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王马共天下/石勒读《汉书》

王马共天下:



永嘉元年(公元307年)七月,朝廷命镇守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的琅琊王司马睿移镇建邺(今江苏南京),又任命王衍弟王澄为荆州都督,族弟王敦为扬州刺史。建兴四年(公元316年)十一月,愍帝向刘聪投降,西晋灭亡。

建兴五年(公元307年)三月,晋愍帝被杀的消息传到建邺。琅琊王的僚属全都上表劝司马睿即皇帝位。司马睿(公元276年~322年),字景文,司马懿的长孙,十日,司马睿于健康即位称帝,是为晋元帝。东晋王朝正式建立。建邺为了避愍帝司马邺的讳,改称健康。司马睿宣布大赦天下,改元大兴,文武百官都官升二级。

司马睿在西晋皇族中,地位和名望都不太高。晋怀帝的时候,派他去镇守江南。他还带了一批北方的土族官员,其中最有名望的是王导。司马睿把王导看作知心朋友,对他言听计从。

司马睿刚到健康的时候,江南的一些大士族地主嫌他地位低,看不起他,都不来拜见。司马睿为此常常不安,便让王导想想办法。

王导把在扬州做刺史的王敦找来,两人商定了一个主意。

这年三月初三,按照当地的风俗是禊节,百姓和官员都要去江边“求福消灾”。这一天,王导让司马睿坐上华丽的轿子到江边去,前面有仪仗队伍鸣锣开道,王导、王敦和从北方来的大官、名士,一个个骑着高头大马跟在后面,这个大排场一下轰动了健康城。

江南有名的士族士族地主顾荣等听到消息,都跑来观看。他们一见王导、王敦这些有声望的人都这样尊敬司马睿,不禁大吃一惊,怕自己怠慢了司马睿,一个接一个地出来排在路旁拜见司马睿。

从那以后,江南大族纷纷拥护司马睿,司马睿在健康便稳固了地位。

后为,北方战乱不止,一些士族地主便纷纷逃到江南避难。王导劝说司马睿把他们中间有名望的人都吸收到王府来。司马睿听从了王导的意见,前后吸收了一百多人在王府里做官。

司马睿在王导的辅助下,拉拢了江南的士族,又吸收了北方的人才,他的地位就日渐巩固了。

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健康即位,这就是晋元帝。在这以后,晋朝的国都一直在健康。为了和司马炎建立的晋朝(西晋)区别开来,历史上把这个朝代称为东晋。

晋元帝总认为他能得到这个皇位,都是凭王导、王敦兄弟的帮助,所以,对他们特别尊重。他封王导担任尚书,掌管朝内的大权,又让王敦总管军事,又把王家的子弟封了重要官职。

当时,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王与马,共天下。”

王敦掌管军权后,便不把晋元帝放在眼里。晋元帝也看出了王敦的骄横,于是渐渐疏远了王氏兄弟,另外重用了大臣刘隗和刁协。这样,刚刚建立的东晋王朝内部,又出现了裂痕。

————————————————————————————————

石勒读《汉书》:



晋元帝即位不久,汉国国主刘聪就病死了。汉国内部也闹起了分裂,刘聪的侄儿刘曜做了国主。他觉得再用汉朝的名义已失去了意义,便在公元319年改国号为赵。汉国大将石勒在与晋朝的征战中,扩大了势力,不愿再受刘曜的管束,也自称赵王。

石勒是羯族人,祖辈都是羯族部落的小头目。石勒年轻的时候居住在并州,后来并州闹饥荒,他和部落失散了。为了生存,他先后给人家做奴隶、佣人。

石勒受尽苦难的折磨,没有出路,就招集一群流亡的农民,组成了一支强悍的队伍。刘渊起兵以后,石勒前去投奔他,并在刘渊部下当了一员大将。

石勒从小没有受过汉族文化教育,不识字。他担任大将以后,渐渐懂得要成大事业,光靠武力不行,必须要用脑子、用谋略。后来,他把汉族士人张宾请来为他出谋划策。他还收留了一批北方汉族中家境贫寒的读书人,组织了一个“君子营”。

晋大兴二年(公元319年),石勒于襄国(今河北刑台)称王,下令禁止酿酒,郊祀宗庙时用醴代酒。随之,又实行了一系列安民政策,鼓励农民耕田种地,取得成效。中原农业生产得以逐步恢复,石勒势力逐渐强大,国境也不断扩大。光初十二年(公元329年)九月,他的侄子石虎将前赵兵击溃。立国26年的前赵因此灭亡,秦陇的土地全部属于后赵。建平元年(公元330年)二月,后赵群臣请石勒即皇帝位。于是,石勒自称大赵天王,行皇帝事,立世子石弘为太子,立妃刘氏为王后,任命石虎为太尉、尚书令,封为中山王。这一年九月,石勒正式称皇帝,改元建平,以石弘为皇太子,对所有文武大臣都封赏。

石勒即位后,下诏命令公卿以下官员每年举选贤良方正,以广求人才。石勒自己没有文化,但是对读书人却十分重视。他命令部下,如果捉到读书人,不许杀害,一定要送到襄国来让他自己处理。

在张宾的建议下,他又设立了学校,让他部下将领的子弟进学校读书。他还建立了保举和考试的制度,凡是各地保举上来的人经过考核评定,都可以做官。

石勒喜欢书,但自己不识字,就找一些文化人给他读书。他一边听,一边还随时发表自己的见解。

有一次,石勒让人给他读《汉书》,听到有人劝汉高祖封旧六国贵族的后代的那段历史时,他说:“哎!刘邦采取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这样做还能够得天下吗?”讲书的人马上给他解释说,后来由于张良的劝阻,汉高祖才没有这样做。石勒点头说:“这就对啦。”

由于石勒重视文化教育,起用人才,施行开明的政治,后赵初期出现了兴盛的景象。鼎盛时期,其管辖境地南逾淮河,东濒大海,西至河西,北接燕、代。除辽东慕容氏、河西张氏外,后赵占据北方,隔淮河与东晋对峙。

建平四年(公元333年)石勒病逝,他的侄子石虎杀其子而自立为帝,迁都于邺城(今河北临漳)。石虎穷奢极欲,残虐无道。他在长安、邺城大兴土木,建造宫宇无数,奢华无比。为了满足自己荒淫的宫廷生活,他竟政发民间13到20岁的美女3万多人。

此外,石虎穷兵黩武,四处征伐,搞得民生凋敝,百姓痛苦不堪。

后赵太宁元年(公元349年)四月,石虎病亡,后赵乱。永宁二年(公元351年),后赵灭亡,后赵自石勒称赵王,历7主,共32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