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分外之利不可妄求

前些年从妹妹家移来一株玻璃海棠,时日不久便蓬勃开来,渐渐地又分移若干盆,有亲戚朋友喜欢就任意搬一盆走,倒也赚了不少人情。

养花的事多是老伴操劳,不过偶尔兴致来了,我也会对着落地窗前的大盆小盆点评一番,而其中得到褒奖最多的便是这玻璃海棠。

玻璃海棠好养得很,什么水、肥、光照、温度、湿度都不讲究。如果折一枝插进水瓶中,不多几日便有根须生出,栽进盆里极易成活。别看玻璃海棠出身像穷人家孩子,可容貌不输大家闺秀:躯干亭亭,自有几分秀气;叶面浓绿,背面却红晕如霞;那花儿像粉色灯笼,一串未衰一串又开,几大盆排列成行,别是一番景致。

一日,观赏之余我突发奇想,如果让玻璃海棠像爬山虎一样覆盖整个窗户,该是多么壮观!

说干就干,窗框粘上挂钩,扯起拉线,静待海棠花开。

等啊等,一天又一天,眼瞅着玻璃海棠慢慢伸枝长蔓,渐渐一米多高,且也有新叶吐绿,可是唯独不见花骨朵,而且下半部分原先好看的花朵凋零,叶子也逐渐变得枯黄,这哪里是什么壮观啊,分明一派惨淡景象!

我忽然明白了,这玻璃海棠新陈代谢旺盛,看似长势喜人,但并非无限制按比例放大,一旦超过正常高度,应该衰败的提了速,新的生长点萎靡不振,看来我的设想是强其所难啊!

天生万物,都赋予其特定的性质,倘若违背客观规律,怎么能不失败呢!广而言之,人物一理,做人也不能心存非分之想,妄求分外之利。

做人如此,处世如此,为官也如此。

清康熙年间进士张英在《聪训斋语》书中说:“人生适意之事有三:曰贵、曰富、曰多子孙。然是三者,善处之则为福,不善处之则足为累,至为累而求所谓福者,不可见矣。”

古往今来,很多人谋求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多子多孙,人之常情嘛,这本没有错,但是,这种适意之事是有定数的,这个定数就是所得与能力及付出相匹配,甚至还有机遇的因素,假如处理得好便是幸福,处理不好便是祸根。

张英在分析了人们妄求适意的害处之后,说不明白这些道理的人,往往心胸偏颇见识狭窄,其结果也就事与愿违,必然深受其苦。如果能够冷静体会这些道理,在纷纷扰扰之中保持明亮宽阔的心境,那就犹如在火坑中吃了清凉剂,在苦海波中拥有一架到达彼岸的八宝筏。

纵观现代社会,有些人为了向上爬,千方百计买官卖官;为了一夜暴富,不择手段巧取豪夺,什么伦理道德,什么党纪国法,全然置之脑后。一旦权钱到手,则为官不廉、为富不仁,无法无天,腐化堕落,再不闻百姓疾苦,不顾礼纪纲常,不管社会影响。这样的适意,取之无道,用之无德,如此分外之利自然不能长久,反受其累也在情理之中,从而为张英所说“不可见”作了进一步的验证和诠释。

养花失策不是什么大事,本来就是试养,重新修剪一番也就是了,过不了多久又是花红叶绿。人生可没有彩排,走不得回头路,只有及早明白一些道理,遵循社会生存法则,才能少走弯路、不走绝路。

分外之利不可妄求,这道理,一定记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