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灵帝驾崩 洛阳巨变

公元189年四月,灵帝驾崩,刘辨在大将军何进以及其母何太后的扶持下登基称帝。

刘辨虽有手段,但也被人欺以年幼为由,掌不了权,世家大族包括他的亲舅舅皆是不听调令,刘辨只能和其虚委以蛇。

十常侍更是手握重权,大将军何进欲召外兵入京,诛杀宦官。

虽说刘辨经过三年发展,但也就是收服了一个王越和1000侍卫而已。

有宇文成都和王越在刘辨自身的安全能够保证,但禁卫中大部分首领都被十常侍收买,对于一些大事决定也是有心无力。

他明白洛阳城已经是非之地,一心想着离开洛阳,开始铺垫后路。

同时命王越暗中重新组建汉朝荒废多年的情报机构——大谁何。

也算是其身份目前唯一的作用,接手一个荒废多年的情报机构。

他却不知道卫仲道的情报机构——百晓生已经先他一步创建并壮大了。

由于刘辩年幼,暂时由何太后临朝主政,皇权更加衰微。宦官和外戚为了取得控制皇权的特殊权力,斗争日趋激烈。

双方不惜采用一切手段,相互排挤,殊死斗争。

深知朝廷派系之争的董卓得知灵帝驾崩的消息后,心中窃喜,他密切注视朝廷各派动向,随时准备相应措施,见机行事。

不久,在河东伺机而动的董卓便收到大将军何进的密令。何进是少帝的舅舅,代表外戚势力。

灵帝死后,他与司隶校尉袁绍共同谋计诛杀张让,遭到何太后的反对。

何进一家受过宦官的好处,当他想要处理宦官的时候,何氏家族是持反对态度的,而何进在对待如何处置宦官的态度上一直不够坚决。

他特别倚重袁绍,是因为袁绍在朝廷的名望。而袁绍作为公卿士大夫的代表又坚决想要除掉宦官势力,所以屡次劝何进下手,最后为他出计策:召集外兵。

于是,何进便诱董卓以好处,以圣旨名义召他立即进京讨伐张让,并以此来胁迫何太后。

何进和袁绍于是不顾朝廷众臣的反对,秘密邀请董卓进京来除掉宦官。

董卓接到圣旨后,大喜过望,立即召集人马,连日引军进京,并按何进的意思,上书少帝,要求“逐君侧之恶”,“收让军,以清奸秽”。

可是,董卓却万万没有想到,在他还没来得及赶到洛阳之前,何进就在争斗中被张让等人杀死。

接到邀请的董卓进京。在董卓选择日期,部署好地方的一切政权后,袁绍已经带兵将试图干预朝政的宦官都杀害了。

这时,虎贲中郎将袁术(?一公元199年)也趁机领兵进入洛阳,听到何进被杀的消息后,便放火烧毁了南宫,并追杀张让等人。

张让和中常侍段硅慌忙劫持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半夜出逃至黄河渡口小平津(今河南省巩县西南)。

董卓,字仲颖,是东汉末年人。公元167年,董卓作为一名羽林郎,在军中的职位是军司马,后来追随当时的中郎将张奂一起征讨并州,并且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战斗。

