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水太凉头皮太痒

南明同时受到北面和西面的攻击,灭亡已在旦夕之间。

为了防御来自北方的威胁,南明朝廷在江北开设四藩,兴平伯高杰镇守徐州、泗州,东平伯刘泽清防守淮安、扬州,广昌伯刘良佐镇守凤阳、寿州,靖南侯黄德功镇守滁州、和州。但江北四镇的这些军阀,除了黄德功之外,他们祸害百姓个个都是能手,但若是让他们对抗大清,则个个都成了怂蛋,还没等满清到来,就纷纷不战而逃或干脆不战而降。

江北四镇之一的刘泽清,他原先是山东总兵。大顺军迫近北京时,崇祯帝命山洞总兵刘泽清率部火速入卫京师,他谎称坠马受伤,拒不奉诏,不久大顺军进入山洞,他带领主力向南逃至淮安。后来大顺军被清军击败,山东自然也成为清军的地盘。清军南下时,扬州告急,南明朝廷命令刘泽清等人前往增援,可是他已经暗中策划向清朝投降了。刘泽清投降后,被清朝解除了兵权,后来清朝讨厌他的反复无常,将他和他兄弟几人凌迟处死。

刘良佐在清军南下时,主动率兵十万来降。后来主动帮助满清劝降黄德功。

高杰,原本是李自成的手下,由于同李自成的妻子刑氏私通,担心被李自成发觉,就策划向明军投降。高杰为人荒淫狠毒,他的军队军纪败坏,高杰驻军扬州城外时,坚决要求进入城内。扬州百姓害怕高杰不让他们进来,高杰一怒之下,居然率军攻打扬州城,天天抢劫乡村中的妇女。扬州知府马鸣录、推官汤来贺顽强的防守了一个多月。最终史可法打算把瓜州给高杰,他才停止攻城。后来高杰被河南总兵许定国设计所杀,扬州百姓听说他死后都相互庆贺。

黄德功行伍出身,在对农民军的战争中,黄德功迫降五营兵,擒马武,杀王兴国,破张献忠,战功赫赫。崇祯末年,封靖南伯,南明时晋为侯爵。后被满清包围,刘良佐在岸上大呼招降,黄德功怒斥他,刘良佐却乘其不备,突然朝他施放冷箭,一箭射穿了他的喉咙,眼见大势已去,黄德功抽刀自杀,光荣战死。

清军在摄政王多尔衮的弟弟豫王多铎的率领下,分兵毫州、徐州两路,向南推进,势如破竹,直至扬州。史可法收兵退保扬州,刘泽清、刘良佐以入卫南京为名,率部南逃。扬州被十万清军包围,而城内却只有一万守军,史可法急令各镇赴援,均无响应。

史可法统帅全军,坚守孤城。多铎派明降将劝降,后多尔衮致书诱降,史可法回信拒绝投降。在坚守了一个月之后,终因弹尽粮绝,城陷,史可法被抓后,多铎以宾礼相待,口称先生,百般诱降,许以高官厚禄。但史可法不为所动,英勇就义。扬州人在史可法领导下对满人的顽强抵抗,惹恼了统帅多铎,清军在占领扬州后,纵兵屠掠,十日不封刀,史称扬州十日,全城100多万扬州百姓惨遭清军屠杀。

历史上,除了令人发指的扬州十日外,后来又发生了嘉定三屠,苏州大屠杀,江阴大屠杀、南昌大屠杀、昆山大屠杀,嘉兴大屠杀、海宁大屠杀、四川大屠杀...据历史考证,清军入关后,据保守估计,屠杀的汉人达到五千万以上,可以说满人对汉人的暴行比日军的暴行更加凶残百倍。

满人在辽东从杀富户和杀穷鬼开始,对汉人实行的就是种族灭绝政策,只不过最后满人统治者觉得若是将汉人杀光了,就没有人给他们交税了,没有人供他们奴役剥削和吸血,满虫就无法过上腐朽堕落潇洒快乐的寄生生活了,因此才决定将有血性的汉人统统杀光,只留下被打断骨头的懦弱不敢反抗的汉人,成为满人世代的奴隶,满人则成为高高在上的主子,享受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统治阶级腐朽生活。

