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诸葛三友

崔钧、石韬、孟建三人跋山涉水,来到河北,正值袁熙实行新政选拔人才,顿觉新奇,三人便选择汉学基地,一探究竟。

报名来学习书法的人真不少,结果三人碰到了老熟人黄承彦,他乡遇故知,自然欣喜,询问之下才知汉学基地有规定,书法是为官基础,书法优秀者才有被选拔为文官的机会。

黄承彦自然知道崔钧、石韬、孟建都是难得的人才,书法不在话下,便想要向袁熙推荐。崔州平正色道:“承彦兄,既然汉学基地有规定,就要按照规矩办事,岂能因为你我相识,而坏了规矩!”

崔钧,字州平,是个正直之人,对事不对人,就算他父亲犯错,他也不能坐视不管。崔州平的父亲便是崔烈,因为买官而身居三公之一的太尉,崔州平就十分反感,因此父子矛盾,被逐出家门,开始云游四海,结交了荆州名士水镜先生、黄承彦,并和诸葛亮、徐庶志同道合,亦师亦友。

黄承彦见崔州平执着,便道:“崔老弟所言有理,那就请三位老弟五日后来参加书法大赛,凭你们的实力胜出,再上报汉学基地总监审配。”

五日后,黄承彦主持汉学基地的第一次书法大赛,虽然河北世家子弟练习书法的不在少数,不过比起崔钧、石韬、孟建三人,还是有差距,三人自然是名列三甲,黄承彦将三人名单和作品交予审配查阅。

审配欣赏三人书法作品,暗自吃惊,不过自己却没有听说过三人名号,询问黄承彦道:“黄考官可知三人来历,此三人书法不似无名之辈?”

黄承彦回答道:“审总监过奖了,此三人是我在荆州好友,虽是闲散之人,不过正赶上河北选拔人才,特来一试。”

审配点点头道:“河北正值用人之际,既然通过考察,自当录用,还请黄考官将三人带至我府上,审某考察一番,也好任命职务。”

崔钧、石韬、孟建来见审配,审配见三人儒士打扮,仪表堂堂,考究道:“三位从荆州远到而来,不知河北比荆州如何?”

三人之中,孟建最能说话,想了想,上前道:“河北和荆州同属富饶之地,唯一的区别在于大将军能知人善用,改革旧制,而荆州牧刘表不思进取,不识贤才。”

这回答十分巧妙,河北的强大在于大将军袁熙,自己在荆州不得志不是因为自己无能,而是荆州刘表无识人之能。

审配想起袁熙说荆州乃卧虎藏龙之地,深以为然,这三人虽是久居山林,却不是简单人物,询问道:“公等久在荆州,可知荆州卧龙、凤雏?”

崔钧和诸葛亮关系最好,对诸葛亮最是推崇,侃侃而谈道:“卧龙正是我三人好友,复姓诸葛单名亮,字孔明,常自比管仲乐毅,有经天纬地之才。凤雏乃是庞统,此人行事不拘一格,有如天马行空。”

审配暗想,三人乃卧龙凤雏好友,定有吹棒之嫌,也好叫自己不要小觑了他们,以为这三人虽然有才,却是狂妄之辈,故意道:“大将军曾有意卧龙凤雏,可惜两人不知趣,既然两位是卧龙凤雏好友,定然与之相差无几,配自当推荐各位于大将军。”

一直没有说话的石韬摇摇头道:“审大人小看卧龙凤雏了,水镜先生有言,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不是我三人可比。”

审配从三人的评价中肯定卧龙凤雏是难得大才,叹息不已,不过这三人回答神态自若,也不是简单之人,便准备向袁熙推荐三人。

一日后,审配、黄承彦、崔钧、石韬、孟建五人前来大将军府求见袁熙。袁熙听说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前来,热情招待道:“久闻三位先生大名,今天来投河北,真是天助我也。”

崔州平谦虚回礼道:“久闻大将军礼贤下士,果然名不虚传,河北选拔人才独具一格,不再局限于世家大族,给了天下寒门报效国家的机会,实乃当世明主。”

袁熙叹息道:“可惜诸葛孔明、徐元直不顺天意,偏偏要辅助刘玄德,也许可以成就一方霸业,不过这只会阻挡天下统一的脚步,而受苦的只是黎明百姓。”

审配疑问道:“刘玄德兵不过万人,将不过数人,一直是曹孟德手下败将,现在只有新野一地,就算诸葛孔明计谋再高,恐怕也辅助刘玄德成就霸业。”

