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莫负强忍住笑,上前安慰王贺。王旭还趁机亲了王贺好几下,说道:“不激动,不激动哦。我们重新投票,跟妈妈一起去逛街的,举手。”王贺受了打击,伤心过度,完全被王旭整迷糊了,傻乎乎的跟着王旭、莫负、王平君他们仨,举起了小手。于是,大家顺利达成一致,一齐去逛街。
王旭、莫负带着王贺、王平君两个孩子,来到了长安街头,映入眼帘的正是一幅帝都胜景。只见宽阔整齐、纵横交错的长安大街上,到处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鳞次栉比的商铺,车水马龙,响声喧天。王旭信誓旦旦的对两个孩子说道:“今天好热闹,爸爸带你们逛一整天。”
一路上有许多货摊、店铺,两个孩子看见什么都觉得新奇,王旭、莫负给两个孩子买了许多玩具、零食。两个孩子兴奋的跳了起来。走了没一会儿,王平君就对王旭撒娇:“爸爸抱。”王旭二话不说,非常愉悦的抱起王平君,继续逛大街。
刚走几步,王贺也有样学样,对着王旭撒娇:“爸爸抱。”王旭也不推脱,用另一只胳膊抱起王贺。就这样,王旭一左一右抱着王贺、王平君两个孩子,一摇一摆在大街上闲逛着。
走了一会儿,王旭就觉着吃不消了,弯腰将两个孩子放下,口中还抱怨着:“你们两个一早吃了多少零食,这么重,爸爸都抱不动了。”两个孩子没的抱,就蹦蹦跳跳接着逛街。蹦了没一会儿,两个孩子又粘着王旭讨抱。王旭歇了这一会儿,觉着好多了,就又一左一右抱起两个孩子,继续逛大街。然而,才走了一会儿,王旭又觉着架不住了,再次放下两个孩子。就这样,反反复复,王旭带着两个孩子走一会儿,抱一会儿,累得够呛;而莫负两手空空,优哉游哉的跟着,那叫一个惬意。
就这样才走了一个时辰,王旭实在扛不住了,就对两个孩子说道:“很晚了,我们回家吧。”
王平君不乐意了,叫道:“才没有,早着呢,中午都没到。我不回家,还要逛。”王贺一听,也在一旁跟着起哄。
王旭急中生智,说道:“你们看,我们买了这么多玩具,赶紧拿回家好好玩。在外面,要是不小心把玩具弄丢了,就没得玩了。”两个孩子觉着很有道理,就批准了王旭回家的请愿。
好不容易回到家,王旭是彻底累趴下了。莫负在一旁觉着好笑,挤兑道:“你出门的时候,不是很能耐,说要逛一整天吗?这还没到中午,你咋就打退堂鼓了?”
王旭瘫坐在地上,喘的上气不接下气,抬起一只眼皮,望着莫负,恼羞成怒的说道:“看你嘚瑟的。下次出门,一人抱一个。”
匆匆用完午饭,王旭一头栽到枕头上,呼呼大睡起来。王贺、王平君两个孩子吃完饭,也跟进房间找王旭玩耍。两个孩子推搡王旭好半天,王旭睡得死沉死沉,愣是摇不醒。两个孩子觉着无聊,就对着房间里的大铜镜,自编自导的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就这样,王旭睡了一下午,直到傍晚才醒。王旭一睁眼,就瞅见两个孩子还在房间里头蹦跶,而莫负正气定神闲的坐在一旁看书。王旭问莫负:“他们两个,这是在跳舞,还是抽筋?”
莫负怼了一句:“不懂欣赏,他们自创的舞蹈,可欢乐了。”
王旭一个翻身,就要起床,突然觉着身上哪儿哪儿都不舒服。王旭抚摸着肩背,邹着眉头嘟囔道:“咋回事?这一觉起来,咋感觉身上更酸痛了?”
莫负淡淡的回了一句:“那是因为你的宝贝女儿和儿子,跳了一下午,从地上跳到床上,从床上跳到你身上。给你做了一下午的马杀鸡,舒服吧?”
。。。。。。
快乐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转眼又过了一年。一日,突然从陇西传来战报:“陇西的羌人发生叛乱,李广哄骗八百多号羌人投降。事后,李广不守承诺,一夜之间将这八百羌人尽数暗杀。羌人得知以后,怒不可遏,悍然叛乱,猛攻李广。李广连连败退,陇西告急。”
刘恒接到战报,连忙召集群臣商议。百官众口纷纭,讨论了半天,也没个定论。刘恒越听越不耐烦,突然想起王旭,在人群中搜索了半天,才发觉他没来上朝。于是,刘恒屏退众人,单独召见了王旭。刘恒问道:“我听说,你称病不出,已经有一年多没来上朝了。你是不是为了薄昭和灌夫的死,对我心存怨恨?”
