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轮经略,考的就是如何治理地方,壮大。
卫仲道给出了中央集权制度的一些弊端,大概意思就是建议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更是建议大力发展管制军队,削弱宦官权利,设置监督部门,大力发展农业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低下的商业。
其实卫仲道还想写削弱地方加强中央,建议削弱世家地位,建立科举制度,但想想还是算了不是时候。
提出的建议方法都很好,也算名列前茅,不过明显这里损害了一些世家大族的权利,众人不是特别看好,但重视农业生产和设置监督部门,削弱宦官等却是让人颇为赞同。
“下面开始第三轮,把你们对于如今国家的局势分析写下来。”下人接着念到。
“自黄巾以后,汉室倾颓,外戚宦官干政,天下有识之士,报国无门,恨不能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灵帝虽有雄心但却鞭长莫及,如不能平定各地方贼寇,天下大乱不远矣!……”边写卫仲道还不忘拍汉灵帝马屁,为接下来自己做官做铺垫,虽说还是要花钱买官,但意义却不同,一个是灵帝封官然后自己花钱,一个是自己花钱买官,灵帝在封官。
果然最后自己靠着对汉末天下的了解,捡一些能说的,不能说的也隐晦提出,还是获得了第一名的成绩。
第二日,果然卫仲道的诗传遍个了整个洛阳城,正朝着四面八方扩散而去。
当然其中也不乏卫仲道私下的情报组织——百晓生的推波助澜。
百晓生共分为明卫上的酒楼里的说书先生外围成员号称百晓生,内地里的暗卫负责暗中收集情报刺杀,以及最核心的暗影,暗中保护的影子。
这也是三年来一直开始筹办的,几乎耗近卫家一半家财。
一连几日卫仲道的老父亲是四处打点,尤其是大将军何进那里,更是去了好几趟,卫夫荣两年前就开始把卫家的家主权利移到卫仲道身上,毕竟已经将近6旬,看到卫仲道年轻有为,老家伙也是对卫仲道很放心,一切资源任由其调取。
半月后,卫仲道被封为常山太守,老父亲被封为河东太守,河东直属司隶(司州)接壤于并州。
和老父亲隔着一个太行山脉和上党,奈何父亲固执己见,非要回家乡任职。
而卫仲道选择常山郡的原因则是黑山军,黑山军号称百万,卫仲道想要收服这支队伍,一旦收服,那自己相比其他诸侯就有了无与伦比的底蕴。
公元188年,父子二人分别,各往两地,时任太守一职。
卫仲道暗中把大部分暗影派给了老父,明面上也是让老夫带着所有的家仆和私兵前往河东,自己则是带着李存孝和典韦二人带着大山村庄里训练的精良部队前往常山。
临走时还带走了蔡文姬,并以明年正月结婚为由,邀请蔡邕前往常山,不过老丈人兼老师显然不想远游,更何况编书到了关键时刻,便回答说到时看情况。
卫仲道无法,只能先行带走了蔡文姬,至于老丈人到时再想办法让离开洛阳这个是非之地。
要知道皇帝封的太守之位价钱也是有高有低,像常山郡虽位于富饶的翼州但靠近太行山一带,经常遭到洗掠,所以只花费了一百万钱,而老父的河东太守则是四百万钱。
要知道汉灵帝可是专门设置有官职交易所,他把本就疲敝的国库吃光造净后,开始公开出售官职,他别出心裁的设置了一个官吏交易所,以官的大小和任职地的好坏确定官价的高低,小到地方官,大到三公九卿等要职一律明码标价,公开出售,如竞争激烈,则投标竞价,价高者得。
像州牧一职,更是价值两千万钱以上,卫家虽是世家大族却也拿不出这么多钱。
带着500精锐士兵还有一千精装农夫押运粮草,一行人便向北而去。
中平5年六月(公元188年)众人来到常山郡城已有半月,因为手中有兵,更是直接接收了常山郡城的1000士兵,因为黑山军劫掠的原因,常山大部分世家都离开了常山,所以也没有遇到多少麻烦。
常山郡辖下包括真定、灵寿、上曲阳、石邑、井径、南行唐六县。
三国最出名的的猛将赵云赵子龙就是出自常山真定县赵家村。
卫仲道看着常山郡的地图一阵思索,自己或许应该多加探访一下民情,已经快十四岁的卫仲道对于汉末时代来说已经不小了,女子十四大多都可以结婚了,像是一脉单传的世家子弟,更是早早纳了小妾。
自己说要明年娶蔡文姬进门,不过是忽悠老丈人的话罢了,当不得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