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自古以来,“廉”都是最为可贵的品质,也是重要的评价标准。《吕氏春秋·忠廉》中说:“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谓廉矣。”文中的“廉”是指立身清白、不贪不占,这也是目前最常用的解释。该种表述更倾向于对个人品质的考察,但对于治理能力和管理业绩的评价要求则不够全面。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对于“廉”的要求也应与时俱进。

作者基于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对“廉”赋予新的内涵,认为独善其身远远不够,还必须要大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做到会做事、能做事、做好事、做实事。这些内涵,一方面是对我国传统历史文化中优秀成分的吸收和传承,另一方面也是结合时代发展对其所做的丰富和发展。同时,以我国国有企业监管制度现状及其实效为切入点,提出了“廉实力”(Integrity Development Power, IDP)这一概念,并对其基本特征、研究意义及其提升途径等内容进行阐述研究。

“廉实力”是将“廉”作为个人行为、组织管理的核心理念和基本准则,进而获得在社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能力。“廉实力”研究旨在从组织或个人自身发展的要求出发,变“要我廉”为“我要廉”,探索解决不作为、不会为和乱作为的途径和方法。“廉实力”将量化研究方法引入到廉洁风险研究中来,所考察的不仅是廉洁状况,更涉及管理水平与工作业绩等,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保证考察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积极探索。

本书分析了“廉实力”建设面临的主要风险,总结归纳了其主要特征,并对其产生根源进行探讨;根据科学性、重要性、系统性和通用性原则,构建了国有企业“廉实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而通过量化方法构建了风险预警的层次分析模型,包括“廉实力”指数的计算方法及其数学表达方式,可计算得到“廉实力”的综合评价结果。该“廉实力”指数可用于分析企业的运行和管理状况:一方面判断企业的“廉实力”发展现状并预测其发展趋势,及时提出警报和预防风险;另一方面可以有效辨识影响企业“廉实力”的指标或元素,并有针对性地去解决。

以国有企业入手开展“廉实力”研究,只是一项初步的探索,“廉实力”理念及方法的应用可进一步拓展延伸至国家、地区和组织等公共领域。作者在书中还探讨了大数据技术在“廉实力”建设中的应用,期待其能在党风廉洁精准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本书几易其稿,作者尽量从资料的全面性、分析的科学性、结构的完整性和文字的可读性等方面加以完善。尽管如此,限于作者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书中难免会有疏漏和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更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与各位专家学者一起就“廉实力”建设与发展的实践和创新进行深入的探讨。

作者

201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