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弟二百七十七章自投罗网的贾诩

北地廉县县廨。

一个年近四旬的汉人穿着洗的发白的直裾深袍,头戴梁冠、面带病色的中年人在县廨外的犄角旮旯里不时眺望县廨大门。

一个县属吏从县廨门里走出,中年人眉头一蹙便松,努力挤出一丝笑容,举步朝县廨走去。

“先生且留步。”

中年人喊住那属吏。

属吏一愣,左右张望见无人,又打量中年的服饰,才指着自己道:“先生,是在叫某。”

“正是,不知阎公可在府内。”

中年人面带微笑的说。

属吏听闻阎公脸色一肃,恭敬的问道:“您说得可是阎县长。”

中年人笑着点头。

属吏道:“阎县长最近不在府内,已前往美稷述职。”

中年人的笑容僵住,须臾道:“既如此,那某先告辞。”

属吏看着中年人扭头就走,道:“先生,可留下名号,待阎县长返回后,某好告知阎县长。”

中年人闻言脚步一滞,犹豫道:“某乃武威文和。”

“武威文和。”

属吏听到这名字有点耳熟,一时间又想不起,那中年人疾步而去。

属吏心中生疑,正要扭头回县廨问问,刚迈入门槛,脑海陡然升起一个人名,武威贾诩贾文和,莫非是他?

“先生,且留步。”

属吏忙扭过身去追,那中年人闻言脚下却更快。

属吏要见中年人的身影要没入巷子,对门卫喝道:“还愣着做什么,快把先生留住。”

门卫忙跑步上前去追那中年人。

属吏满头大汗的跑过去,只见那中年人已被两个门卫按在地上,顿时心惊肉跳喝道:“还不把先生放开,说把先生留步,不是按住。”

属吏忙把中年人从地上扶起,陪着小心问道:“先生没事吧!”

中年人因小跑脸色潮红,气喘吁吁,下意识摔着自己被扭痛的两个臂膀。

属吏见状,忙呵斥两个门卫:“谁让尔等对先生下这么重的手,还不向先生请罪。”

中年人忙道:“不用,不用,某还没那么娇贵,某只是想问先生为何要留某?”

属吏整了整衣冠,恭敬的道:“先生可是武威贾诩贾文和?”

中年人眼睛闪过一丝惊诧,随即恢复正常,不过却没瞒过正紧盯着他的属吏,属吏大喜道:“果然是先生,明公及阎公可是念叨先生好久,明公更是有言:见到先生,当速请先生前往美稷一行。”

“啊?误会了,某并非是贾诩,乃贾诩之好友温禾,温润的温,禾苗的禾。”

中年人平静的道。

属吏差点就信了,笑道:“既然是文和先生的好友,又认识阎公,少不得劳烦您去一趟美稷,您的家属在吗?在的话一起去。”

中年人眼皮一垂,道:“某是独自前来投靠阎公的。”

属吏道:“温君,且随某入县廨,稍作休息便前往美稷,说不定能碰到阎公。”

中年人无奈只能跟属吏回去。

属吏告知郝萌后,郝萌立刻派了一屯轻骑护佑温禾前往美稷。

温禾几次想逃,可面对一点不恤私情的系统骑兵到处吃瘪,人情不管用,任你再有七窍玲珑心也只能憋着。

温禾到达美稷的时候正好遇到要回来阎忠,阎忠看到被系统骑兵团团围住的温禾大惊,道:“文和,你这是怎么了?”

“阎公,温君并未犯事,某只是护送他来美稷。”

属吏上前解释道。

阎忠悬着的心落下来,又听属吏道:“这位温君自称是阎公的故人,这一路走来可没少折腾,故某才派人将其护住。”

“哈哈!”

阎忠闻言大笑,贾诩如何多智他可是深有体会,最有名的就是借段颎的虎皮唬得数千羌胡骑兵对其顶礼膜拜。

“文和呀!你来的不巧,明公刚刚启程前往雒阳。”

阎忠拍了拍属吏的臂膀,属吏会意让系统骑兵散开。

贾诩道:“其实诩是来投奔阎公的。”

阎忠道:“你可是让我好找啊!既然明公已走,追赶也不急在这一时,你我且去英雄楼聊聊,叙叙旧!可以吧!曹户曹。”

曹户曹陪笑道:“阎公,您说了算,只是这位温君可是明公要得人,阎公不要徇私。”

阎忠脸一正道:“放心,吾自有分寸。”

“那阎公自便,某还有公务去办。”

曹户曹很眼色的离开。

阎忠带着贾诩及随从前往英雄楼,二人一番寒暄后。

贾诩依旧稳如泰山,忍不住气的反倒是阎忠,问道:“文和兄,你此番前往廉县,可是为了求职。”

贾诩微微一笑,道:“非也!实乃为讨晚饭吃,那董仲颖在凉州横征暴敛,弟实在是过不下,听说兄在廉县做县长,特来讨些粮食。”

“你呀!你呀!真是熟透的鸭子,嘴硬。”

阎忠见在贾诩身上讨不得好去,索性不再揶揄他,沉声道:“王公北伐大获全胜,如果你早来半年,必能凭借此功谋个一官半职。”

贾诩眼里闪过一丝阴霾,正是因为王玢北伐得胜他才前来,不然还不如在武威老家授学养名。

君不见窦武、马融、张奂皆是养名许久,然一朝得势便能平步青云。

贾诩家亦不是寒门,出自贾谊一系,他父祖也都两千石的大员,比段颎家世还要显赫。

可惜自其父因罪迁往武威,才使得家道中落。

因党锢而声名鹊起的贾彪,跟贾诩本是同族,只因其父徙居武威才断了联系。

年青的贾诩一心想为父正名,可惜前往雒阳求学时得了重病,不得不返回家乡。

这一路向东的旅行让贾诩明白:所谓名士并不看真才实学,而是看你是否有德?何为有德,那就是少年时是否知书达理——如孔融让梨。

说白就是是否有师承,家世。

而这俩样,他都没有。

贾诩在家养病的时日明白,出人头地不一定非得做官,也可以为将,于是他去投靠董卓。

董卓的手下见他武艺一般,贾诩甚至没见到董卓的面,贾诩伤心下回老家日习弓马夜读书。

本已死心,可却听到传言,威震朔方的王使君欲征辟自己,贾诩蠢蠢欲动,可想及前几番的遭遇,他决定等等。

这一等就错过北伐。

人一旦成名就会飘,贾诩真怕王玢翘起来不要自己,于是悄悄地去找阎忠,希望阎忠给自己搭桥辅路。

阎忠识贾诩于少年时,这些年偶有书信来往却彼此心意相通,道:“文和,王公谦卑有礼,心胸宽广,来日前途不可限量,你我亦可趁势而起。”

阎忠乃汉阳名士,能入贾诩眼自然非虚士,他的赞赏再加际遇由不得贾诩怀疑,良久道:“还望兄多加提携。”

“哈哈!你我兄弟携手同行才是美事一件。”

阎忠抚须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