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耶溪,今名平水江,是SX市区境内一条著名的溪流。溪畔青山叠翠,溪内流泉澄碧,两岸风光如画。相传若耶溪有七十二支流,自平水而北,会三十六溪之水,流经龙舌,汇于禹陵,然后又分为两股,一支西折经稽山桥注入镜湖,一脉继续北向出三江闸入海,全长百里。若耶溪源头在若耶山,山下有一深潭,据说就是郦道元《水经注》中的“樵岘麻潭”。昔日的潭址已没入一九六四年建成的平水江水库,库区鱼鸥成群,风景秀丽。若耶溪流经平水镇,这一带以盛产珠茶闻名于世,解放后又新建了平水铜矿。据记载,早在两千四百多年前,薛烛曾向越王献策:“若耶之溪涸而铜出”。以后,欧冶子就在这里铸造宝剑。现在的平水铜矿附近,尚有铸铺山和欧冶大井遗址。富有诗情画意的若耶溪,使历代的文人雅士流连忘返。唐代独孤及的“万山苍翠色,两溪清浅流”,孟浩然的“白首垂钓翁,新装浣纱女”,李白的“若耶溪畔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丘为的”一川草长绿,四时那得辨“等诗句,都生动地描绘了若耶溪两岸的美丽的风光。此外,如唐代的崔颢元、刘长卿,宋代的王安石、苏东坡、陆游,明代的王守仁、徐渭、王思任等文人学士,也都泛舟若耶,留下了许多丽词佳文。
“如果古时候就把景区划分等级的化,那若耶溪应该算得上5A级别的景区。”
“说得没错,估计名气比西湖还大,随着若耶溪,这里有当年有名的浙东唐诗之路……”
沿104国道往东南方向十几公里,便到了沃州湖。但见湖畔山峦层林尽染,烟霭迷离。想当年众多文人骚客从淮地扬州经运河南下,入绍兴古鉴湖,后沿浙东运河、曹娥江往南折入剡溪,经天姥山,溯源至石梁而登天台山。这条路上,曾飘逸着沁人心脾的翰墨清香,也曾留有“王谢风流”快意了的行囊。
眼前掩映在薄雾下的沃州湖,正是“唐诗之路”上的璀璨明珠,是白居易盛赞的“东南山水之眉目”。山似黛眉,水如秋波,这堆垒起千百年秀色的沃州湖不施粉黛,却分外迷人。一片天光云影下,可还有魏晋国师竺道潜筑庐而居的水帘洞?可还能听到王羲之、许洵等十八名士的村野牧歌?而那入剡避难、于沃州一隐七年的的刘长卿的身影要往何处去寻?
“沃州山在剡溪之侧,与天姥山隔溪相望。大唐开元十四年的秋天,李白脚踏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朝天姥山而去。他是乘一蚱蜢小舟,沿水路来到新昌的。他与天姥山的缘分也远不止此。李白一生四次登临天姥山,即使天宝四年,李白在千里之遥的四川,仍不忘梦游天姥吟留别,欲一夜飞度镜湖月。在李白轻舟过后不久,被他称为“风流天下闻”的孟夫子孟浩然往游吴越,在剡中逗留了二三年;几乎与孟浩然同时来到剡中的,是忧国忧民的少陵野老——杜甫,这一年,杜甫20岁,留下了“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的佳句。”
“对此,我也颇有感受,曾经试着在地图上找到天姥山,可是怎么也圈不出这个点。但是,如果翻开唐诗地图,天姥山就是一座高峰,一座屹立于唐代知识分子心中的文化名山。然而,李白纵情歌咏的天姥山,如今却显得有些寂静。天姥山在盛极一时后,终是躲进了江南的烟雨里,看沧海桑田,听风起云涌。”
“到底是怎样的风情?才能引得这些文人骚客如此载酒扬帆,酬唱山水间?”
这个疑问,自俯瞰沃州湖起,至徘徊天姥山,一直在眼前观景的人心中萦绕不绝,却至今依旧不得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