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二度北伐】

翌日,汉中议事厅。

诸葛亮命人于堂前击鼓,传召众将前来,商定再度北伐之事。

诸葛亮见到众将纷至沓来,立定两侧之后,随后言道。

“诸位,想必前番应该都已经知道,东吴陆伯言在石亭大破曹休一事了吧。亮今日又得到情报,那魏大司马曹休已于不久之前殒命。如今曹魏东境震动,关中空虚,正是再度北伐的良机,诸位可有异议?”

此言一出,众人皆对诸葛亮抱拳行礼,异口同声地道。

“我等谨遵丞相号令!”

此言一出,诸葛亮面色有些不喜。

“亮前番已经自贬为右将军,请诸位不要再称呼亮为丞相了……”

随后,诸葛亮定下了此次出兵的路线,正是再自祁山方向北进,兵出散关,直取陈仓。由赵云再度领疑军,出箕谷道,假作修复前番兵退之时毁坏的栈道,借以拉扯魏军兵力防线。

这正是昔日楚汉争霸之时,韩信所献“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

军略已经定下,众人一时间皆面露思索之色。俄顷,就见座下魏延当即出列,对诸葛亮的行军路线,提出了反对意见。

“某家认为,此事不妥,还请‘右将军’重新考虑行军路线……”

诸葛亮闻言,面色如常,问道。

“文长有何高见?”

魏延于是说出了自己反对的理由。魏延作为先帝刘备颇为倚重的将领,镇守汉中一地多年,对这山中地理,十分了解。目前汉中一带的防务,都出自魏延之手。所以他才敢对刘备说出,“若贼举十万众来,吾将为大王吞之”,这样的豪情壮语。

根据魏延所说,陈仓一地,处于山道隘口,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不利于汉军的大规模展开,若是魏国派兵在陈仓坚守,则汉军进退不得,又因为陈仓道山路狭窄,运粮极为不便。道口狭小,若是攻城战,不利于汉军大规模展开。

故此,魏延建议诸葛亮重新考虑出兵路线。

但诸葛亮似乎另有打算,只见诸葛亮闻言波澜不惊,微微言道说自己已然之下曹真在陈仓道口布下了守备之军。

魏延一听,内心更加疑惑,当下就欲再次上前询问。此时,帐下的杨仪见到魏延在众人之间滔滔不绝,脸色瞬间冷了下来,当即出列,讥讽道。

“魏延!丞相自有妙计在胸,难道非要丞相用你那‘子午谷劣策’你才满意吗?”

“子午谷?”

站在队列最后的杨延昭,听到‘子午谷’这个地名,当即反应了过来。他前番在天水,因为被诸葛亮禁足的原因,没有参加当时攻略长安的均已,所以不知道魏延具体是如何操作的,只是从句扶的口中大略知晓。

如今听到杨仪再次再次提起,心里瞬间起了好奇之心。

魏延听到杨仪出言讥讽自己,竟是罕见地没有当场发怒,而是悠悠言道。

“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子午谷之计并不适合用在如今这样的局面。只是某家想不通,为何‘右将军’非得在这个端口出兵陈仓?”

言及至此,魏延登时反应过来,莫非这次诸葛亮出兵不会像上次那样,采用大规模集团式的作战,而是会采用小股军去搞牵制?

就在诸葛亮将要继续说明的时候,座前的赵云面色似乎有异,突然身体一歪,向前倒去。座下的杨延昭,此时距离赵云最近,只见他见到赵云身体晃动的时候,箭步上前,将赵云一把扶住。

看来,赵云似乎是抱恙前来,于是当下,诸葛亮也不再继续军议,而是命杨延昭等人将赵云安顿好,明日再行议事。

杨延昭随即命令手下军士,将赵云好生照顾,送回府中休养。随后快速赶回汉中相府,求见诸葛亮。前番军议之时,杨延昭已经察觉出了诸葛亮的战略目的,

诸葛亮此时,正在地形图上写写画画,似乎在思考着此番再度北伐的战略。见到杨延昭到来,连忙停下手中的工作,关切地问道。

“子龙将军,情况如何?”

“不太妙……”杨延昭的语气十分沉重。

“六郎已经安排城中最好的郎中查看赵老将军的病情,确实不容乐观,目前郎中正在好生医治……”

诸葛亮闻言,脸上露出怆然神色,叹了一口气。

“唉,子龙可是我汉军常胜军魂,他要有事,我大汉将会折一臂膀……”

“丞相且放宽心,子龙将军吉人天相,一定不会有事的……”

诸葛亮闻言不答,他内心之中其实也知晓,赵云年事已高,恐怕时日无多,虽说赵云此次不去出兵北伐,对于大局而言,并无影响。但赵云如今当众病倒,只怕会对士气造成影响。

一念至此,诸葛亮转头对杨延昭言道。

“六郎可知,亮今番于军议之上,为何执意兵出陈仓?”

