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章:此刻恰逢因果,历史擦亮眼睛

此刻恰逢因果,历史擦亮眼睛。

“老师,我们一般所说的故宫指得是紫禁城,对么?”

“对。”

“那清朝入关前的故宫呢?”

“那座宫殿叫沈阳故宫,英语名为Mukden Palace,位于LN省SY市,是中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又称盛京皇宫,为清朝初期的皇宫,距今近400年历史,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清朝入关前,其皇宫设在沈阳,迁都BJ后,这座皇宫被称作“陪都宫殿”、“留都宫殿”。后来就称之为沈阳故宫。沈阳故宫是我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沈阳故宫占地面积六万多平方米,有古建筑114座,500多间,至今保存完好,是一处包含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古代遗址。在宫廷遗址上建立的沈阳故宫博物院是著名的古代宫廷艺术博物馆,藏品中包含十分丰富的宫廷艺术品。”

“你能给我们讲讲沈阳故宫的建筑布局么?”

“东路为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于一六二五年开始创建,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八旗大臣办公的地方。中路——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等,于一六二七年至一六三五年建成,是皇帝进行政治活动和后妃居住的地方。西路为戏台、嘉荫堂、文溯阁和仰熙斋等,于一七八二年建成,是清朝皇帝东巡盛京时,读书看戏和存放《四库全书》的场所。沈阳故宫博物院不仅是古代宫殿建筑群,还以丰富的珍贵收藏而著称于海内外,故宫内陈列了大量旧皇宫遗留下来的宫廷文物,如努尔哈赤的剑,皇太极的腰刀和鹿角椅等。”

“嗯,谢谢老师。”

“同学们,你们可要知道,历史上,沈阳故宫和BJ故宫一样,留下许多历史之谜。”

“老师,有哪些呢?”

“首先是修建时间,1625年的三月初三上午,努尔哈赤越过浑河进入沈阳城筑城定都。然而,作为都城象征的皇宫是什么时候开始修建的,清朝的史料中却都没有记载。据介绍,1621年三月,努尔哈赤率八旗兵横扫辽东,不到十天攻克70余座城池,包括沈阳和辽阳。打下辽阳之后,清太祖手下的大臣都想回抚顺老家,胸怀大略的努尔哈赤力排众议决定从萨尔浒迁居辽阳。1625年,努尔哈赤再次提出迁都沈阳,努尔哈赤认为,沈阳进可攻明朝和蒙古,退可一日回到萨尔浒老家,离开重镇辽阳还可以避开明朝的风头。农历三月三日上午决定出发,下午数十万八旗子弟开始启程,当晚到达沈阳辽阳交界的虎皮驿。四日清晨,努尔哈赤越过浑河进入沈阳。定都沈阳后,努尔哈赤加固明朝城墙,建造八门,改城内十字形大街为井字形格局,并在城北建造罕王宫居住。”

“然后呢?”

“清帝皇太极王府是不是故宫?定都沈阳之后,亲王们都在城内兴建王府。康熙年间成图的《盛京城阙图》上记载了当时十一个亲王的王府,地位远不如四大贝勒的亲王府邸都有记载,而当时权倾一时的皇太极等四大贝勒只有代善的府邸有记载。佟悦分析,这是因为四大贝勒中,除代善和皇太极外,另两个贝勒后来都犯下大罪,按照清朝的制度,他们的府邸自然不被记录在案。”

老师敲了一下自己的背,继续说道:“下一个谜非常的重要——努尔哈赤为何仓促迁都。有人说,太祖仓促迁都只为保江山龙脉,公元1621年,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大军以锐不可挡之势挺进辽东,并将都城从赫图阿拉迁至辽东重镇辽阳,大兴土木,修筑宫室。然而,出人意料的是,1625年三月初三早朝时,努尔哈赤突然召集众臣和贝勒议事,提出要迁都盛京,诸亲王、臣子当即强烈反对,但努尔哈赤坚持自己的主张。努尔哈赤为何如此仓促迁都?民间一直流传:努尔哈赤深信传统风水,按照风水先生的指点,他在当时的东京城西南角修建娘娘庙;在东门里修建弥陀寺;在风岭山下修建千佛寺,想用三座庙把神龙压住,以保龙脉王气。但是,三座庙宇只压住了龙头、龙爪和龙尾,城里的龙脊梁并没被压住。于是龙一拱腰,就要飞腾而去,一直向北飞到浑河北岸。罕王以为龙是奉天旨意,命他在龙潜之地再修造城池,于是一座新城便拔地而起,并将此命名为“奉天”。又因为浑河古称沈水,而河的北岸为阳,所以又称沈阳。”

“我相信风水学,我们学建筑的,都要讲究风水……”

老师点点头继续说道:“那么谁才是沈阳故宫的总工程师?这个问题嘛,至今无人解答。这些清代宫殿建筑到底是谁设计的?又是由谁建造的?”

《侯氏宗谱》有云:大清高皇帝兴师吊伐以得辽阳,即建都东京,于天命七年修造八角金殿,需用琉璃龙砖彩瓦,即命余曾祖振举公董督其事,特授夫千总之职。后于天命九年间迁至沈阳,复创作宫殿龙楼凤阙以及三陵各工等用。又赐予壮丁六百余名以应运夫差役驱使之用也。余曾祖公竭力报效,大工于是乎兴。选择一十七名匠役,皆竭力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