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章:唐诗精华在台州,不光灵剑回故土

“台州是浙东唐诗之路的精华所在。全国名为天台山的有16处之多,但唯有台州这座山水神秀、佛宗道源的天台山最为著名,是中国佛教天台宗和道教南宗的发祥地,也是活佛济公的故里,是“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对海内外各界人士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唐朝诗人遍历天台山之山水,阐发了这一片神秀山水饱含的宗教文化、隐逸文化、和合文化的丰富内涵,他们充满想象力的诗篇让天台山广为人知,推动天台山形成独特的文化符号;在台州这条唐诗之路上,前后还留下了书圣王羲之、山水诗鼻祖谢灵运、画圣顾恺之、茶圣陆羽、理学大师朱熹、游圣徐霞客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的踪迹。天台山是浙东唐诗之路的精华所在,时至今日仍然是令人十分向往的名山。作为浙东唐诗之路的精华段,现代台州丰富而高端的旅游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展现了山海水城、和合圣地、制造之都”的独特魅力。2015年,天台山与神仙居景区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6年,临海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通过国家5A级景区资源质量评估,三门祭冬大典为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出了贡献;台州乱弹、黄沙狮子、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济公传说、刘阮传说等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统计,2016年台州接待游客8930.73万人次,居全省第4位,增长速度居全省第3位。充分利用、挖掘山水神秀、山海辉映的优质资源和文化遗产,可以让台州浙东唐诗之路的精华段在新时代再放异彩。”

“那加强唐诗之路研究、保护和利用对台州有何现实意义?”

“浙东唐诗之路是对晋唐文人墨客游历浙东山水的山水之路、文化之路、朝圣之路、隐逸之路、和合之路的概括性揭示。浙东唐诗之路伴随着台州佛道文化的传播和茶叶、丝绸、瓷器等商品的贸易,对东亚、东南亚甚至欧美的多种文化产生了影响。在21世纪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广阔背景下,对台州弘扬和合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推进旅游产业,融入国家战略,更好地走向世界,实现“山海水城、和合圣地、制造之都”的发展战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增强文化自信,推动台州城市发展战略。浙东唐诗之路体现了唐代的文化气魄与精神,表现了一种在天台山等地出现的、以唐诗为载体的、展现中华人文精神的文化现象和文化自信。研究这种文化现象,通过不断创新、繁荣和发展独具魅力的台州文化,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强化台州文化的向心力,为台州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唐诗之路展现的天台山神秀山水,呈现的山、海、水、城互为交融的台州独特自然禀赋,展示了台州作为生态宜居城市的先天优越条件,为打造山海相依、城水相宜、人水相亲的“山海水城”提供了自然、历史和文化的理据。唐诗之路中呈现的和合文化内涵和遗存,是推动“和合圣地”建设极为重要的文化宝库和物质基础,为台州发展形塑更加规范有序、文明和谐的内在品质。唐诗之路是文化创新之路,凝聚的追求理想、多元开放、创新创造的人文精神,是我们推动台州制造走向台州创造,建设国际化“制造之都”的精神动力。加强诗路的研究、保护和利用,挖掘、发挥和宣传内容丰富的文化、历史、自然资源,对增强台州文化软实力、推进城市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二)弘扬和合文化,促进和合圣地建设。和合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精髓,天台山和合文化与龙图腾文化、三祖文化共同构筑了中华和合文化的三大源头。天台山和合文化源远流长,作为“和合二仙”“和合二圣”,寒山、拾得既是浙东唐诗之路上的主角,也是和合圣地最重要的奠基者。他们的诗作,融合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体现了天人、身心与人伦的和合,是中华文明尚和合、求大同精神的结晶,对日韩、东南亚和欧美有着深远影响,是走向世界的和平使者。研究、保护和利用唐诗之路,有利于立足于台州深厚的历史积淀,深入研究和挖掘“和合二圣”的丰富内涵,着力弘扬和合文化所代表的中化传统文化的精髓,把和合文化元素融入到城市建设、产业品牌、特色小镇发展中,弘扬了古今交融、和合共生、包容大气的台州城市人文精神,推进和合文化标志地、传播地建设,打造底蕴深厚的“和合圣地”。(三)接轨“一带一路”,加快台州融入国家战略。

台州地处浙东唐诗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做好诗路的文章可为台州融入“一带一路”提供丰富的历史经验和现实效益。浙东唐诗之路将历史上的浙东七州融为一体,开启了海外唐诗之路的起点,有着天然的历史地理优势。天台国清寺是日韩佛教天台宗的祖庭、桐柏宫是道教南宗的祖庭、天台云雾茶是日韩茶祖,伴随着唐诗一同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海外的,还有台州的和合文化、宗教文化、茶文化等等。以浙东唐诗之路为联结点,结合台州多元文化的传播交流研究,可以确立台州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文化特色和独特地位。研究、保护和利用唐诗之路,充分发挥天台山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扩大文化发展视野,对于台州赢得区域发展主动权,扩大对外开放和交流,融入长三角都市圈,推动接轨“一带一路”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四)打响诗路品牌,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浙东唐诗之路沿线的人文、自然景观多彩多姿,量大线长面广,是台州发展旅游产业极为丰富的宝库。充分开发、挖掘、利用诗路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旅游资源,谋划一批诗路旅游的重点项目,实现古为今用,形成新的旅游业态和旅游热点,可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到台州观光旅游。浙东唐诗之路跨越多个地区,可以推动旅游业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形成浙江山海旅游和文化旅游的台州精品线路,打响诗路品牌,提升和拉动台州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助力台州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把台州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最后,打好申遗基础,推进台州走向世界。”

台州政府相关人员一口气对记者说了五点,对浙东唐诗之路深表重视。

“浙东唐诗之路沿线文化遗产极为丰富,自然风光秀丽,仅台州一地,就有国清寺等10处国家级文保单位、79处省级文保单位,具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条件。通过浙东唐诗之路的申遗,有利于更好地深入研究多样性的诗路文化,保护和宣传唐诗之路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更好地宣传、推介台州,提高台州的知名度,推进台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推动台州文化、台州经济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浙东唐诗之路的申遗过程,也是推进台州进一步走向世界的过程,台州积极主动参与,做好基础性工作,不管申遗成功的时间跨度有多长,这都将为台州的发展获得巨大的文化影响力和综合效益。”记者对着镜头说完最后一组台词。

“完工,今天辛苦了,谢谢咱们的大记者。”

“明天去哪拍摄?”

“继续沿着唐诗之路走呗,接受人文洗礼!”

“我和你们说,据说又有国宝回归杭州了。”

“什么国宝?”

“越王剑!”

“哪一把?”

“不光剑。”

“不光?”

“对,就是越王第四代子孙用得那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