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叔见张举白坐回了导演椅,连忙上前两步。
“贤侄消消气啦,气大伤身,是我管教不严。”
张举白也不看他,目光扫向片场,“去查吧。”
说完不再理会,转而把自己的水杯递给夏千玉。
“你这两天就给我当助理,看住这个水杯。”
夏千玉甜甜一笑,“好的师兄。”
剧组所在招待所。
203房间内。
达叔面色阴沉如水,看着噤若寒蝉的两人。
他指了指胖子。
“叼你老母咩,我没告诉你来内地捞,就不要把那些习气带过来啊?
“我讲唔讲过,这个剧本很好,大家好好拍,参与个好作品以后路也会好走很多?”
他又看向剪辑师。
“冚家铲!学人家出头,你知唔知啊?你系边个?
“我冇讲过这系二世祖啊,李泽楷用给你面子的嘛?要乖乖哋听导演话,你做咩乜?”
语气急促,臭骂了两人一顿,长叹一口气。
“说你们讨食有说错吗?我们不就是北上做嘢揾食?把自己当老细?”
他放缓语气,从包里掏出钱放在茶几上。
“这四万是你上的孝敬,现在给你,把你刮的都掏出来。”又从包里掏出一摞钱,“这五千你赔给那个阿妹。”
胖子满脸苦涩,“达叔......”
“雷个衰仔,现在系导演唔中意你啊,真想进差馆吗?不想就赶紧去赔礼,然后自己滚啊!丢雷老母!”
......
张举白看着面前的九万块,一阵无语。
前世在剧组里各种小伎俩自然是清清楚楚,但也没想到两三天就被人贪了九万。
剧组生活制片虽然不是捞钱最多的,但却是油水最厚的。
整个剧组里人员的生活起居、吃喝住行都由生活制片负责。
对于张举白来说,贪不贪无所谓,预算在那里,他作为导演的盒饭肯定是最高标准。
其他都是港岛来的,你们自己人能忍就行。
懒得为这种烂人耽误时间,他抬抬下巴,一直笑眯眯关注着他神情的达叔上前接过钱。
胖子又双手举着五千块到夏千玉面前。
“阿妹,是我鬼迷心窍,请你原谅我,对不起!”
夏千玉没遇到过这种事,面露难色不由望向张举白。
张举白瞟了眼依旧笑眯眯的达叔,又一抬下巴,达叔哈哈笑着把钱接过塞给夏千玉。
“小妹拿着啦,给你道歉的一点心意,你师兄也同意啦。”
事情处理完,张举白把还想跟他道歉的胖子和剪辑一块撵了出去。
在达叔暧昧的目光中,把夏千玉单独留下。
看着目光羞红,却不躲闪的俏丽班花,面色郑重。
“来,千玉,坐这里,师兄给你上上课。”
当然不是讲剧本,而是给教她以后再遇到这种事,应该如何应对。
正式拍摄的第三天。
张举白接到陈鑫威电话,剧本送往相关部门做协审。
那就是说明顶头这儿原则上同意了,不然直接就打回来哪里还用协审。
相关的也就是外事部门做剧本审读,这不巧了么。茜茜爸的老关系虽然在教育和医疗口,但若是没有外事关系的话,也捞不到去国外孔院做文化输出的活儿。
张举白觉得有点侥幸,这个剧本估计初审都过不了,要是没有大佬捞一把,肯定没希望。
而到了那个层次的人物,只需要把握好大方向,重点项目题材,大制作即可。
剧本审定也不需要人家亲自过问,倒是可以插个队。每天送上去那么多剧本,二十天的等候期,还是很折磨人。
一般只是做最初的方向审定,拍成什么样,夹了哪些私货,要看成片才能知道。
估计看到剧情梗概,都得倒吸凉气。
一个美国华裔想在国内拍美国底层为了钱,去美国发动的战争地工作,被劫匪活埋后给美国各个部门求救,被各种推诿。
最终美国迫于舆论压力展开救援,但是实际上,至始至终都是骗局,他们只是为了降低影响。
掀自家老底的剧本见多了,这么直接打没国人脸的肯定没见过。
而《活埋》这剧本就是给老美叠各种嘲讽BUFF。
主角保罗,一个底层非裔劳动人民。
劫匪同样贫困,生活没有保障。
全片局限在一个棺材,通过一部手机将美国的脸打的啪啪响。
......
关于影片中出现的蛇,后期特效交给了一家燕京刚成立的视效公司,BASE。
日后这个公司三度获得艾美奖。
参与制作《环形使者》《碟中谍4》、《变形金刚4》、《星球大战:原力觉醒》......
Base的视效总监克里斯跟了一下午。
整个摄制组按照他的要求进行拍摄,以便做特效。
跑片员在洗印后会给他一份相关底片带回去,直接开始后期。
作为公司的第一笔订单,克里斯只收了成本价八万块。
四天后,最后一个镜头拍完。
张举白手持扩音器宣布。
“《活埋》正式杀青!”
大家鼓起掌,活儿很轻松,导演又发了那么大的火,所以干的也一丝不苟。
筹备加拍摄总历时七天,后期剪辑、配乐、调色之类的就等过完年再说。
他可不想把一个假期都浪费在这上面。
其他人收拾片场,张举白独自一人离开。
华灯初上,月上中天。
天空飘着雪,脚踩在上面咯吱作响。
终归是这辈子的第一部电影,真拍完了还有点异样情绪。
路过略显破旧的明清街,宁府门前横停着一辆自行车。
大石头倚在门扉上。
处处透露出萧瑟之意。
拍87版《红楼梦》时修建的这条明清街。
《霸王别姬》、《还珠格格》,李连杰的《黄飞鸿》也曾在这里取景。
厂里与意大利导演合作的《末代皇帝》,拿到了当年奥斯卡九项大奖。
如今《活埋》也在这里拍摄。
又一个经典要诞生在这里。
虽然进不了影史前200,但是前300还是绰绰有余。
回头望去,虽然称不上万籁俱寂,但北影厂却已经不复昔日荣光。
在这样的萧瑟冬雪中,映衬出的只有日薄西山。
辉煌时代几个影棚天天有戏拍,其他人还要排队。
连厂里的美术,都是为颐和园画长廊的专家。
最中间的特大影棚,3000多平方米。当年号称亚洲最大影棚的名头,如今处处透出破旧衰败。
而几年后,将被拆成一片废墟。
拆迁得不到厂里老人儿认可,后来还闹出不少事端。
论起北影的衰落,大概要从99年七个单位合并为中影,在怀柔新建基地开始。
从那时起,北影厂注定只能最终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
一切都要为城市的发展建设让路。
这里的土地可是寸土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