讨伐战的胜利使得董卓被晋升为郎中,得同时还获得了非常多的物质奖励,成功晋升的董卓开始有了更多的机会参加战争,立下战功。

随着战功的不断增加,加之朝廷内部不断的动荡,使得董卓开始有了登上皇位的野心。

之后董卓积极招兵买马,同时深谙为官之道的董卓也开始拉拢权臣,为自己登上皇位铺路。

在董卓为自己铺路的同时,他还在等待一个时机,即董卓进京的原因必须是合乎道义的,被天下百姓说信服的。

在董卓等待时机的同时,他割据一方的军事实力引起了朝廷的疑心,使得朝廷开始想方设法的解除他的兵权。深知朝廷对他升官的原因的董卓不断的寻找借口推辞。

在朝廷与董卓相互之间虚与委蛇的同时,董卓进京的原因出现了。

在汉灵帝驾崩后,年幼的太子即位,史称汉少帝。

因为皇帝年少,无法执掌朝政,从而造成了宦官专权。为了遏制宦官专权,铲除他们在朝廷中的势力,何进私下邀请董卓进京,想要借他的手为少帝立威。

可是没有想到这给了早有野心的董卓一个最好的、且名正言顺的原因。

行进中的董卓远远望见京城一片火海,知道情况有变,打听到少帝在北芒,董卓又急忙率兵前往。

董卓威风凛凛,大摇大摆地走上前去参见少帝,并且向他询问事变经过。

刘辨装作结结巴巴,语无伦次,倒是站立一旁的陈留王刘协主动上前向董卓讲述了整个事变的经过,叙述毫不含糊,条理清楚。

当时,刘协只有9岁,比少帝还小整整5岁。

董卓大为欢喜,认为刘协要比刘辩强得多,而且又因他是董太后亲自抚养的,于是,便有了罢黜刘辩、拥立刘协的最初念头。

然而还不待董卓把少帝奉迎至皇宫,挟天子以令诸侯,刘辨却命令早就迫不及待立功的宇文成都在众多西凉大将的护卫下,擒下了董卓,董卓麾下拥有20万西凉大军,却没想到自己被一小儿所擒,虽说是因为自己放松警惕的原因,但也可见宇文成都之武勇。

最后宇文成都生擒挟持董卓,刘辨带着向西凉将士勒索而来的金钱以及粮草船只,渡过黄河北上并州而去。

期间刘辨不敢真杀董卓,怕引起西凉大军哗变,恼羞成怒,自己就走不掉,带领千余将士渡黄河时,把剑架在董卓脖子上,逼迫西凉大军后退十里,便一脚把董卓踹下船,逃之夭夭,北上并州。

董卓进京后大怒,一气之下罢免了刘辨帝位,拥立陈留王刘协为帝。

自领相国,把持朝政,世家大族虽不满董卓霸道,但奈何董卓势大,一些别有心思的世家大族更是推波助澜支持董卓拥立陈留王为帝。

期间胆敢反抗者更是被其处以极刑。

杀了无数汉室忠臣,世家王公大族。

完全脱离了世家大族的控制。

一时之间天下震动,董卓权倾朝野,天人共怒。

数日后,洛阳城发生的消息传出轰动了天下。

一时之间董卓残暴之名天下皆知,遂激起举国之义愤。

而在西凉众多护卫下生擒过董卓的宇文成都,同样其勇武也被天下传唱。

……。

洛阳城内百官纷纷叫嚷国贼董卓不得好死,却没有兵权,徒之奈何。

百官中曹操被董卓重用。

司徒王允召集百官赴宴贺寿唯独不叫上曹操。

曹操气不过这些王公贵族看不上自己宦官之后,腌臜之辈,不请自来。

被众人所看不起,认为其是董卓鹰犬,唯独司徒王允认为曹操心怀大志,表面趋奉,暗中韬晦,把曹操请了进来居于末位。

王允借寿宴之名,把百官聚于司徒府内,述说董贼如何威逼天子,夜宿龙床,江山沦丧,日月无光,宗庙屠毁,巨贱篡国。

天子受辱,君臣蒙羞,内有董贼横行于朝,外有群雄,称霸于野,一时之间,满席皆涕。

唯有曹操大笑不止,被王允问为何失笑。

曹操恭敬回道:“晚辈是笑,满座大丈夫,尽作女儿态。难道从天黑哭到天明,就能把董贼哭死不成。”

王允生气道:“你有何能,出言竟如此轻薄!”。

曹操却是淡淡道:“曹某不才,弹指之间便可将董卓的首级取下,悬于长乐宫门。”。

一时在座大臣都是大骂“狂妄之徒,狂妄至极!”。

唯有王允眼神闪烁,众人皆言赶走曹阿瞒。

下人拉着曹操下堂之时,曹操大喝道:“且慢且慢!我有话要说。司徒大人请听我一言。”。

“说!”王允好整以暇的道。

“你这个人虽然迂腐,但是府上的酒不错,你这么迂腐的人,怎能配得上这上这么好的酒呢!可惜,可惜了!”曹操说完还举了举手中的酒樽。

“叉下去!叉下去!”。王允大喝道。

曹操被叉下去后还是大喊“可惜,可惜好酒了!”。

然而下去之后王允却是派人喊住曹操,说是宴席之上眼多耳杂,待宴席结束后府上一续。

就这样二人密谋曹操刺董,王允赐予曹操七星宝刀,行刺董卓。

可惜最后曹操在董卓熟睡之际,准备行刺,被镜光反射刀光惊醒董卓,董卓命不该绝。

曹操只好借着献刀的名义,逃过一劫,在董卓没有反应之际告退,借着董卓赏赐的宝马一路逃亡到了陈留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