜丝、胡萝卜丝、香菜。一小碟油炸花生米,还有一盘熘肝尖。再加上一大盘过水面条,齐活。

爷孙三人坐下,老爷子拿出了酒,少倒上半杯,大概也就1两多点的样子。

“爷,大夫不是说了嘛,不让你喝酒。”

老爷子语气和蔼道。

“我平时都不喝的,你问你奶,这不是你回来嘛,少来一口。”

“那也不行。”

方阳可没管他,端起酒杯,又倒回去一些,就给他留了杯底一口,约莫有1-2钱。

奶奶在一边笑着看爷孙两人斗法。

“好孙子,再来点,你这点我一口就没了。”

“不行,你得养好身体。怎么着也得等到我功成名就那天吧。”

听孙子这么说,老两口别提多开心了。

老太太也道。

“就是,你听阳阳的,少喝吧。”

老太太心里有计较,现在孙子还没成气候呢。走娱乐圈这条路很难,两人现在就算是没名气,好歹也还有资历。

怎么着也要为孙子铺好路才行,必要的时候可以去买卖卖面子,总还是有些人情故旧在的。

所以为了孙子的将来,必须养好身体。

“好,我说不过你们娘俩,这一唱一和的。少喝就少喝。”

虽然嘴上是这么说,但语气里满是幸福和欣慰。

爷孙三人一人一碗面条。

舀上一勺酱,夹点配菜一拌,别提多香了。

老爷子喝两口,就着花生米和熘肝尖。

方阳则是风卷残云一般,啼哩吐噜一大碗就下去了。

“奶,再给我盛一碗。”

每周老两口最开心的时候就是周末了,看着孩子开开心心的吃饭,一家人团团圆圆,最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