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木匠

  • 修魏
  • 淮东乡民
  • 2702字
  • 2024-01-05 10:05:02

“我是知道这些木匠都是对公子有用的,哪里会饿着他们。更何况我年轻的时候也是干过苦力的,知道做苦力的人肚子里面没油水就得多吃饭才能坚持下去,更何况他们都是三四十岁的汉子正是吃壮饭的时候,如果不能保证伙食,他们身体就累垮了。”

听着焦老伯的话语,曹昂也是感叹确实如此,在后世他也吃过很多苦,或是甚至有时候让人难以想象,有一段时间三餐就只有一碗清水面条加点蔬菜和一个鸡蛋。这样的伙食大概多数时候比古代的农民吃的要好,即便如此,那个时候也是常常的会饿醒,不得不填一个馒头才能睡着。

有时候改善伙食去吃快餐的时候,都要吃四五碗米饭才够味。从某种层面说他不是也绝不会变成曹丕那样的世家子弟作风,因为他的心是和劳苦大众在一起的,他和劳苦大众吃过一样的苦,而曹丕只是看过劳苦大众吃苦罢了。

当然正是因为他看过,所以他上位当皇帝后实行了很多有利于百姓恢复生产的政策,残破的中原再次焕发生机,势力逐渐超过吴蜀两国,为司马家统一华夏做了第一块基石。

说起来也是好笑曹昂记得后世刷手机看到过一则消息大概意思是我大清圣祖皇帝给臣下批复的奏章里面说汉人耕地虽然精耕细作,但是为什么不富裕呢?因为他们吃的太多了,一个男子一顿饭吃好几碗米饭,他作为皇帝日理万机都只不过吃一两碗米饭···

啊这,不好说什么,只能说你个康老三,没吃过苦就不要乱说话。这并不是对康老三有什么意见,他的这些观点很符合一些不食人间烟火的某些食利者阶层的想法。或许正是因为他有很多思想教育的缺少,康乾之治并没有成为真正的盛世,只停留在普通治世水平,即便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

曹昂为焦老伯暗中点了赞,这老头能用!

曹昂立刻三步做两步走,奔向安排木匠的地方,只见十几个木匠对着图纸反复的拆卸做好的耕具——犁。

曹昂在一旁偷偷观察了一会,突然有个年轻的木匠抬头,顿时大喜说到:“曹将军回来了,大家都停停手里的活。”

曹昂压了压手,说到:“都放轻松,不必施礼。”

曹昂拿起一块木犁上的工件,说到:“本来还想看看你们做得怎么样了,现在看来你们是已经做好了呀,怎么样成品符不符合我的要求?”

年轻的工匠开口说道:“将军你放心吧,咱们十几个工匠合伙琢麽了好几天,定下来可统一的规格,再开始施工做的,一连做了七八个,两种不同的样式。”

这年轻的工匠看着岁数不大,就好像后世刚从大学毕业的年纪,但是他家可是东郡有名的木匠大家,这年轻人从小就在玩木工活,一手技术在这十几人当中也算是中上水平。

曹昂笑着说道:“徐生,既然如此你就为我介绍一下吧。”

“好嘞,将军请看,这七八个耕犁分为两种样式长臂的长曲辕犁,短臂的短曲辕犁。这两者除了长度有所区别,其他的没什么两样都是由共计十一个部件组成。

他们的共同优点就是:其一省力气,如果是牛耕的话一头牛就够了,现在我大汉的耕犁普遍需要两头牛耕,实在是一大进步。如果是人力的话,依照现在的曲辕犁,一家人有两个壮劳力也就够了。这就意味着人口多的人家可以耕种更多的土地。

其二,由于部件多了,功能也就多了,他可以调节耕地的深浅,可以深耕也可以浅耕,更好地适应了土地的要求。

其三,他的转弯幅度更小,也就意味着可以更密集的耕种。与此同时也更适应面积狭小的地方耕作。

······”

曹昂边听也就边看着实物,确实和系统给的耕犁样式差不多,曹昂从小就在城市长大,没做过农活,也自然没见过农具,顶多见过自家老宅院里的石磨盘。

更何况曹昂在后世出生在新世纪,那个时候农村的机械化已经普及了,更不用说这曲辕犁了,恐怕早就被淘汰了。

许济问道:“徐生,既然两者的优点都是一样的,为什么做出一个长的一个短的?”

