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墨西哥文明

阿兹特克文明(Aztec Civilization)是墨西哥古代阿兹特克人所创造的印第安文明,是美洲古代三大文明之一。

主要分布在墨西哥中部和南部。

形成于14世纪初,1521年为西班牙人所毁灭。

阿兹特克是古代墨西哥文化舞台上最后一个角色,他们创造了辉煌的阿兹特克文明,开创了阿兹特克族最兴盛的时期。

根据传说,阿兹特克人的祖先是从北方一个叫阿兹特克的地方来的。

他们根据太阳神威齐洛波契特里的指示,往南来到阿纳华克谷地的德斯科湖。

当他们来到湖中央的岛屿时,他们看到一只叼着蛇的老鹰停歇在仙人掌上,这个现象告诉他们应该在这里建造城市。

公元350到650年是特奥蒂瓦坎最繁荣的时期,人口可能达到二十万左右。

“死亡大道”向南延伸三公里,开辟东西向的大街。

交叉的十字街道把都市划分为四块。

克特萨尔科阿特尔神庙在城市的中心。

“死亡大道“的北端矗立着的是月亮金字塔,街两侧有许多的庙宇,包括太阳金字塔。

在“死亡大道”的南端是羽蛇神庙。

特奥蒂瓦坎是一个具有多种阶级和多种职业的城市社会,那时就已经有了健全的文明生活。

宗教信仰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宗教的庇护下阿兹特克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进而推动了阿兹特克人的教育、科学研究、天文学、历法、文字、艺术各方面的发展。

阿兹特克人的这种神灵崇拜是当时阿兹特克手工业发展的动力。

在特诺奇蒂特兰的每个家庭都设有一个祭坛,一切行为都受到某种神灵的保护。

阿兹特克人经常为这些神举行宗教仪式人们总是抱着最虔诚的态度和奉献自己最好的实物进行祈祷。

16世纪早期,西班牙征服了阿兹特克帝国,占领了现在的墨西哥区域。

鉴于宗教与政治原因,他们强迫土著居民改信天主教。

传教士引入的节日包括了“诸圣节”和“万灵日”,分别是11月1日和2日。

土著居民在这两个节日中融入了自己的传统文化,用于纪念死者。

在墨西哥,亡灵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庆祝活动时间为11月1日和2日,与天主教假期万圣节(11月1日)和万灵节(11月2日)相同。

传统的纪念方式为搭建私人祭坛,摆放有糖骷髅,万寿菊和逝者生前喜爱的食物,并携带这些物品前往墓地祭奠逝者。

亡灵节是以印第安土著文化为主导的印第安文化和西班牙文化结合的产物。

印第安土著的亡灵节在每年七八月间。

土著人认为,只有善待亡灵,让亡灵高高兴兴地回家过个节,来年活着的人才会得到亡灵保佑,无病无灾,庄稼也会大丰收。

人们在墓地通往村庄或者小镇的路上撒了黄色的花瓣,让亡灵循着芬芳的小路归来。

晚间,在家门口点上南瓜灯笼,为亡灵上门引路;在祭坛上摆着玉米羹、巧克力、面包、粽子、辣酱、南瓜、甜食、甜点等供品,让亡灵享用。

“亡灵节”祭坛上的面包与平常食用的面包是不同的。

不同的形状又有不同的含义。

有的做成“人”形,有“人”形不带“腿”,表示“鬼魂”,叫做“罗斯凯特”的螺旋状面包,代表生命的轮回;

有做成千层饼形状、并带有装饰的面包“奥哈尔德拉”,意在欢迎亡灵的归来。

节日里,无分男女老幼,都可以戴着面具,穿上印着白骨的鬼怪衣服,在街上招摇过市,表示亡灵归来。

米斯基镇的人夜半时分装扮成“亡灵”,打着灯笼划着小船,船上载着空棺材在湖里游荡。

然后,人们抬着棺材上岸,走到墓地里。

印第安人信奉水神。

人们从湖里抬着棺材上岸,意味着从水里带来了生命。

人们对「鬼节」的祭品讲究颇多。

水是生命之源;盐是智慧之物;火象征光明、信念和希望;

点燃的熏香使空气中弥漫着好闻而神秘的味道,将生者的祈祷带给亡魂;

白色的紫罗兰象征纯洁和娇嫩。

墨西哥人称为「金子花」的黄色万寿菊象征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