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十七岁的自行车》上映
- 全能影帝之人生规划器
- 三流调音师
- 2270字
- 2019-11-30 13:54:31
12月末是艺考生回家的日子。
结束集训,回家过年,在家里休息一阵子,然后准备考试。
贾易给老班打了一个电话,说明了自己的情况,期末考试自己可能是赶不回去了,甚至过年可能都要在帝都。
反正酒鬼老爹已经被他用金钱收买,学校那边看到家长都不怎么在乎,也就没再多管。
今日是12月25号,圣诞节。
也是《十七岁的自行车》上映的日子。
贾易穿上从吴起那里借来的西装,来到首映地。
本身文艺片的受众不是很大,但是这部电影在这期间还是创造了一些引人注目的事情。
第一件事就是关于过审的问题。
据小道消息称,当初刚送审的时候,总局也没说什么,也没说过,也没说不过,反正就是这么晾着。
宇珩娱乐的高管也没有上心,只有张帅干着急。
于是他决定铤而走险的想要把片子送到国外参加银熊奖。
但是被两位主角给拒绝了,原因是,要等审核送下来。
于是网上就有了‘有奖不要等审核’这一说。
有网民又开始抨击总局的审核制度,又慢又严。
在网上还闹了不小的风波,但也变相的让这部电影在众人面前露了一次脸。
后来总局下来通知说要删减,原因是‘不符合奥运会风气,诋毁帝都风采’等理由。
张帅便老老实实的拿回家修改了一遍。
最终定档在圣诞节。
第二件事就是关于宇珩发布预告片的事情。
其实总局压着这部电影不给审核结果,其实也跟这件事有关。
贾易唱的这首歌,配合这预告片理想的主题,的确让很多帝都打工的年轻人们产生了共鸣。
关注度很高。
于是在网上就有很多人问什么时候上映,或者问这首歌是谁唱的,主角是谁等等问题。
总局就想了,你张帅就一小导演,你在这跟我玩先斩后奏,不弄你弄谁?
然后就晾着张帅很长时间。
这才导致张帅忍不住想要将电影送到国外参赛去。
幸亏是被贾易拦住了,跟有些文艺气息的张导讲了一些银熊奖的事情,没必要因为一个知名度不高的奖得罪总局。
他们也就是闹一阵子,很快就好。
大概也是因为网上的搜索量很大,再加上张帅等待和修改认错的态度挺好,总局也就放过了这部电影。
第三件事情,就是电影中的演员了,现在这时候高媛媛和李翟还不是很出名,唯一有些名气的是没有一句话的周熏。
这次首映人家都没来,但还是有很多的影迷为了熏哥前来观影。
人气的力量真的很强大。
贾易提前来到了影院,从后台进入,看到了正在补妆的李翟和高媛媛。
“听说你又接了一个电影,拍完了?”
高媛媛见到贾易露出笑脸问道。
“你的消息真灵啊,我们可是很安静的在拍摄的呀。”
“安静什么,有斯琴老师参演的电影还能安静?就算大众不知道,我们还不知道嘛。”
贾易了然,高媛媛已经算是一脚踏入演艺圈的人,有些消息他们总是有途径知道的。
他当然也知道,现在普遍都认为贾易只演了一部电影,就和朋友一起搞,有点迈步太大。
或者说有些不知道深浅了。
可能还有很多的人在看这位新人的笑话。
不仅是看自己的笑话,也在看哪位帝都富豪的儿子吴起的笑话。
“瞎打瞎闹的,斯琴老师是友情出演,你知道,我们这部电影有背景,我只不过是里面的小演员而已,所以这些事情我不太懂的。”
高媛媛很社交的笑了笑,“那也是你的能力啊,我相信你们的这部电影能大卖的。”
“借你吉言。”
高媛媛长得好看,但是贾易却提不起一丁点的兴趣,她太社会了。
这并不是贬义词,而是说高媛媛比李翟更适合这个娱乐圈,情商高,知道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
但又她毕竟才18岁,如果你被人看出你情商高的话,其实那只是步入情商课的第一步。
贾易又和李翟简单的聊了两句,得知他也正在准备考电影学院,他报了将近十多个学校,广散网多捞鱼。
贾易也在考虑是不是多报一个帝戏试一试,万一要是帝影的品味老师不喜欢自己这一卦的呢。
保不齐啊。
在他的印象中,好像就有一些已经成名并有演技的演员刷下去的例子。
时间转眼到了晚上11点。
主办方、主持人先走出台,简单的介绍之后,导演、制片、编剧、主演相继走出来。
贾易跟在导演的后面走出来,望了一眼电影院,发现基本都坐满了。
大部分的人胸前挂着工作牌。
这些是不需要票还要给他们钱的影评人,还有一些是自家的工作人员,为了填满电影院的。
真正的观众其实半数不到。
但这也足够多的了,比贾易想象的要多的多。
第一次参加这种场合,贾易说不紧张那是假的。
明晃晃的灯光闪在眼睛上,这时有记者提问到了贾易。
“贾易你好,据了解您是第一次作为主角出演电影,能说说第一次和张导合作的感想吗?”
贾易夹了夹眼睛,说:“非常棒,因为我是新人嘛,所以张导教会了我很多。”
很标准的回答,不搞笑也不偏激。
记者也没有继续问贾易,问他就是简单的走个过程,主要的目标集中在了导演和演员高媛媛身上。
高媛媛现在是媒体一致认可的那种演员,形象好,情商高,演技还不错,最关键的是她的家庭背景足以支持她成角的那一天。
贾易也乐得自在,他不太喜欢这种场合。
半个小时左右的开场结束,所有人回到座位上,电影正式开场。
先是总局的龙头闪过,紧接着一个女人掐着京腔儿说道:
“你多大了?”
“我十九。”
画面一闪,出现一个带着民工帽的小伙。
女人接着问:“从哪儿来的?”
“山西的。”
画面一闪再闪,女人每问一句话,就换一个农村孩子回答。
“山西什么地方?”
“西洋县。”
“什么地方?”
“西洋县。”
“在老家做的?”
“在家……种地……嗯,上班。”
“你来BJ多久了?”
“一个月。”
“会不会骑自行车?”
“会。”
“知道快递?”
“不太清楚。”
“你一个月挣多少钱。”
“嗯……上百块……千块。”
“多少钱?”
“五六七八百吧。”
最后画面定格在贾易饰演的小贵身上。
“叫什么?”
“郭连贵。”
接电影音乐响起,欢快,喜悦充满希望,夹杂着帝都特有的‘鸽哨’声,一位少年骑上自行车穿梭在马路上。
毛笔写出的字体‘十七岁的自行车’浮现在屏幕上方。
一个复古怀旧,却是打着青春旗号的电影正式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