袁熙解释道:“刘玄德失败,不是他无能,而是曹孟德太强。徐元直善于排兵布阵,却不知心机,故有南阳之败。诸葛孔明在战略上更胜徐元直,刘玄德如虎添翼,一旦刘表身亡,荆州必落入刘玄德之手。“

黄承彦、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四人久居荆州,刘备在荆州深得民心,有诸葛亮和徐庶相助,很有可能反客为主,夺取荆州。

不过袁熙远在河北就可以未卜先知,能力绝对不再孔明之下,难怪能统领河北,成为大汉第一诸侯。崔州平询问道:”既然大将军对天下局势了然指掌,何不先发制人?“

“荆州跟河北隔着一个中原,本大将军是有心无力,曹孟德也是个难缠的对手,不知如何先发制人,还请先生教我!”袁熙虚心地向崔州平请教道。

崔州平道:“既然刘玄德要在刘表死后,才能夺取荆州,河北便可以联合江东、荆州先消灭了中原曹操,待刘表病逝,直接领兵南下,劝降荆州,不给刘玄德机会,孔明亦无能为力。”

黄承彦自然也想重返荆州,恢复黄家的声望,支持道:”大将军若有需要,黄氏一族愿为先锋,说服荆州众臣投靠大将军。“

经过两人的提醒,袁熙才醒悟过来,现在只是建安六年,刘表是建安十三年才病逝的,七年的时间,足够平定中原。在刘表病逝之后,自己可以效仿历史上的曹操,率军南下,威逼荆州投降,刘备有诸葛亮相助又怎样,自己可是有了曹操失败的前车之鉴,岂会还有赤壁之败?

袁熙大喜道:”两位所言极是,河北首先要解决的还是中原曹操这个心腹大患,不知众人可有平定中原良策?”

三人从荆州来河北的路上,早就商讨过河北平定中原的计策,石广元建议道:“中原乃兵家必争之地,强敌环绕,大将军可令天下诸侯一起攻之,平分中原之地。不过要消灭曹操,还是要靠大将军,只要大将军击败曹军主力,孙权、刘备、马腾、韩遂这些人定会拼命强夺中原地盘、人才、物资。”

这些袁熙岂会不明白,只是象征性地夸奖道:“广元先生所言有理,不知我军当从哪路进攻中原最为稳妥?”

石韬肯定道:“大将军可令人把手黄河险要,从虎牢关佯攻许昌,吸引曹军主力,虎牢关进可攻,退可守,而且不易暴露河北虚实。另外派一大将,率领大军进攻徐州,徐州地势平坦,利于骑兵作战,曹操生性多疑,不敢轻易前往支援徐州,徐州必被大将军所得。”

袁熙大喜,不过担忧道:“先生之策令熙茅塞顿开,只是孙权、刘备、马腾三人都好说,就是韩遂,此人阴险狡诈,说不定会与曹操结盟,攻取关中三辅。”

石韬道:“韩遂虽然阴险狡诈,不过胸无大志,只想割据一方,所虑者便是西凉马腾。只要大将军派遣使者说服两人一同领兵攻打中原,以马腾制衡韩遂,韩遂自然不敢打关中三辅的主意。”

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能成为诸葛亮、徐庶好友,果然才识出众,袁熙挽留道:“不知三位先生可愿在我河北为官?”

石广元、孟公威在与袁熙的一番交谈中,得知大将军袁熙不止能礼贤下士、任用贤能,更是能深谋远虑、未雨绸缪,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是当世明主,将来成就不可限量,决定听从袁熙的安排,为河北效力。

崔州平出生涿郡,本就是河北之人,不过自从父亲买官之事,就对当官不敢兴趣,婉拒道:“钧只是纸上谈兵,难登大雅之堂,怕误了大将军的大业。”

黄承彦对崔州平十分了解,知道他学识虽高,却无心仕途,不过适合教书育人,对袁熙道:“自从大将军的新政实行以来,许多寒门子弟都渴望习得一技之长,来汉学基地报名之人数不胜数,既然州平不愿为官,不如来汉学基地教人识字书法。”

袁熙也没有勉强,询问崔州平的意思,崔州平思考一会,请求道:“教书育人正是钧之所愿,有才之人更需有德,还望大将军成全。”

石广元、孟公威被安排在贾诩麾下,共同参与军机大事,协助贾诩监督制造基地,崔州平前往汉学基地和黄承彦一起教人识字书法,替代蔡琰的工作。蔡琰则专心在家,与甄宓一起修撰汉朝在战争中失落的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