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了吗?”
扶苏看着李斯在那里念了半天,心情有些不悦,真想一剑杀了他。
根据史料记载,李斯也是胡亥害死扶苏的帮凶。
李斯闻言,急忙恭敬地闭嘴听扶苏讲。
看了几眼眼前的大臣们,扶苏声音冷冽道:“要不是看在你们主动将错误纠正,今天的咸阳就不是像这样如此安静了。”
“你们可以想想,我的二十万大军攻破咸阳需要几天?既然你们都支持我当皇帝,那我奉劝各位一句,且行且珍惜。”
说完,扶苏缓缓朝着那把龙椅走了上去。
心跳“扑通扑通”直跳,扶苏还从来没有过这种感觉。
直到走近之后,扶苏发现这个椅子也就那样,也并不是什么特殊材质做的。
然而,等扶苏做上去之后,居高临下的看着众位大臣们,扶苏的心热血沸腾起来了。
那种睥睨天下,俯视众生的感觉真爽,不愧是至高无上的皇帝。
扶苏静静的享受了几分钟,心情无比的愉悦。
如今这里的一切将属于自己,大秦也将属于自己。
未来的天下,也定将属于自己,扶苏脑海中的蓝图正在一步一步的实现。
为了名正言顺,扶苏立即吩咐李斯:“李斯,登基大典你来筹备。”
“冯去疾,登基之后的一些封赏及其特赦,就由你来负责,我会将名单那些告诉与你。”
“蒙恬,等大军一到,你立刻安顿好大军。”
“其他人,有事启奏,没事今天就暂时到这里吧。回去之后,每人写一份自己的述职报告,也就是你们此生做了些什么事情。”
本以为今日扶苏归来,血雨腥风的场面不会有,但杀鸡敬候总该有吧。
扶苏的这些做法,令大臣们无法揣测扶苏心中到底在想些什么?
本来有许多话想说的大臣,瞬间也没了心情。
在李斯和冯去疾的带领下,大臣们纷纷退了出去。
只剩下扶苏在大殿之上,望着空荡荡的大殿发呆。
“公子,明日的登基大典,不知你要如何封赏,有何诏命。”
出去的冯去疾很快便又走了进来,抱拳问道。
扶苏想了想,开口说道:“这样,我自己来写吧。”
“公子,恐怕不妥,你来说,我来写吧。”
冯去疾鼓足勇气对着扶苏说道,很担心扶苏会因此问责自己。
扶苏眉头一皱,眼神冷冽的看了眼冯去疾,瞬间让冯去疾背后一凉,转身快速离开了大殿。
待冯去疾走后,扶苏一副葛优躺的样子,思考着问题。
“扶苏,你的遗憾我已经帮你弥补了,接下来就是我代替你完成霸业,一统天下的时候了。”
“为了让我们大秦的旗帜插满各地,也为让我们的后代子孙们不再经受别国的欺辱,地球之大,皆为秦地。”
扶苏的嘴里碎碎念叨着,无时无刻不在想着争霸世界,让百姓们再无战争之苦。
看似前途一片光明,但只有扶苏知道,这一切都来之不易。
登基大典,也不知道能不能顺利举办,前方的路到底如何,只有去走了才知道。
扶苏重回咸阳的消息立刻传了出去,天下皆知。
大秦各地正在准备的六国复国运动也在紧锣密鼓的准备着。
都想趁着这段时间抓紧壮大自己的力量,逐步蚕食大秦的地盘。
坐了许久,扶苏这才离开了章台宫,到宫中各处转转。
小时候,扶苏就喜欢在各宫去玩。
长大了,扶苏的行动便被限制了许多,如今有了这个机会,扶苏自然不会放过。
“公子好。”
路过的宫女寺人们见状,皆恭敬地给扶苏打招呼。
走着走着,扶苏来到了自己生母,即郑皇后的宫殿前。
看了几眼宫殿,扶苏摇了摇头离开了。
……
翌日。
洪亮的钟鼓鸣声打破了咸阳的安宁,也唤醒了扶苏的沉思。
扶苏听到殿外传来细碎的脚步声,之后便是寺人轻声的通报声,“公子,时辰到了!”
“知道了!”
扶苏应了一声,吸了口气起身,清亮乌黑的眸子中已经满是坚定与憧憬。
在宫女的服侍下,扶苏看着铜镜中的自己,身穿龙袍,浑身正气,不禁一股帝王之气散发开来。
扶苏拉开大门走出宫殿的时候,钟鼓声已经鸣了三响,那意味着礼部的官员们已经结束了在天坛、先农坛与太庙的祭祀,盛大而隆重的登基仪式即将开始。
宫中张灯结彩完全不同于以往的继位,而整个仪式也是一片欢快而轻松的气氛,礼乐飘飘。
在寺人和宫女们的服侍下,扶苏缓缓来到了章台宫。
顺势坐上了那把象征着九五至尊的龙椅。
大臣们抬头仰望着扶苏,一身衮服,龙袍上绣着的九条五爪金龙显得尊贵而威仪。
“新皇登基,万民跪拜!”
寺人高声叫喊,文武百官纷纷跪地朝拜,坐在龙椅上的扶苏一时难以适应。
看着地上的文武百官,扶苏愣了会儿,这才抬手示意:“众卿家平身。”
“谢陛下!”
文武百官行了个礼,这才缓缓站了起来。
“冯去疾,你来宣读诏命吧!”
扶苏将自己早就拟好的诏命交给了身旁的寺人,并对底下的冯去疾说道。
闻言,冯去疾站了出来,先是恭敬地给扶苏行了个礼,随即走上前来,接过了寺人手中的诏命。
冯去疾看着手中的那张纸,愣了一会儿,很快稳住心神高声宣读:
“大秦陛下诏命,蒙恬护主有功,忠勇可嘉,特擢升为上将军,拜忠信侯。桓澈有勇有谋,忠心可鉴,从今日起擢升为郎中令,负责守卫皇帝的安全。桓乾英勇作战,胆大心细,从今日起擢升为卫尉,负责宫廷内外的警卫。”
“秦枢有过人的胆识,武功高强,从今日起擢升为了中尉,统领负责守卫咸阳的屯兵……”
“此外,从今日起,凡是作奸犯科不严重者,皆可赦免。凡是有重大冤情的,可向当地衙门进行伸冤。并且,减免百姓三年的赋税,与民同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