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族群关系
- 马戎丛书主编
- 1637字
- 2025-02-22 11:16:41
结束语
近年来国内一些地区的民族关系明显恶化,如何改善民族关系已经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大事。自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成立以来,二中全会和三中全会都没有专门讨论民族问题。如《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2013.11.12)中虽然提出了“四个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但是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对于如何完善其他三个制度都有大段说明,对于如何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没有具体的说明。只是强调要“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同时在以习近平个人名义发表的《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只字未提民族问题。这表明中央计划召开专门的工作会议来集中讨论和研究中国的民族问题。
2015年5月底召开的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9月底召开的第四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心议题即是中国的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这两次会议文件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了当前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的方方面面问题,对国内民族理论界的争论定下了基调。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一方面在政治上肯定了我国民族理论和制度,同时另一方面在“阶段性特征”这个新提法下要求必须“开拓创新,从实际出发”,这为今后的理论反思和民族工作提供了新的通道与空间。中国国土辽阔,在这片国土上居住着众多具有不同文化和发展历史的群体,近代西方“民族”概念和民族主义思潮引入中国之后,如何重新凝聚成为一个现代的民族国家必然要经历一个非常曲折的过程,这样的历史背景与现实国情也使得今天中国社会面临的民族问题特别复杂,在处理民族问题的过程中,如何说,如何做,由谁说,由谁做,哪些多做少说,哪些只做不说,还有哪些不做不说但乐见其成,要把握好界限,拿捏好分寸。这里不仅在政策设计时需要有高屋建瓴的历史感悟,在操作中如何把握方向和拿捏分寸也需要高度的政治智慧和实践经验。
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全国所有省区市的“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民族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从政治上把握民族关系、看待民族问题”,把民族团结视为“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这就把我国民族工作的重要性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级政府都必须高度重视的一项核心工作,这对于全国人民都来共同关心民族问题、都来努力了解中华民族的所有成员、都来为促进本地区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做出努力,都来为加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添砖加瓦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这对我国民族关系的改善必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都永浩,2010, 《华夏-汉族、中华民族与中国人?》, 《民族工作研究》2010年第4期,第11~21页。
费孝通,1989,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北京大学学报》1989年第4期,第1~19页。
郝时远等,2013, 《构建新型民族关系》, 《领导者》2013年8月总第53期,第79~100页。
胡鞍钢、胡联合,2011, 《第二代民族政策:促进民族交融一体和繁荣一体》,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第1~12页。
列宁,1914, 《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 《列宁全集》第2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35页。
列宁,1916, 《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自决权》, 《列宁全集》第2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37~150页。
马戎,1996, 《西藏的人口与社会》,北京:同心出版社。
马戎,2000, 《关于民族研究的几个问题》, 《北京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第132~143页。
马戎,2004, 《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 《北京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第122~133页。
马戎,2010, 《中国社会的另一类“二元结构”》, 《北京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第93~103页。
马戎,2011, 《21世纪的中国是否面临国家分裂的风险》(下), 《领导者》2011年4月(总第39期),第72~85页。
马戎,2013, 《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就业人口的职业结构变迁与跨地域流动——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的初步分析》,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第1~15页。
朱维群,2012, 《对当前民族领域问题的几点思考》,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时报》2012年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