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天的时间,朱厚照仔细审查过各种奏章之后,终于解决掉所有隐患。
第二天的城外校场上,看着下面密密麻麻的士兵方队,朱厚照心里也激动不已。
终于!到这一天了!
虽然京营名义上都是属于皇帝的部队,饷银也是由皇帝发放。
但并不代表皇帝就真的掌握了军队。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你是负责发工资的董事长,可是手底下的经理,主管你一个都不认识。
想安排任务只能通过总经理下发,那这公司实际到底是董事长说了算,还是总经理说了算?
今天,朱厚照终于亲自掌握指挥一只部队了。
来大明这么久,这个前期目标终于实现了。
有了军事指挥权,其他的事情才好办啊!
当然,他不仅仅是要掌握军队,还要先实行军制改革。
现在短时间是来不及做新式武器,新式训练的。
但他可以先建设精神文明。
所以他决定今天要向这支部队喊喊话。
宣布一下在他手底下当兵的好处和规矩。
朱厚照向旁边的刘瑾递过去一个眼神,刘瑾立马将之前做的空心扩音喇叭举到了朱厚照面前。
“将士们!你们可知道我是谁?”
下面的将士一个个大声喊道“太子殿下!”
“没错!今天,将由我亲自带领大家,前往陕西平叛。建功立业,就在今日!”
又是震耳欲聋的声音齐声喊道:“万胜!万胜!”
“我今天来,不但是为了见识一下我大明真正的精锐到底是什么样子,也是来告诉大家,我带兵的规矩。”
“第一,所有士兵的饷银,在本月发放!禄米,我也向诸位保证,绝不克扣!”
就这一条,就足以让这两万士兵疯狂了。
要知道,即便是京营中的士兵,虽然不敢明目张胆地吃空饷,但是各种克扣士兵的粮饷是不可避免。
要是换了个其他人,他们是绝不会信的,大明哪有不克扣粮饷的长官?
但上面的人是太子,那就不一样了。
太子和皇帝在绝大多数士兵的心中,是非常神圣的。
尤其太子当众都做出承诺了,难道堂堂大明太子,还能差我们这点钱吗?
因此朱厚照这第一条才说完,下面立即爆发除了雷鸣般的欢呼声。
看着下面此起彼伏的欢呼声,朱厚照的脸上没有高兴和激动。
反而一脸的凝重与失望。
“军纪也太差了!”朱厚照心里不由地嫌弃道。
最高长官在上面发言,也没有向你们抛出互动的信号,怎么能随便出声呢!
但也没办法,这已经是现在大明最精锐的部队了。
朱厚照只能伸出手摆了摆,示意大家安静。
“第二,官兵同工同酬,所有战斗部队,无论长官还是士兵,只根据不同的贡献,领对应的薪水。”
“第三,官兵平等!绝对不允许出现长官欺压下级士兵的情况出现!
若是有发生长官欺负士兵的情况,你们可以马上到军法处检举!无论是谁,我都一并处置!”
“当然,各位当长官的也不要心灰意冷,与士兵领同样的薪水,不代表你们就没有出头的机会。
过去你们没有立功的机会,可我今天,就是来带领大家去建功立业的!
男子汉大丈夫,光知道搞这些偷偷摸摸的手段发财,那是没志气!
真男人,就应该用自己这一身本事,在战场上拼出一个荣华富贵!”
“第四,你们不但是皇上的军队,也是大明百姓供养的军队,所以,绝不允许有任何骚扰,欺辱百姓的行为!一旦发现,无论是谁,一律军法从事,绝不留情!”
…………
就这样,朱厚照公开宣布完之后,有人欢喜有人忧。
欢喜的人自然是那些绝大多数老实干活的低层士兵,建功立业他们是不敢想了,只要能按时发饷,就是他们最大的满足了。
忧虑的,则是那些习惯了欺压百姓,压榨士兵的兵油子,这可让他们怎么能适应?不让他们捞钱,那不是要他们名吗?
但现在他们的最高长官是太子,他们有怨言也只能憋着。
待朱厚照讲完话之后,当场就抬出银子发赏钱。
他可不是那些迂腐的文人,只知道讲精神谈奉献。
要让人奉献最好的办法,当然还是得给出实际的好处了。
好在作战部队并不算多,两万的作战部队,每人赏五两银子,也才花他十万两银子。
他之前安排马玠开办的厂房,如今已经开始有稳定的盈利了。
别说朝廷还给钱,就算朝廷不给钱,他也养得起这支部队。
发完钱之后,朱厚照就让人开始下发他提前印好的将士手册。
这是朱厚照参考自己前世部队的士兵手册,结合大明的一些实际情况,亲自编纂的。
第一页就先写了几个纪律和几项注意的纲领。
这个内容改都不用改,直接就能拿来用。
甚至他连这首歌都已经写进小册子上了,并且还吩咐了,每次午餐时,所有队伍都要先一起唱完这首歌,才能开始吃饭。
现在因为时间的关系,让他们短时间内明白什么叫京营百姓一家亲,百姓军队为百姓,也是比较困难的。
只好先让他们记住这些具体的规定。
不过令朱厚照感到欣慰的是,部队里大部分的士兵虽然没多少文化,但基本都是识字的。
识字率高得吓人。
看来大明就算再不好,起码在普及教育这方面,做得是真不错。
这也省了他许多事,都不用叫人费劲地宣传士兵手册里的规矩了,直接发下去他们自己就能看明白。
除此之外,朱厚照还新刻了一个将军印。
虽然大家都劝他,你都是太子了,领兵出去用不着其他的头衔。
可朱厚照不干了,都领兵了还不当个将军,那这兵不是白领了?
在朱厚照的死命坚持下,最后内阁商议之后,给了他一个万万没想到的封号……平西将军。
给朱厚照雷得外焦里嫩。
平西将军?平西王?吴三桂?你特么骂谁呢!
要不是这几个老头子还不知道吴三桂是谁,朱厚照高低得一人给他们一拳。
他这算是明白了,为什么宋真宗泰山封禅之后,别人都不肯去了。
几位内阁老臣也疑惑了,是你死活非要个将军封号的,给你封号了你又不高兴。
啥?平西将军不行?咋就不行了,你就是去陕西平定叛乱啊,陕西就在京城西边,你往西边去平叛,不叫平西将军叫啥?
最后在朱厚照的严厉抗议之下,终于将平西将军改成了征西将军他才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