鞑子一路基本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就兵临南京城下,眼看南京城就要被攻陷。

钱谦益的府上,钱谦益对柳如是非常的喜爱,柳如是也感于他的真心,渐渐互生情愫,夫妻两相敬如宾。

眼看南京即将城破,柳如是一心殉国,欲与钱谦益相伴投河自尽,钱谦益对她的想法却不予应答,他沉默不语的围着水池环绕了几周,最终下水试一下,道:“水太凉了,不能下。”柳如是一听满是激愤,一心向死并纵身一跃欲沉入水池底,被钱谦益硬生生拖着救了回来。

钱谦益平日里满口忠君爱国,到头来却不如一个青楼女子。他表面道貌岸然,内心却虚伪至极。

南京的皇宫之内,朱尔旦望着城外杀声震天,知道自己大势已去。他忍辱负重、苦心积虑了这么久,没想到却只做了短短几个月的皇帝。他很不甘心,他拿着一把火把,狂笑道:“哈哈哈,朕的江山,是朕的,谁也拿不走!”

朱尔旦决定与他的宫殿一起毁灭,很快宫殿火光冲天,朱尔旦和宫殿一起化为了灰烬。

很快,多铎攻克南京,包括内阁首辅马士英在内,无数的南明官员和普通士绅百姓自杀殉国,与马士英等有气节的大臣不同,钱谦益却和城伯赵之龙率在南京的文武大臣向清军投降。那天,柳如是特意身着大红袍,在一群投降的男人丛中倍加醒目,明朝的皇帝姓朱,朱就是红,柳如是心系大明,但无奈只能随夫投降,这些所谓的堂堂的七尺男儿比起她一个文弱的女子。

为献媚讨好新主子,在多铎进入南京的前两天,早已准备投降的赵之龙等人还主动剃去了头发,留起了金钱鼠尾辫,随后,魏国公、安远侯等明朝勋臣也纷纷效仿。

他们原本以为此举定会受到豫王多铎的赞赏,谁料不但没有受到多铎的赞赏,却遭到了一番羞辱。

因为对这些软骨头的这种无耻行径,就连多铎都感到十分的恶心,不但狠狠的唾骂了他们一番,还贴出告示:“剃头一事,本国相沿成俗。今大兵所到,剃武不剃文,剃兵不剃民。尔等毋得不遵法度,自行剃之。前有无耻官员先剃求见,本国已经唾骂,特示。”

原来,在清军入关之后,因为明朝百姓的激烈反抗,在剃发令的执行上出现过几次反复。清军刚刚入关之时,命明朝官民“凡投诚官吏军民,皆著剃发,衣冠悉尊本朝制度,各官宜痛改故明陋习。”但是,这却起了反作用,因为百姓的反抗,多尔衮及时调整了剃发令的执行。宣布“予前因归顺之民无所分别,故令其剃发以别顺逆。今闻甚拂民意,反非予以文教定民之本心矣。自兹以后,天下臣民照旧束发,悉从其变。”

而赵之龙等人剃发向多铎献媚,当时执行的政策是“天下臣民照旧束发”,赵之龙等人的马屁正好拍到了马腿上,于是才有了多铎羞辱赵之龙等人的事情。

北京城,顺治帝已经在北京登基,一日早朝钱,一名汉人官员进来后,令众人吃惊的是,只见他同满人一样,不但剃了发,留了一根金钱鼠尾的鞭子,还改穿了满族官吏的服饰。

这名汉人官员名叫孙之獬,字龙拂,山东省淄川县人。天启二年举进士,为庶吉士,继为翰林院检讨。天启七年充顺天乡试正考宫。崇祯初年,廷臣请毁《三朝要典》,独哭争,遂被列入阉党逆案,革职为民。清入关后,召他入京,授官礼部右侍郎。

原来孙之獬为得满清欢心,有心“标异而示亲”。这一日上朝时他变得“焕然一新”。不过当时,朝臣分满汉两班,上朝的时候,满班大臣说他是汉人,不许他入班;汉班大臣说他是满人打扮,也不要他。徘徊于两班之间的孙之獬进退不得,狼狈万状。

孙之獬一怒之下便上疏提议让朝廷之前颁布的剃发令加快执行。疏言:“陛下平定中国,万事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从陛下也。”

多尔衮问群臣有何看法,大多数汉臣都反对,认为留发是汉人几千年的传统,强制剃发会引起汉人的强烈反抗。

多尔衮脸上很不悦,侯方域看出了多尔衮脸上的神色,他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因为劝降左良玉有功,他被多尔衮封为礼部员外郎。在崇祯朝时,侯方域由于科举失意,而吴伟却考中了头名,强烈的心理不平衡,他带领举子到皇宫外抗议科举舞弊不公,被崇祯下旨终身不得参加科举,这是他心里永远的痛,也变成了他对大明刻骨的仇恨。

