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三头对案

李三、梁英和郭连发联手精心策划,成功哄抢了漕运码头朱老爷的粮食仓库,十几万斤粮食一瞬间被数百人一抢而空。一辈子都不可一世,霸道成性的朱老爷连气带吓,再加上儿子的大逆不道,急火攻心,当场伸腿瞪眼儿一命归西。此举狠狠打击了朱家欺行霸市,为所欲为的嚣张气焰,四邻八村的老百姓无不拍手称快。更有那平常忍气吞声,受够了朱家父子窝囊气的漕运粮商,听说了此事以后还在码头上放起了鞭炮。

再说朱三靴子和假洋鬼子兄弟俩,被人出其不意哄抢了粮仓,损失钱财不说还搭上了老父亲一条性命。对此,这哥俩虽然起心里不服气不甘心,但终归法不责众,那么多人参加了哄抢,能找谁说理去呀,只能自认倒霉,真正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可是,老爷子的丧事总得办啊,哥俩知道朱家得罪人太多,在上仓这一片儿没有一点儿人缘。然而,这人要脸,树要皮,何况朱家那么大的事儿。所以,为了把朱老爷的丧事办得风光气派,显得他们家德高望重,送葬的人多,哥俩走遍全镇挨家挨户每家送一两银子,让大家务必赏光到朱老爷灵前吊个纸儿,捧捧场凑个热闹。可是尽管如此,到了出殡那天,除了他家有限的几个亲戚和一行丫鬟仆人以外,街坊四邻竟然一个儿都没到。朱三靴子跳着脚儿大骂乡亲们没良心,拿了朱家的银子竟然不办事儿,声言要报复所有的人。

后来,还是朱家仆人发现了秘密,原来他们哥俩送出去的银子,第二天就回来了,大家都给他们扔回朱家大门外的茅房坑里了,仆人费了好大的劲才从茅房坑里掏出来清洗干净。因此,家财万贯的朱老爷就那么冷冷清清下了葬。

发丧了老爹,朱三靴子越想越恼火,想到自家粮仓被哄抢,老父亲气恨交加一病身亡,总不能就这么过去吧,可又不知道找谁去发泄。思来想去仗着朝中有人,一纸诉状就把这事儿捅到了官府衙门。

蓟县的县太爷接到诉状不敢怠慢,立刻派班头衙役到上仓镇彻查这件事。可是,一大帮班头衙役走街串巷找证人查后台,查来查去也没查出个头绪来。因为,那天参与哄抢朱家粮食仓库的人太多了,不仅附近的住户参与了,而且都是四邻八村到上仓赶集上店的,上千口子人到哪儿去查,都查谁不查谁呀?简直是狗咬尿泡——不知道从哪儿下口。啥叫‘法不责众’啊,这老百姓齐心合力干的事儿,那可是神仙来了都破不了的案子。

那朱家兄弟俩见县衙门来人都破不了案子,心中非常懊恼,最后还是他们的后台朱公公帮着出谋划策,把写好了的状子一级一级递到府衙乃至刑部。也是因为有宫里朱公公的关系,日子不多,朝廷就派下来一个钦差大臣亲自到上仓坐镇,督办此事。

这期间朱三靴子哥俩也没闲着,闷在家里关上房门琢磨来琢磨去,觉得在上仓这块地盘上,在老百姓心目中就属李三名气大,而且专门跟他们作对。朱三靴子随即联想到那天早晨,李三为一个捡粮食粒的白毛老太太急扯白脸跟他理论,还当着不少人的面把他推了个大跟头,让他很没面子。还有那个梁英也不是个好玩意儿,总是故意跟他找茬儿。对了,还有个郭连发,这仨人整天往一块儿摽,能有好主意?哼,这件事儿没准儿就是他们三人鼓动起来的,哼!敢跟我朱某人对着干,这回就让你们尝尝苦头。

想到此,朱三靴子跟他二哥一核计,俩人当即找到钦差大人,大吃一顿之后,又把几根金条往桌子上一拍,一口咬定这事儿就是李三、梁英和郭连发幕后指使并带头挑动起来的。那钦差大人也想快点结案回京复命,收了金条以后立刻就派捕快把他们哥仨传到县衙。到了大堂之上,这哥仨跪在堂前,钦差一拍惊堂木,先问李三:“刁民李三,你可知罪么?”

李三抬起头微微一笑,看着钦差大人,一脸无辜地说:“我自己都不知道我做错了啥,何罪之有哇?”

钦差听罢先是一愣,接着拿出朱三靴子的诉状,说:“有人状告你们三人幕后策划哄抢朱家粮食仓库,可有此事?”

李三又是仰脸微微一笑,反问道:“说我们幕后策划,有啥证据么?”

“这个……”

钦差当时就被问住了。

梁英此时仰起脸,接过话头说:“你们就凭朱家空口无凭一张纸,就把我们几个传来,我还说他朱三靴子逆反朝廷,杀了人呢,你们拘不拘他呀?”

钦差无语。

可是,他收了朱三靴子的贿赂,不整出点儿动静来又实在没法交代。正沉吟着,不知从哪儿审问好,倒是郭连发一句话提醒了他,郭连发说:“既然是上仓镇周边老百姓哄抢的朱家粮食仓库,你们官府为啥不多找几个当时参与抢粮食的老百姓,让他们出来作证呢?”

梁英跟着说:“是啊,这干啥都得有个真凭实据,俗话说当面锣对面鼓,多找几个证人来作证,三头对案,也好洗清我们哥仨的罪名,要不让我们哥们儿背着这个黑锅冤不冤啊?”

想那钦差大人也是个刚正不阿的人,听李三他们哥仨这么一说,也觉出来此事其中必有隐情。所以,尽管一旁的朱三靴子一个劲儿给他递眼色、努嘴,他也顾不上了,立刻派人到上仓镇找证人。

没想到,那几个捕快到了上仓镇,人们一听说朝廷来了钦差大臣要处理码头上抢朱家粮食的事,而且要治李三、梁英和郭连发的罪,没等招呼竟然呼啦啦涌出来上百口子人,浩浩荡荡进了蓟州城,把个县衙围了个水泄不通。更令人叫绝的是,这些人就跟一个娘胎里生出来的一样,众口一词:“大人呐,我们那天根本就没人抢粮食,是朱老爷良心发现,知道当地闹水灾,粮食颗粒无收,老百姓没法儿活,主动开仓放粮,救济灾民的。朱老爷的大恩大德我们会记一辈子的,跟他们哥仨一点关系都没有哇。”

钦差大臣一听,这案子没法办啦,折腾了半天原来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粮商开仓放粮接济灾民,老百姓欢欣鼓舞,这可是为朝廷分忧的大好事、大善事啊,怎么他的后人倒要告状抓人呢?真是荒唐。

“嗨——”

钦差长叹一声,挥挥手,让李三、梁英和郭连发带着那百十口子证人该干嘛干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