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 黄巾军的末日:李靖的智勇之战 ?
- 三国:我绝不结义,咫尺敌国!
- 香香无敌
- 2092字
- 2024-01-15 18:21:37
“报!”
“回主公,黄巾军和长社的向官军,已经在迅速集合了。”一名幻神卫,在天亮之前,就出去侦察了,现在天刚蒙蒙亮,他看见李靖醒来,他就立马来汇报了。
李靖愣了一下,随即明白过来,两支军队即将展开激战。他深知此刻局势千钧一发,必须谨慎行事。
薛仁贵见机上前一步,提议道:“大人,眼下正是绝佳的机会。趁着两军交战之际,我们可在后方进行伏击,将敌人一网打尽。”
薛仁贵的计策听起来很有诱惑力,但李靖并未立刻采纳。他深知战争的残酷和不确定性,不能轻易冒险。
黄巾军人数众多,拥有二十多万兵力,而汉军仅有五万多人。如果采取薛仁贵的计策,即使黄巾军分出一半兵力,剩余的十万多人依旧对汉军的三千多人构成巨大的威胁。
李靖沉思片刻,然后开口下令:“不必急于一时,传令下去,所有人暗中潜入敌军后方,未得我明确指示,切勿轻举妄动。”
他知道这是一场智勇之战,需要耐心等待最佳时机。他必须确保每一次行动都经过深思熟虑,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在这个关键时刻,任何轻率的举动都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
“喏!”传令官当即应了一声,转身离开。
“仁贵,咱们的兵马虽然精锐,但是数量实在是太少了,而且有刚刚招募的黄巾军,但他们还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战争,敌人太多,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你的主意倒是个好主意,不过我们还是想得更深一些,如果我们留在这里,让军队和黄巾军打起来呢?”
“如果军队获胜,我们就可以趁此机会,打黄巾军一个措手不及。”
“若是兵败,我们也可以立即派兵驰援,以扳回一城。”
这样的话,无论结果如何,李靖都会有一份功劳,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大人英明,小的自愧不如!”薛仁贵对李靖佩服得五体投地,暗道自己真是找对人了。
穆桂英也是双眼放光地看着李靖。
很快,众人都已经就位,而李靖则是作为侦察兵,与薛仁贵等一众幻神卫一起,前去观察情况,以最快的速度掌握敌人的动向,以便做出最正确的决策。
毕竟他的身家也就那么多,不能说没就没了。
一进门,就见两方人马正你来我往,刀光剑影,杀得不亦乐乎。
但这种情况只持续了十几个回合,其中一名武将就败下阵来,被黄巾军生擒。
另外一名将军见此,连忙纵马而出,欲要救援,但黄巾军却是料到了这一点,又有一名黄巾军的将领冲了出来,一番激战,那名将军败下阵来,也被生擒。
黄巾军的士气一下子就提升了起来,而军队的士气则是低落到了极点。
“黑色的天已经消逝了,黄色的天将重新崛起!”
“灭官狗!”
……
在黄巾军士气大增的情况下,地公大将张宝、人公张梁等人,找准机会第一时间发起了进攻。
“杀!”他大喝一声。
铺天盖地的黄巾军,一边高喊着,一边朝着朝廷的军队发起了冲锋。
“传令下去,列队迎战!”皇甫松放声喝道。
“皇甫兄弟,这可不行,我们现在士气低落,还是先退走为妙,我们回去再进行商议。”朱儁大吼一声。
皇甫嵩勃然大怒,道:“两位将军都被生擒,你竟然还想要撤退,如果你不敢应战,那黄巾贼大军,只会越来越猖狂。”
“皇甫崇,你太冲动了,我不服!”
两位将军各执一词,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也争斗不出来个结果。
但黄巾军不管那么多,早就杀到了他们面前,凭借着数量上的优势,与之厮杀在了一起。
糟糕!
山顶之上,李靖看着这一幕,却是面色大变,知道兵败如山倒,必须要尽快想出应对之策,不然即使可以撤退,恐怕也要元气大伤。
到时候士兵人数少,自己的兵马也不足,那就太吃亏了。
“长社是虎牢关外的最后一道防线,此战至关重要,若是我们不能力挽狂澜,将功补过,那岂不是等着曹孟德率军进攻?”
电光火石之间,李靖的脑海中飞快地转动着,权衡着其中的得失。
“听令!”
“黄巾贼一次得手,朝廷陷入困境,这是我们立功的大好时机,诸位,随我去,将黄巾军一网打尽。”
“杀!”
李靖不再迟疑,立刻下令“冲锋”。
“啊……”
“大人,这些人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逃,逃!”
在黄巾军的背后,大部分都是实力相对较弱的士兵。他们虽然参加了战斗,但战斗力并不算高,更多的是负责清理战场和维持秩序。这些黄巾军士兵缺乏严格的训练和实战经验,面对突如其来的攻击时,往往会显得惊慌失措,难以有效地应对。
薛仁贵率领的铁骑队伍一路冲杀,所到之处掀起一片腥风血雨。他们的战斗力极强,手中的兵器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每一次挥砍都能带走一条生命。在他们的冲击下,黄巾军的后方迅速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穆桂英紧随其后,带领着三千骑兵奋勇追击。她的英姿飒爽,身穿铠甲的她仿佛是战场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她的骑兵队也毫不逊色,一路猛烈地攻击着敌人,不给他们任何喘息的机会。
突如其来的大军让整个黄巾军陷入了恐慌之中。大量的黄巾军士兵面对强大的攻击时,根本不敢反抗,纷纷四散奔逃。他们失去了秩序和组织,变得混乱不堪。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黄巾军的后方成了汉军的猎物,他们无处可逃,只能承受着致命的打击。
张宝看着张梁,问道:“他们来了多少人?”
“现场一片混乱,我看的不是很清楚,但我可以肯定,那是一支骑兵,而且,那面插着军大旗的人,正是李靖,他杀了程远志。”传令兵连忙道。
张梁怒道:“来的正好,我们得到的情报是,李靖只有几百人,就算我算他有五千人,就凭他们这点人,还想偷袭我们的大后方,真是不知死活,我要杀了他,给程远志报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