杨延昭听到诸葛亮在考较自己,略微沉吟片刻之后,对诸葛亮言道。

“六郎认为,原因有三……”

“其一,陈仓城小,驻军必不会太多,我军此次出兵,不必像上次那样大费周章,增加兵力消耗。今番只需集中优势兵力,将陈仓攻克,随后占领即可……”

“其二,散关陈仓一道,距离汉中境最近。此次攻伐陈仓,粮道在我大汉境内,虽然看上去陈仓道并不好走,但是对我而言,却是最为稳妥的进兵路线……”

“其三,陈仓所在,位于雍州西境。进攻陈仓,可以使敌人调动东境兵力来援,让敌疲于奔命。东吴方面,前番曾经在石亭大破曹休,若是其人有进取之心,则会相应我军,趁虚而入……”

杨延昭说完之后,见到诸葛亮眉头舒展,露出欣慰之意,知道自己已经和诸葛亮的想法达成共识。但是有一句话,杨延昭终究思索再三,还是没有说出口。

按照他对三国历史的了解,诸葛亮此番进攻陈仓,会遇到一位极其难缠的守将郝昭。

郝昭此人,也是出身微末,此时应该也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边地将令,但是却极其擅长守城。三国时期,诸葛亮在二次北伐之时,就曾进攻郝昭所守卫的陈仓城。

诸葛亮先是用云梯和冲车之法攻城,被郝昭以火矢加石磨之法破掉。随后又用百尺井阑,加上填土过河之法强攻,被郝昭在内加建城墙所阻,最后诸葛亮使出地道掘进之法,被郝昭在城内筑起壕沟所破。

就此,郝昭在陈仓城拖了诸葛亮军二十几日,直到曹真援军赶来增援,诸葛亮最后因为陈仓道口运粮不便,而最终退兵。

同时,东吴方面也没有按照诸葛亮所设想的,会借由石亭一战乘胜进军。因为吴人不善陆战,加上江东大族缺乏进取之心,只是击败曹休一军之后,便徐徐退去,诸葛亮所设想的,汉吴两国东西齐进的局面,终究是没有达成。

“看来,如果想要顺利攻下陈仓,需要用一些非常手段,方可完成。只不过,此次的时间,却是极为仓促,想必诸葛丞相明日就会下令大军开拔,不知道会不会给我准备的时间……”

就在杨延昭苦思如何攻下陈仓城的时候,就听诸葛亮悠悠开口道。

“六郎之言,甚合亮心。亮今番要送给六郎一个天大的功劳,不知道六郎有没有胆量接下?”

“但凭丞相吩咐,六郎万死不辞!”

杨延昭闻听诸葛亮似乎还有后招,于是连忙停止思考,等待着诸葛亮继续说下去。

“今番亮亲自率军进攻陈仓,实则是虚张声势,乃是一路虚军,目的是为了给‘实军’争取时间。待得亮诱得曹真援军到来之后,需要一位能够独领大军的将领,率领一支强军,去攻打武都、阴平二郡……”

言毕,诸葛亮从案上取来图纸,摊开在杨延昭的眼前。

望着诸葛亮在图纸上画下的穿插曲线,杨延昭内心瞬间对诸葛亮的用兵钦佩起来。

“呵呵……以六郎之才,想必应该能够理解亮的做法了吧……”

“丞相大才,六郎佩服……”

诸葛亮听到杨延昭称赞自己,并没有露出得意神情,而是悠悠道。

“亮此番设计,正是从那魏国公主曹婴所设四路军马,虚虚实实,奇正相依的行军之法中获得启发。陈仓一地,就算夺下来,以我军此次进攻的兵力而言,也是难以守住。故而亮的任务,仅仅是拖住敌军而已。今番亮想让六郎率领兵马前去攻占武都、阴平二郡,希望六郎不会让亮失望……”

“多谢丞相信任,六郎情愿率兵前往,攻占二郡!”

“好,此番作战,你先跟随亮一起行动,而后在亮撤军之时,随军断后,然后分兵,以最快速度将二郡夺下。曹真见我军退兵,必会麻痹大意,反应不及,正好可令六郎立功……”

随后,诸葛亮与杨延昭二人,相谈许久,方才散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