徐生憨厚的抓了抓头,说到:“主要是做的时候有一些想法,但是做出来后发现两者的功用差不多,甚至短臂的曲辕犁更适合耕作,不过长臂的也有优点,那就是做工的工时更短一些。

毕竟长臂的曲度小一些,做的时候更方便。”

曹昂笑了,说到:“你们做的很好,等我这个月的俸禄下来了,之前说好的奖赏都给你们照发。”

“焦老伯,你记着待会你去一趟衙门,就说下个月的俸禄留下一半供府里开支。”

说完,曹昂戏谑地看着众位工匠说到:“你们既然早就做好了,为什么不来告知我?还要等我来找你们?”

说实话曹昂并没有生气,只是有些不满意这些工匠的态度,做工是负责的,但是你做好了总得汇报工作吧,交代下去说是十天交工,这都拖了多久?

这时候焦伯说到:“公子这也不能怪他们,他们本想去寻找公子,但是被我拦下来了,因为公子说过不允许他们出府,不允许外人接触。”

徐生这时候也说:“是咧是嘞,焦伯说他来负责找公子,但是一下子就过了半个多月。焦伯没找来公子,我们这些人就只好都在这里等着,顺便也能蹭一下公子府里的饭菜,现在外面的粮食太贵了,一斗粮食就要数十文钱,我听家里的祖父说,大汉朝国力强盛的时候一石粮食也不过一百钱罢了。”

曹昂听了后哭笑不得,自己忙于练兵,竟然把这么多事情忘记了,毕竟在汉末乱世这场游戏里,手里有兵,有精兵,有很多精兵才是升级的主线任务,其他的都是支线任务。

“焦伯,你说你负责来找我,可是我在军营里面没看到你啊,这可怎么说?”

“公子,我一个不怎么识字的的老汉,哪里找得到你的军营在哪?我去找了曹公曹管家,他说不用急,等公子想起来了自己就会来问,他现在不来自然是因为有事情要处理。

老朽觉得曹公说的很对,也就没再找寻公子,事实证明曹公说的真对,瞧,今天公子不就来了吗。”焦老伯说得手舞足蹈,很是兴奋。

曹昂听了有些心酸,他觉得这是一个只有自己受伤的世界,他想哭但是他还得笑。

曹昂是假笑但是有人是真的笑,一旁的许济捂着嘴一阵酷哧酷哧。

曹昂无奈地看着对方,说到:“笑吧,想笑就笑吧。”

“公子,非是许济嘲笑公子,实在是公子忘性太大。所以济还是得向公子提一个建议。”

“你说吧,我听着呢。”

“公子想事事都有参与是万万不可能的,人力有穷时,不过既然公子处在事业的上升期不得不参与很多事情,那就要公子拿出一个做事的提纲还要有人才帮你盯着一部分事,有了结果向您汇报,有了困难再找您拿主意,事情结束了请您去检阅。”

“如此,公子的势力就伸向四面八方,而公子的精力也得以最大程度的利用。”

“伯雅所言甚是,只是我目前只是一个小小的别部司马,我的家族在士人圈中名声并不显赫,只有依靠手里的强兵打出一个名堂来,才会有四海的名士投奔。”

三国中东吴的孙家正是依靠孙坚孙策两代人当别人你手里的枪,打出了自己的威风,打出了自己的事业,才会有流落东吴的士人投奔。就像孙权刚即位的时候,江东动乱就有人说这是因为孙家的基业不是靠德行得来的···这不是废话?孙家寒门出身,依靠德行你江东的世族豪强会俯首帖耳?六郡的官吏会听从孙家?还不是得靠淮泗集团的军事力量逼得你江东士族与孙家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