为了取悦多尔衮,以及怀着对前朝刻骨铭心的仇恨,侯方域站出来道:“奴才觉得孙大人所言有理,如今要想瓦解汉人的斗志,之所以反抗,惟有断掉他们的头发,改变他们的服饰,这样才能彻底断绝与前朝的关系,彻底融入我大清,成为我大清的忠实的奴才。微臣以为剃发易服之事刻不容缓,应该立即在全国执行。谁若不从,军法处置!”

侯方域的话正合多尔衮的心意,多尔衮脸上露出了笑容,赞许的朝这两个大清忠实的狗奴才、铁杆汉奸点了点头。

历来做官者多有为了利禄而卖身投敌的,但他们一般都要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例如“被逼无奈”、“同存共荣”等等,以掩饰自己的贰臣身份。明末有一大批明朝官员降清,他们对外说是因为清军帮他们打李自成,为明朝报了仇,所以他们投降了清廷。但类似“羞向两天传姓字”的高调他们平日也唱过,因而在做了贰臣后心里还是有些愧疚的,哪怕在“以暴易暴”之后,也尽量少去助纣为虐、为虎作伥。虽然汉官因为各种原因投靠了满清,但他们也是尽量保持汉人的利益和尊严,即使是以卖主求荣而闻名于史的吴三桂,也曾当面劝阻过多尔衮剃发令的实施。

像孙之獬和侯方域他们两人,为博得满人主子欢喜不惜出卖自己同胞的尊严,丝毫没有原则和底线的汉奸,汉官也深以为耻,不屑与之为伍,从此之后对两人是避而远之。

多尔衮采纳了孙之獬的提议,再次颁发“剃发令”,规定:“全国官民,京城内外限十日,直隶及各省地方以布文到日亦限十日,全部剃发。”并提出了残酷的“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剃发,本是流行于满族的习俗,而几千年来汉人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观念,成年后是不剃发的,“衣冠束发”成为汉人的外在标志。剃发严重伤害了汉人的感情,使他们失去了作为汉人的外在标志和不做奴隶的最后一道心理防线。人们纷起抗争,悲壮激烈的反剃发斗争风起云涌。

当时反剃发有多么惨烈、流过多少血泪,我们是难以想象的。王家桢《研堂见闻杂记》对这一段历史有很清楚的记载:中原之民,无不人人思挺螳臂,拒蛙斗,处处蜂起,江南百万生灵,尽膏草野,皆之獬一言激之也。原其心,止起于贪慕富贵,一念无耻,遂酿荼毒无穷之祸……”

不过这个不惜为了献媚满人主子,出卖自己民族尊严的汉奸孙之獬最终也没有落得好下场。由于他的为人实在太差,就连他的满人主子也对他非常的鄙夷,后以“久任无功,市恩沽誉”,被革职为民。

后来山东爆发了谢迁领导的农民起义,这时孙之獬正巧革职为民返回家乡。农民军攻入淄川,将其活捉,五花大绑示众街市,人们在他身上遍刺针孔,插上毛发,以惩罚其献媚清廷,创下剃发残害同胞的罪行。众人将其斩首市曹,暴尸通衢。消息传出,人们无不拍手称快,皆云罪有应得。

孙之獬的死讯传到京城,顺治帝给吏部下旨,讨论抚恤之事。侍郎陈名夏、金之俊建议,恢复孙之獬的原有官职,并给予抚恤;马光辉及启心郎宁古里建议,孙之獬已被削去官籍,不应当给予抚恤。“两议上,命用光辉议。”即两个议案一同上报朝廷,顺治帝最后采用了马光辉的建议,没有给予孙之獬任何旌表和抚恤。可叹这个汉奸最终落了个人人唾弃的下场,留下了千古骂名!

当清军下达“剃发令”,自然也引起南京城百姓的强烈反抗,而钱谦益这老东西的表现更加令人愤恨。他早上一起来,不动声色的对家人说:“头皮痒的厉害!”说完便一个人出门了,不长时间,钱谦益回来了,剃了发梳了辫子,优哉游哉地踱进家门,无耻之极!柳如是终于看清了他这个所谓大明忠臣的嘴脸,她的心也彻底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