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盆腔炎导致输卵管不通治验

盆腔炎是已婚妇女的常见多发病,因盆腔炎而致继发不孕者亦为数不少。笔者遵循辨证论治、同中求异的治疗原则,并结合现代医学有关检测方法和治疗手段,治疗盆腔炎导致的继发不孕,取得满意效果。现小结如下:

(一)病例一

李某,30岁,干部。1987年5月7日初诊。患者于1984年3月因宫外孕行右侧输卵管切除术,继而3年不孕。月经期、经前乳胀,经期腹痛,经量偏多有瘀块,历8~10天方净。平素常发少腹痛,通液检查提示输卵管不通。B超检查:右侧附件有一1.7cm×1.9cm之囊性包块。测基础体温显示黄体功能欠佳。舌质暗,苔薄,脉弦细。证系肝郁气滞血瘀兼肾虚。因患者正值月经中期,故首拟养血化瘀佐以补肾法。处方:

当归15g 丹参15g 牛膝12g 淫羊藿12g

生地黄15g 泽兰15g 枳壳12g 巴戟天12g

炒蒲黄15g 白芍12g 菟丝子12g 川芎5g

下次月经前一周改用调肝化瘀法。处方:

当归15g 丹参15g 丹皮12g 牛膝12g

郁金15g 赤芍12g 川楝子12g 柴胡10g

益母草15g 白芍12g 小茴香12g 枳壳5g

炒蒲黄15g

经净后,行宫腔注射西药(庆大霉素8万单位,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20mL),1~2次,直至输卵管通畅。前后治疗6个月经周期(宫腔注射西药4次)。1988年4月8日经停有孕,同年12月30日顺产一女婴。

(二)病例二

曾某,30岁,分析员。1989年2月7日初诊。因少腹剧痛、发烧前来就诊。症见少腹疼痛难忍,牵及腰骶部及下肢痛楚,伴畏寒发热,体温38.5℃,汗出,苔薄黄质暗有瘀斑,脉弦滑数。末次月经1月25日。1985年曾流产,清宫后出现腹痛、宫热。经用抗生素治疗后热退,痛势缓解。但病情未见全好,而后常有少腹隐痛。经期痛势加剧伴小腹冰凉,四肢不温,冷汗出,全身乏力。B超检查:左侧附件有一慢性炎性包块,约2cm:左侧附件有,右侧输卵管呈炎性增粗。通液检查提示双侧输卵管不通。综观病情,患者病初因清宫引起毒邪湿热客于下焦,瘀而化热与气血相搏,气滞血瘀缠绵日久,聚为癥块,阻滞胞脉。治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处方:

金银花15g 当归15g 泽兰15g 枳壳12g

赤芍15g 炒蒲黄15g 川芎12g 蒲公英20g

连翘15g 丹参15g 桃仁12g 败酱草20g

白芍15g

治疗1周,体温恢复正常,腹痛减轻。由于患者反复发病,损伤气血,虚寒内生再拟温经化瘀消癥法治疗。处方:

当归15g 路路通15g 白芍12g 牛膝12g

熟地黄15g 小茴香12g 乌药12g 穿山甲20g

炒蒲黄15g 赤芍12g 川芎12g 桂枝6g

山药15g

其中3个月经周期经净后配合宫腔注射西药1~2次(处方同上),共治6个月经周期,1989年10月4日经停有孕,1990年5月13日剖宫产一健康男婴。

(三)讨论

1.由盆腔炎导致的输卵管不通或通而不畅,是引起继发性不孕症的主要原因。患者多有人工流产、自然流产和腹部其他手术史。术后致虚、致瘀在所难免。病邪乘虚而入,与气血相搏。形成气滞血瘀的病证,久之变生癥瘕(输卵管增粗、积水或炎性包块)。

2.活血化瘀、祛瘀消癥是治疗盆腔炎的大法。笔者根据患者病程长短、病情轻重和病势缓急制定治法。急性期治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慢性期治以扶正温通祛瘀。呈癥瘕者则以祛瘀消癥为法,以此来改善局部组织代谢,促进炎症吸收、功能恢复。常用基本方有丹栀逍遥汤、桂枝茯苓丸、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等。但选用药物应有所侧重,如化瘀重用蒲黄、益母草,解毒重用蒲公英、土茯苓;温通多用炮姜、吴茱萸、桂枝;消癥重用生山楂、穿山甲;行气多用枳壳、乌药、小茴香。疗程中配合西药作宫内注射,可以更快奏效。