王旭望见刘恒犀利的眼神,哪里敢头铁,哪里敢硬刚,只得卑微的回道:“末将不敢。末将征战多年,落下一身伤病,才迫不得已告病养伤。我说的都是真的,望您体谅。薄昭和灌夫确实有罪,死得其所。朝廷怎么判罚,自然有朝廷的道理。”
刘恒:“好。我今天叫你来,不是跟你纠缠这些陈年旧事的。陇西羌人叛乱的事情,你听说了吗?”
王旭:“略有耳闻。”
刘恒叹道:“李广镇守陇西多年,战功显赫,没想到竟然犯下杀降这种低级错误。如今,羌人作乱,李广难辞其咎。李广连战连败,眼瞅着就要将陇西拱手让人了。群臣商议,也没琢磨出退敌良策。你在家躲了一年,想来也歇够了,说说你的看法。”
王旭:“连李将军都拿羌人没辙,看来这次羌人是真拼命、动真格的了。当初跟随先帝征战天下的大将们,老的老,死的死。年轻一辈的将领,如周亚夫、灌夫这样的佼佼者,也死于非命。如今,大汉真正拿得出手的知名将领,也就季布、魏尚、李广三人而已。都说换帅如换刀,既然李广拿羌人没辙,您不如让季布或魏尚替换李广。”
刘恒干笑两声:“听你的口气,你对周亚夫、灌夫的死,颇有微词啊!算了,我懒得跟你计较。你推荐季布、魏尚顶替李广,其实我也想过。只是魏尚镇守云中郡,抵御勋育,颇有成效。倘若贸然将其调走,只恐会被勋育钻空子,守不住云中郡,到时候落得个赔了夫人又折兵。而季布更是肩负守卫长安的重任,大汉的根基都在这里,不可轻动。”
王旭:“如果是这样,末将真想不到还有谁合适了。”
刘恒抬眼望去王旭,冷不丁来一句:“换你去,如何?”
王旭不情愿的推脱道:“末将在家里懒散惯了,久疏战阵,恐怕提不动刀了。再者说,我在战场上胜少负多,别人还赏了我一个称号“常败将军”。承蒙您垂青,可我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让我去,就是赶鸭子上架,不合适。”
刘恒瞅了王旭一眼,说道:“废话不少。你这也不干,那也不干,难道是想在我大汉朝廷混吃混喝,吃空饷?。。。。。。我想起来了,以前你打败仗的时候,我还没处罚你。还有在薄昭、灌夫的案件中,我听说你曾经在背地里做了些手脚。”
王旭大惊,当即对刘恒表态:“听您这么一说,我突然觉得,平定羌人,没有比我更好的人选了。”
刘恒满意的点点头,说道:“你能有这般觉悟,我很欣慰。但是,我打心底对你并没有十足的信心。我想听听你对羌人的看法。”
王旭略加思索,回道:“羌人与勋育相比,还是比较容易对付的。主要是因为羌人分为大大小小许多部落,各部落之间还相互争斗,不能形成合力。不像几十年前,羌人各部落摒弃前嫌,订立盟约,才能与大汉抗衡,引发陇西之乱。
麻烦的是,勋育想与羌人联手对抗大汉,已经不是一两天的事儿了。我听说,不久之前栾弟稽粥曾派出使者到羌人部落中。我怀疑勋育已经与一些羌人部落达成了联盟,这次兵变才能有这般声势。要想平定这次叛乱,我们就要抢在勋育勾结更多的羌人部落前,迅速采取措施。”
刘恒连连点头,赞许道:“分析的不错。表面看起来是羌人作乱,背地里却有勋育撑腰,难怪李广吃了大亏。你预估一下,以羌人目前的实力,你需要带多少人马去,才能平定叛乱?”
王旭:“百闻不如一见。我资质有限,打仗的事情很难凭空想象。我对陇西以及羌人的状况所知不详,不敢妄下定论。我想先到金城看个究竟,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战略。”
刘恒笑了:“好,也算是笨人笨办法。你倒是实诚,我也放心了。你有什么要求,尽管提?”
王旭:“我想讨两个人,跟我一齐去金城平叛。”
刘恒稍加思忖,问道:“其中一个是郭翁伯,是吧?”
王旭:“我与郭翁伯兄弟情深,配合默契。有他同行,我心里有底。”
刘恒:“没问题,我就让郭翁伯跟你一齐去。另外一个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